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1)
西汉五铢西汉自武帝起,昭、宣、元、成、哀、平各帝均铸五铢钱。今所见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均武帝时铸。郡国初铸五铢外郭不净,留有毛刺。赤仄五铢亦称锤官赤仄,是加大名目价值的当五钱。"赤仄"即"光  相似文献   

2.
古钱     
货布、货泉、布泉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罢大小钱,另铸货泉和货布,二品并行(图一:1、2、3)。规定货泉重五铢,枚值一;货布重二十五铢,值货泉二十五枚。货泉大小不一,有内外郭,又有面重轮、四决文、半星、星月及背四出文等,其标准  相似文献   

3.
古钱     
朱活 《文物》1982,(10)
建炎、绍兴元、通、重宝南宋高宗建炎、绍兴年间(1127—1162年)所铸钱。建炎有平钱称元宝、通宝,径2.45厘米,重3.5克;折二钱称通宝,径2.8厘米,重5.6—5.8克;折三钱称重宝,径3厘米,重9.3克。饯文书体有篆、隶、真。有铁钱与铜钱并行。南宋各代各个年号均铸钱,形制、轻重及铜铁并行情况大体与建炎钱相类。  相似文献   

4.
古钱     
唐金银唐代货币以铜钱为主,且钱货(绢帛等)并用。金银同具货币职能,多铸成铤状或饼状。 1979年山西平鲁屯军沟出土唐金铤八十二件,金饼四件。铤基本如长条墨状。长8—18.6、宽1.1—5.9、厚0.5—1.1厘米,  相似文献   

5.
古钱     
沈郎五铢钱《晋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过江,用孙氏旧钱,轻重杂行,大者谓之比轮,中者谓之四文。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钱文"五朱"二字横读,面有外郭。钱径1.9厘米,重约1.15克,有传形。但传世"五朱"钱不得均定为"沈郎钱",近年东汉末期墓亦有出土,可见"五朱"钱铸行的上限不得晚于东汉末年。传世又有"五金"钱,径1.9厘米,重1克,与"五朱"钱近似,多传形(图一)。  相似文献   

6.
古钱     
朱活 《文物》1982,(11)
宝庆、大宋、绍定、端平、嘉熙、淳祐、皇宋、开庆、景定元、通、重宝及咸淳元宝南宋理宗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年间(1225—1264年)及度宗成淳年间(1265—1274年)所铸钱。其中宝庆元宝及火宋元、通宝均铸于宝  相似文献   

7.
古钱     
大明、弘光、隆武、永历通宝南明诸王所铸。1644年鲁王朱以海在浙江铸大明通宝钱;1645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铸弘光通宝钱;同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铸隆武通宝钱;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铸永历通宝钱。钱文及径,重大略如明历朝所铸。后郑成功沿用永历年号。今见行书永历通宝、篆书永历通宝当二型钱,系郑成功铸  相似文献   

8.
古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 "蚁鼻钱"和"鬼脸钱"都是约定俗成的称谓,它们是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化。共同特征是上狭下宽,面凸起,背平素,面上模铸阴文。 "蚁鼻钱"的面文作"(?)",释"夈",即斋字,与资字通。《抱朴子·论仙》:"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钧(剑名)。"可见"蚁鼻钱"即小钱,是对楚国有文铜贝的统称。今据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四十八枚"夈"字贝的实测数据,最大的长2.1、最宽1.3厘米,重2.9—3.6克;最小的长1.6、最宽0.9厘米,重1克。  相似文献   

9.
古钱     
"西周"、"东周"与"安臧"圜钱均为战国晚期周王畿内受秦货币影响,或在秦占领下出现的秦式钱。圆孔(方孔者伪),面有内外郭,背平素。"安臧"钱无郭。 "西周"圜钱,公元前441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城,称西周,此钱西周君铸。  相似文献   

10.
古钱     
"皮氏"、"济阴"、"平备"圜钱皮氏(今山西河津南二里)、济阴(今山西荣河境)、平备(即平原,今河南济源西北)三城本为魏邑,后入秦,三种钱都是秦占领后所铸。三种圜钱均无内外郭,背平素。皮氏径  相似文献   

11.
古钱     
天命、天聪汗钱女真族建金国(后金)后所铸钱。1616年努尔哈赤称可汗,国号金,年号天命,铸满文"天命汗钱"及汉文"天命通宝"。钱径2.7—2.8厘米,重5.4—6.4克。皇太极继位,1627年改元天聪,铸当十大钱。钱文"天聪汗钱",背穿左"十",右"一两",均满文。钱径4.4厘米,重26.4克(图  相似文献   

12.
古钱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祺祥、同治、光绪、宣统通宝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世宗雍正(1723—1735年)、高宗乾隆(1736—1795年)、仁宗嘉庆(1796—1820年)、宣宗道光(1821—1850年)、文宗咸丰(1851—1861年)、穆宗同治(1862—1874年)、德宗光绪(1875—1908年)及末代皇帝宣统(1909—1911年)时所铸钱。《清史稿·食货志》:"康熙元年铸纪元钱,后凡嗣位改元,皆铸如例"。各朝通宝大小轻重有差,一般径2.3—2.7厘米,重3.5—5.5克。背文均纪钱局名。康熙通宝凡宝源、宝泉二局所  相似文献   

13.
古钱     
古钱太和五铢、永安五铢钱《魏书·食货志》:"魏初至于(孝文帝)太和,钱货无所周流,……(太和)十九年(495年),冶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诏京师及诸州皆通行之。……民有欲铸,听就铸之,铜必精炼,无所和杂。"传世太和  相似文献   

14.
古钱     
朱活 《文物》1981,(10)
秦半两钱《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  相似文献   

15.
古钱     
尖首刀尖首刀是战国早期燕国境内少数民族活动地区铸行的货币。分为二式:Ⅰ式刀身较长,刀尖较短,通长14—16.5、最宽1.9—2.2厘米,重15.3—18克。刀身外缘隆起,断于柄处,一般模铸一个字,二字者少。Ⅱ式刀身较短,刀尖特长,通长13.8—15、最宽1.8—2厘米,重14.7—16.5克,余如Ⅰ式。尖首刀没有  相似文献   

16.
古钱     
天圣、明道、景祐、皇宋、康定、庆历、至和、嘉祐元、通、重宝与治平元宝宋仁宗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至和、嘉祐年间(1023—1063年)及英宗治平时(1064—1067年)所铸钱。天圣元宝有篆、真书体对钱,径2.5厘  相似文献   

17.
古钱     
朱活 《文物》1983,(10)
清代元宝、中锭、锞子及散银元宝又称宝银,亦称马蹄银,重五十两。中锭多作锤形,亦作马蹄形,故称小元宝,重约十两。锞子形似馒头,重一两至五两,或称小锭。散银重在一两以下,有滴珠,福珠等名称(图一)。  相似文献   

18.
古钱     
古钱古钱与古钱学古钱指古代的金属铸币,兼及长期充当物品货币的贝壳。古钱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是研究古代经济史、货币史必不可少的实物资料。古钱学是研究古代钱币的科学。它以古代钱币作为研究对象,从钱币的形制、材料、金相、文字及出土时间、地点和数量,结合  相似文献   

19.
古钱     
刀化俗称刀币。由于齐刀面文有"化"字,得知原应称刀化(货)。刀化取象于手工业工具——刀削的形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的一种。齐国首先铸行刀化。《管子·轻重戊》:"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时在齐桓公在位期间(前683—前643年)。战国时,燕国也是铸行刀化的重要国家;赵国的国都邯郸及柏人等城也铸行刀化。  相似文献   

20.
古钱     
无文铜贝及银贝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仿海贝形状的青铜铸币,因无文字,古钱学家称为无文铜贝。面凸起,有的模铸一道贝齿;底内凹。自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1953年,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商墓出土三枚无文铜贝。1971年,山西保德林遮峪村商墓又出土一百零九枚。近年,河南安阳殷墟西区620号墓也出土铜贝二枚。过去,河南辉县、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战国墓葬出土大批铜贝;山东临淄齐故城于家村春秋墓中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