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璜 《人文地理》1995,10(3):37
哈萨克斯坦是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的中亚国家。独立后成为东西方投资的热点和竞争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哈经济现状及其与俄罗斯、西方国家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分析,全面阐述了中哈经贸联系的历史、现状和前景,特别强调两国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地缘优势。作者认为发展国际关系、保持过境运输通畅与推动经贸合作是密切相关的,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希腊同为文明古国,都为人类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是古代东、西方的两颗明珠。两国的历史发展、在不少方面不期而同,但是,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社会发展的道路下同,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尚、政治意识、伦理道德等方面又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同时,国际贸易也相应发展,区域性的国际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凡是积极进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其资本主义经济成长得比较顺利、迅速,反之则艰难、迟滞,甚至走上畸形发展的歧途。16—18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历史进程,分别表明了这一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给予我们一个明确的启示:从国际贸易来探索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研究必须注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尽管由于自然地理因素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但中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往很早就发生了。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条大动脉,“这一条大动脉象一条红线,把许多地名,比如  相似文献   

5.
张喜舜  辛益 《史学月刊》2002,(7):119-122
中国和印度是近邻且同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明古国,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作为世界明古国,都曾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杰出贡献;两国都曾饱受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凌与蹂躏;两国都想在世界舞台充当重要角色。这些相同的经历和共同的发展任务,使中印两国有着许多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周思邑 《神州》2014,(3):247-248
18世纪末的马噶尔尼使华是东西方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大国—中英之间的首次撞击。出使过程中的礼仪之争反应了东西方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这种不同的思想来源于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国际体系的认识。东西方的相遇和碰撞是历史的必然,撞击后东方的转变也是历史所致,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龙卷 《文史春秋》2024,(1):47-54
<正>绪言纵观世界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西方曾出现过的几个文明、多少帝国,无不是循着这条路走到尽头而分崩离析,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中华文明总能“分久必合”,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饱经风雨长盛不衰,甚至历经劫难浴火重生。创造这一世界历史奇迹的众多因素中,崇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大一统”思想,居功至伟,如定海神针,成为中国几千年政治思想的最大遗产、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粗略的研究提纲。对鸦片战争这一关乎近代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再研究,非区区本文所能为之。我们只是企望从19世纪中叶世界历史横向联系加强与扩展的视角、结合该时期东西方社会行程的宽广背景,试就如下几个问题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丝绸之路"的称谓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裴迪南·冯·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中国——我的旅行成果》的书中提出来的。这是一条沟通世界东西方的大通道。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位于西亚波斯湾西南岸卡塔尔国首都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顺利通过评审,联袂列入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托勒密王朝在古埃及的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亚历山大里亚作为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环境、宽松的文化政策,作为希腊化世界的文化载体,吸引着大批优秀学者,被誉为"东地中海世界的女皇"。亚历山大里亚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纽带,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起到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亚历山大里亚作为地中海世界文化中心这一历史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92年(10月12日)将是哥伦布首次航抵美洲的500周年,东西方世界都重视这一历史事件,将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讨论过这一重大的世界性文化活动,并从文化交流历史的角度,支持用欧、美“两个大陆相遇500年”的提法进行纪念活动。一些直接有关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美洲国家,已进行了多年的酝酿和准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时代。回顾历史,全球化自海洋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从各自相对闭塞的陆地走向海洋,最终走向了整体世界的历史。人类大规模走向海洋,始于15世纪这一海洋世纪,由郑和下西洋开其端。15世纪末,西方航海东来,东西方向海洋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人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形态研究中应当注重的一个方面——商品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西方学者有一种看法 ,即如果从全球的观点来考虑世界历史 ,以地理大发现为表征的1 5世纪至 1 6世纪可以作为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 ,世界历史可以说是分散的、孤立的 ,在此之后 ,世界历史即日趋全球化。而这个变化 ,是随欧洲的资本主义化、殖民主义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而来的。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持这种看法。这就涉及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问题 ,即所谓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在 1 6世纪以前 ,科技水平高于西方 ,但在此之后 ,逐渐落伍 ,最后到了挨打的地步。何以如此 ?西方的科技大发展实际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  相似文献   

14.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此评价不一。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事件不少人予以基本的否定,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学家对这一事件也是看法不一,有人将蒙古西征看做是一场灾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祸乱,也有人认为蒙古西征加强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对世界历史的前进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拟就对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对其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近代化产生的影响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即指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历史理论。系统考察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过程,并探讨哲学和历史学的关系在其间演变发展的逻辑线索,有助于我们在方法论上搞清楚坚持和发展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念”的逻辑机理。本文拟就这方面问题谈一点浅见,旨在求教。近代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产生有其深远的思想渊源。但要正确地追溯其思想渊源,科学地考察其萌生过程,必须首先搞清楚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历史哲学与“对历史的哲学思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双重规定性:哲学历史观上的和具体的史…  相似文献   

16.
16世纪西方宗教改革,和近代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对自然界的科学探索,几乎是一种同步而又交叉发展的历史现象,人们往往称之为近代西方精神的崛起。这一精神何以形成?如何形成?它对西方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后还将怎样发展和演变?这对世界处于多变的今天,无疑值得人们考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并列为世界两大史学系统,同是世界史学的总遗产,各自影响着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其史学无一不受中国史学影响,属于中国史学系统,宗儒家学术思想为主流,极富人文主义色彩;而英、法、德、美等国史学,以西方宗教与科  相似文献   

18.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历史与东亚语言文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reeranz)的代表作。获2000年美国历史学会东亚研究最高奖——费正清奖和世界历史学会年度奖。彭慕兰的核心观点是: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基本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  相似文献   

19.
新书微讯     
正《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内容简介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发展的路线图: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峰与谷"及转折点;最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  相似文献   

20.
“东方是东,西方是西,东西两方永远也撞不到一起。”如果再用这句古老的谚语来形容东西方世界的话,听起来就像讲笑话。但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东、西两方的确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即“天下”;而对于大英帝国,中国则在“远东”。只是偶然有一些商人或传教士来到这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留下了零星的记录,其中创造了十分新奇的,好的或者是坏的形象。然而自19世纪中叶东、西方在中国沿海相撞之后,中国显得大不如以前了。人们不可避免地要问:中国与外部世界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西方所扮演的角色与中国所发生的变化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一百多年以来,学者们进行了多种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阶梯,使我们能站得高一点来回答这些问题。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