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传统商路被阻西欧人才寻求新航路的观点至今流行。但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在崛起,葡萄牙人也尝试探险;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时,土耳其人尚未控制东地中海的埃及和叙利亚。葡萄牙人在西非的成功掠夺助长了贪欲,他们不愿通过正常商业手段而是通过掠夺获取财富,因此有意避开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保持的地中海贸易秩序。"土耳其人阻断商路"之说源于西欧人对"土耳其威胁"的夸大和对穆斯林的敌意,舆论制造者是后来的欧洲殖民者而非早期的殖民者。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中暹贸易中的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中暹贸易迅速发展。在朝贡贸易方面,据记载,自泰萨王朝至阿瑜陀耶时期结束的58年里(1710─1767年),有10次暹罗贡使到中国,平均每10年1.7次①;在私人贸易方面,暹罗王室利用华人掌管的船队,频繁地到中国进行贸易,如格雷厄姆(Graham)所说:“一支由华人掌管、由国王或华人私商拥有的船队不断扩大,控制了对华贸易”。③当时,暹罗国王为什么要利用华人掌管船队?这些华人在中暹贸易中起到什么作用?对暹罗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什么影响?这是本文拟于探讨的几个问题。清代秋期,在东南沿海一带,随其商品一济的发展,农…  相似文献   

3.
正吴汉泉(Sarasin Viraphol)著、王杨红等译《朝贡与利润:1652—1853年的中暹贸易》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全书25.9万字。该书考察了17—19世纪暹罗与中国在朝贡关系下的海运贸易行为,并分析了中国在暹罗的海外贸易和国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择17至19世纪中叶暹罗对外贸易中的华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不同阶段,对其在暹罗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了描述,对暹罗华人在暹罗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探讨。由此得出结论,华人在暹罗对外贸易中,利用其自身优势,逐渐成为主要参与者和经营者。他们通过对外贸易活动,发展了自己的商业,积累了财富,同时满足了暹罗王室对海外贸易的需求,享受到国王赐与的特权,为其在暹罗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世以后继葡萄牙人之后到日本经商的欧洲人是西班牙人。然而,日西贸易仅在短时间内有过繁荣,而大部分时候是凋萎的。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很多,既有日、西两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又有其他在日经商的欧洲国家的竞争与破坏。  相似文献   

6.
澳门开埠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近代贸易全球化的进程中,均称得上是一重大事件。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后,很快与活跃于南海的中国海商合作,先后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中葡商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对明朝的贸易体制与东南沿海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在闽浙地区遭受明朝政府清剿后,中葡商人重返广东沿海,向广东官府疏通后,得以入居澳门进行定点贸易。当时广东海防的主要矛盾是明朝朝贡贸易体制与中、葡商人之利益冲突,澳门开埠乃为纾解这一矛盾而建立的缓冲平台。  相似文献   

7.
14 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地区,1 51 0年葡萄牙人占领印度的果阿,1 51 1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1 51 3年,葡萄牙人欧维斯(Jorge lvares)来到广州珠江口外,成了第一个来华的葡萄牙人。从此,来到广州一带活动的葡萄牙人不断增多。1 52 2年,明朝军队在新会县西草湾大败葡萄牙人,并将其从广东沿海逐出。葡萄牙人于是沿中国海岸线北上,在福建、浙江沿海活动,并且在浙江沿海建立了一个被欧洲人称作Liampo的据点。在1 6世纪的葡萄牙人中,有两个人较为详细地记叙了Liampo ,一是克路士(GaspatdaCruz) ,另一个是平托(Fern oMendesPin…  相似文献   

8.
15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成为首个开始探索东方的欧洲国家。1514年,一路东进的葡萄牙人终于到达中国沿海,但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入居澳门,次年中葡协议广州对葡开放,中葡贸易才终趋稳定。广州对葡开放及澳门开埠之后,中葡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并非偶然,而是早期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积极经营的结果。然而,由于早期中葡外交关系的波折起伏,很难在中葡文献中捕捉到他们活动的细节,近年来随着作为此时期实物见证的贸易瓷器(片)被不断发现和披露,提供许多重要线索之外,更成为聚合此时期琐碎历史信息的关键。本文即旨在以一组葡商于1552年订制的青花玉壶春瓶为研究个案,探讨早期在华葡萄牙人的活动细节及其对中葡贸易发展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位于中南半岛南端的暹罗(泰国)很早便与中国有着海贸来往,六朝时期的汉文文献即记载了两国之间的交通往来,嗣后两国关系史不绝书。入明以来,暹罗同中国贸易更频繁,关系愈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1368-1644)的270年中,暹罗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共有112次,平均两年多一次。中国明王朝的使臣访问暹罗国也有19次之多。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记载,葡萄牙人于1514年首次到达中国,并由此开启中葡海上贸易。之后,由于中葡外交关系一度交恶,未得官方许可的葡商游走于中国海域的各个离岛,与沿海商人进行走私贸易。直到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对中国及亚洲贸易的主要据点,中葡贸易规模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十六世纪中后期,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葡萄牙市场,进入当地王室贵族及宗教团体的日常器用中,然而受葡萄牙本地考古材料披露的有限性及发表语言的限制,我们对于这一时期中葡贸易瓷器具体面貌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因此,本文将对葡萄牙中部一处修道院遗址出土的十六世纪中后期中国瓷器进行集中介绍,以补充我们对于此时期中葡贸易瓷器主要品类及风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公元8世纪,摩尔人(阿拉伯人)攻占伊比利亚半岛,开始了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祖先长达400年的统治,阿拉伯人先进的地理知识、航海技术随之传入西欧。大航海时代前,摩尔人和威尼斯人一直操纵着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丝绸贸易。地处欧洲西端的葡萄牙距离丝绸之路最远,只有少数王公贵族才能享用名贵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六、霸道的《中葡友好贸易条约》葡萄牙见中国清政府已是个患有极度“恐洋症”的腐败政府,只要使凶使狠,只要沾个洋字,你要清政府办什么,就能办成什么。于是,侵略野心大为膨胀。1851年至1861年,葡萄牙人于澳门海口南岸的西沙嘴筑炮台,占领仔岛,建捕房,兵房,教堂。1863年(同治二年),葡萄牙人再次强占塔石、沙岗、沙梨头、石墙街、新桥等村,在上面建马路、教堂,拆去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葡人居住围墙,便于他们越界向外扩张。1864年葡萄牙人强占路环岛。1874年(同治十三年),葡萄牙人闯入香山县,拆毁旧关闸墙另筑新关闸(现在的关闸),从此,由…  相似文献   

13.
明末来华耶稣会传教士与葡萄牙人(佛郎机)的关系,成为中国人将传教士视为是侵略者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国人视葡萄牙人为侵略者,导致传教士来华传教之初竭力掩盖与葡萄牙人的关系。1616年的南京教案,传教士被驱逐到澳门。然徐光启上强兵策,建议明朝军队引入西洋火器,并请传教士与澳门的葡萄牙人担任军事顾问。在传教士重返北京的同时,给中国人留下了传教士与葡萄牙人是同一集团的强烈印象。于是葡萄牙人是侵略者的看法被转移到传教士身上,导致传教士是侵略者的观念形成。  相似文献   

14.
明清澳门海上贸易史研究的回顾与设想张廷茂葡萄牙人自1557年租占澳门后,逐步建立起以澳门为基地的几条国际航线,大力开展国际贸易,使澳门迅速成为国际商贸大港。18世纪中期,专门记述澳门的著作开始问世,海上贸易亦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现将两个半世纪以来关于...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为世人瞩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历了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和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产业全球化历史发展阶段的。本文拟就广东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中心市场地位作一探索,以求证于方家。一、中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大市场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1405—1433年中国郑和七下西洋;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C·Colonbo)发现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绕过好望角开辟欧洲到印度的东方航线;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F·D·Magalhāaes)作环球航行等航海的伟大壮举,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业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茶叶与生丝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初叶。据说,1517年第一艘葡萄牙的船只到达中国之后,其海员最先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到了1588年,葡萄牙的这一项活动,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十七世纪初叶,继葡萄牙人之后入侵东方的荷兰人,也开始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7,(8)
花碗坪遗址,又名大洲湾遗址,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川岛镇三洲港的大洲湾。早在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欧维士(Jorge Alvares)就抵达了广东沿海一带。关于葡萄牙人最先登陆中国的地点,学界争讼不已。通过梳理早期葡萄牙人在广东台山一带贸易和交往活动等相关历史文献,可以初步建立它们的历史编年。同时,通过对比广东台山上川岛花碗坪遗存与非洲发现的S?o Jo?o(1552年)和S?o Bento(1554年)号纪年沉船出水瓷器纹饰、组合,可以推断花碗坪遗址的年代约为1552~1554年。由此得知,上川岛花碗坪遗存的年代应在明代嘉靖晚期,也从侧面证明葡萄牙人最早登陆中国的地点并非上川岛,而是香港大屿山。  相似文献   

18.
明政府在郑和七次下西洋以后从海洋退缩,开始长期实行海禁并限制海外贸易,于是古老的农耕文明在17世纪开始受到西方的殖民扩张及19世纪工业文明的冲击。明季肇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先后从海上纷至沓来,欲打开封闭的中华帝国的庞大市场,多次努力受挫后即采取战争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满刺加王国与明朝中国的外交关系 朱棣于1402年7月30日称帝后三个月后就派大批使者出使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苏门答剌以及占城等国家。同时明令宣布,欢迎各国使者前来中国,明朝政府一律以诚相待,积极鼓励各国和明朝中国在政治上建立外交关系,以及在经济上开展贸易。对于携带土产到来中国进行贸易,中国政府不加干涉。甚至对于一些误犯禁令的违禁活动,也网开一面,不加以治罪。  相似文献   

20.
《山茶》2014,(5):12-12
正德十六年(1521),在广东海道副使汪镜所率明军的打击下,葡萄牙人逃离在广东沿海设立的走私贸易港屯门岛(今台山市上川岛),来到福建、浙江沿海。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正德间,因佛郎机夷人至广,犷悍不道,奉闻于朝。行令驱逐出境,自是安南、满刺加诸番舶有司尽行阻绝。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归于闽,而广之市井皆萧然矣”。佛郎机是中国史书对葡萄牙人的称谓。嘉靖五年(1526),福建罪囚邓獠“越狱逋下海。诱引番夷,私市浙海双屿港,投托同澳之人卢黄四等。私通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