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似孙《子略》初探刘固盛一、序南宋高似孙《子略》四卷专门评价古代诸子,是一部子书专科目录。在日本,此书与他的另一著作《史略》都被藏于内阁文库,同被指定为重要文化遗产,自江户时代(1603—1867)后期即受到重视。现代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与仓石武四郎...  相似文献   

2.
邹容何时留学日本,目前史学界尚有分歧,主要有四种说法。1、1902年留学日本。邹容在《革命军》自序中讲道“壬寅(1902年)游海外.”因此,一些文章包括《辞海》和《中国近代史辞典》邹容词条皆用此说。2、1902年春留学日本。冯自由在《〈革命军〉作者邹容》中说:“邹父命蔚丹负笈东渡,时为壬  相似文献   

3.
廖希贤字劲泊(1855—1951),四川合江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预科,及中央大学经济本科。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曾被选为四川留日同乡会会长,《四川杂志》总经理。1911年回  相似文献   

4.
1902年鲁迅到日本留学。刚到日本时,恰逢章太炎在日本办讲堂,章太炎比鲁迅大12岁,是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因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而流亡日本,后立志革命。他曾经驳斥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清政府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出狱之后东渡日本避难,在日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  相似文献   

5.
四、掌握山西武力铺垫升迁路阎锡山等人回国之时,山西已给从日本回国的同盟会革命者提供了一个活动的舞台。自阎锡山1904年赴日留学之后五年中,山西和全国一样,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把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摊到各省,山西每年负担赔款116万两,有  相似文献   

6.
走出官宦之家 1883年7月18日,江亢虎生于江西弋阳陶湾江家村一个官僚地主之家,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出身。江亢虎12岁时离开江西,到他父亲做官的北京求学。1901年,江亢虎赴日留学,考察日本政治。半年后回国,被直隶总督袁世凯相中,出任北洋编译局总办、《北洋官报》总纂。其后,又复去日本留学,1904年因病辍学回国,任刑部主事和京师大学堂教习,弄了个四品官衔。 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动的前夜,青年江亢虎当然不满于现状,他要搏一搏,于是他踏上了另一条非同寻常的道路。 早期的江亢虎充满着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他熟知近代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暴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第一次留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独秀青年时代的历史,长期来由于资料缺乏,国内很少有人研究。近来,我参加整理《陈独秀研究资料》第一卷(一八七九——一九一五年)接触到陈独秀留学日本,特别是第一次留日的史料较多,虽不完整,但能为我们了解陈独秀青年时代的部分历史,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8.
左文 《纵横》2008,(1):44-48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与《大众文艺》、《萌芽》、《拓荒者》等左联期刊一样,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日本朋友吉田笃志、斋木哲郎二先生先后函告 ,他们的老师日本《尚书》学大师、中国学权威池田末利教授不幸于 2 0 0 0年 1 1月 9日逝世 ,享年 90岁。虽登高寿 ,令人景行仰止 ,而山颓木坏之悲突然袭来 ,以相交 2 0年情谊之深 ,实不胜哀悼之至 !池田翁 1 91 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 ,1 936毕业于广岛文理科大学 ,承当时《尚书》学大师加藤常贤之教。 1 938— 1 941年留学北京大学 ,获得多种清代学者《尚书》学著作稀述本 ,益坚研究志趣。后曾任教北平中国大学及外国语专科学校 ,又使自己走上研究甲骨学及中国古代宗教学的道路。 1 95 3回国…  相似文献   

10.
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教仁传世的著作中,有一部留学日本时的日记。这部日记起于1904年10月30日,止于1907年4月7日,除中间缺失1904年底的半个多月和1905年9月下旬至年底的100天左右,它以17万字的篇幅相当完整地记录了宋教仁在该时期的外部生活和内心世界。所以,《宋教仁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历来深为研  相似文献   

11.
陈望道版本陈望道,1891年1月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打算译成中文。《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相似文献   

12.
张雷 《近代史研究》2022,(1):154-159
庄文亚的《无逸窝日记》等史料中有关丁文江1902—1911年留学生活的记录,证实了丁文江于1902年3月到东京法学院留学,后在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医。然而,日本文明的拿来主义,以及编辑刊物的困境和日俄战争的爆发,使丁文江决定前往德国学习陆军,但终未成功。1904年3月,丁文江离开日本前往英国留学,其间,曾机缘巧合拜会了康有为和孙中山,并由剑桥大学希普利爵士引向科学之路,同时,由于自身的嗅觉问题而放弃军事和医学报国之念。留学期间,丁文江转向自然科学,并深受进化论影响,拥护渐进改良,反对激进革命。留学时期形成的人际网络也成就了丁文江的事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赴日本留学时间考贾天运,刘爱英关于李大别赴日本留学的时间,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是1913年冬。近几年来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李大钊赴日留学到达日本东京的时间为1914年1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李大钊研究会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李...  相似文献   

14.
曾经的帝制骨干, 转变为爱国勇士 杨度,字皙子,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从懂事时即人私塾学习,聪明伶俐,学习优秀。1902年杨度自费去日本留学,为了筹办《游学译编》获得经费支持而回国。次年获朝廷保送再度赴日留学,专攻各国宪法与政体学。1907年奉清政府特召回国,替代清末出国考查宪政的五大臣撰写两篇奏文——《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方各国之所长》和《实施宪政程序》,并因此当上清末宪政编查馆的提调官,四品顶戴花翎。1908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杨度随即丢官。  相似文献   

15.
1994—1995年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战国、秦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战国、秦汉)〔日〕重近启树西川利久一、一九九四年在1994年,可以看到日本史学界战国、秦汉史各领域里研究的进展。下面将从具有总体性内容的著作开始,依次予以介绍。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国家的思想构造》(校仓...  相似文献   

16.
李长明 《史学月刊》2007,(11):134-136
剑虹(1875~1926),云南大理人。原名李夔羲,号剑虹。1904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院就读。1907年入同盟会。同时期写有《滇声歌》、《云南大纪念歌》等学堂乐歌,分别发表于《云南》1907年12月31日第11号、1907年2月13日第4号,其论著《论国民之责任》,发表于《云南》1907年7月20日第7号。他曾为岳飞的《满江红》谱曲,其爱国之情凝结于曲调之间,影响广泛。剑虹1908年回国,在昆明省垣各校任音乐教员。1909年出版音乐理论书籍《乐典》,此后在军政界就职。剑虹编著的《雪耻唱歌集》,1928年由革命军事新闻社出版,于右任为其题词:“音乐之道感人深矣…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师从于国学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曾留学日本,在绘画艺术方面又师从于日本漫画大家竹久梦二。1925年郑振铎任《文学周报》主编向丰子恺索插图稿,同年5月,《文学周报》从172期起,刊出丰子恺的《燕归人未归》,以后陆续发表丰子恺的一系列漫画,丰子恺成为中国漫画始祖,名声大振。  相似文献   

18.
日僧圆仁(公元794—864年)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即公元838年,随遣唐使藤原常嗣一行入唐,留中国9年余。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归国,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下简称《行记》)、《金刚顶经疏》,建常行三昧堂,成为延历寺座主。死后,日本朝廷赠以慈觉大师的称号。 《行记》共四卷。其第一卷的前一部分记录了他从日本到扬州的一段旅程,留下了当时江苏江北地区建置、山川、物产(特别是产)、交通、风俗民情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兹录之于下以供参考。 一、圆仁入唐的海上航路 圆仁参加的这支遣唐队伍,先后于日本仁明天皇承和三年、四年两次试航,都因起程不久遭逆风或暴风袭击而告失败。仁明承和五年(唐文宗开成三年)六月十三日,第三次出航,大使藤原常嗣先率一、四舶启程,第二舶改由藤原丰率领,后十余日出发。  相似文献   

19.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4,(2):150-154
<正>1935年6月,傅抱石留学东瀛归来,任教于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讲授中国美术史。受日本学术的启发,傅抱石在教学之余开始了其持续数年的石涛研究之路,开启了现代中国石涛研究之先声。几年来,傅抱石笔耕不断,不断考证和论叙,锲而不舍地寻根探源,对石涛生平和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随着《石涛年谱稿》《石涛上人生卒考》《石涛丛考》《石涛再考》《石涛三考》《石涛画论之研究》《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的相继脱稿或发表,傅抱石  相似文献   

20.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在遣使来华缔结《中日修好条规及通商章程》之际,派遣七名留学生来华留学,是为近代日本中央政府对华官派留学生之始。通过挖掘中日双方的原始档案记录,并与时人日记互证,对派遣原由、人员构成、来华经过、在华活动、召回之争及影响等史实加以考证,梳理、钩沉近代日本首批官派留华学生来华留学之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