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子今 《文博》2013,(6):23-26
武关道是联系秦楚的交通要道。商鞅封地在这条道路上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行经此道,完成了重要的历史表演。陕西丹凤武关镇出土"武候"瓦当和有"武"字戳印的板瓦,是有助于明确战国秦汉武关位置的重要文物资料。而武关道的走向,也因此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2.
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变迁与陕西工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工业发展、变化与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变迁紧密相关。 1 95 3— 1 975年国家强力度的投资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使陕西工业“跳跃”式地进入现代工业化 ,使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陕西经济结构得以完善。 1 979年国家投资重心东移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化 ,并没有减弱陕西经济发展的势头 ,改革开放同样也给予陕西工业结构重新组合的历史契机。 2 0世纪末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使陕西工业发展迎来了又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6,(9):108-115
马克垚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历史教材的编写,凝聚着吴雁南先生的一份辛劳。他参与编写的中学历史教材,对上个世纪50年代的绝大部分中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主编的大学历史教材,熏陶着“文化大革命”后相当数量的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世安、孟广林在唁函中提到“由他主编的多部专著,被收藏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成为各国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必读之书”,高度评价了吴雁南先生编写的历史教材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杨东晨先生所著的《陕西古代史》一书,约50万字,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初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兴邦先生在通读书稿后慨然作序。石先生以他数十年从事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坚实功力,以及他“乡情国史萦系于怀”的欣慰心情,精要评述了陕西历史概况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在此书未出版之前先发表石先生所作之序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丁岩 《文博》2003,(4):7-10,16
对于“周道”、“周行”,专门撰文进行研究的大概只有顾颉刚、杨升南两位先生。顾先生深化了朱熹的有关解释,认为“周道”是一种道路的专有名称。杨升南先生指出当时以都城丰镐为中心,修筑“周道”四通八达,西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凭借此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并且“周道”十分平直、宽阔,可容四匹马拉的车行驶。另外,《陕西西安交通志》相关部分也对“周道”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试图汲取前人有关“周道”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考古发掘材料,探讨岐丰之间的“周道”及其相关情况,希望补益于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德兴 《攀登》2004,23(1):100-100
凡是到南京的青海朋友总免不了问一问“朱子巷”今在什么地方。所我所知,青海许多汉族同胞的家谱都有祖籍南京的记载:某某祖上在朱元璋时期(洪武年间)由南京朱子巷迁徙到青海。“朱子巷”今在何方,青海汉族人和南京人有无地缘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之谜。以往许多学(如朱世奎、谢佐先生)和一些好事也多次作过寻根调研。然而,沧海桑田之变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说法不一也在预料之中。  相似文献   

9.
郭佳 《民俗研究》2017,(2):83-90
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20年代古史真伪辩论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以《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二文为主;二是1930年代在确定了以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古史观为学术目标,转向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后创作的《鲧禹的传说》。顾颉刚不仅发掘了神话传说的材料,在大禹研究中还涉及神话与历史、神话与宗教、神话与民族的关系三个方面的神话学探讨。由于"层累说"的提出与禹的研究密切相关,故反思作为理论方法的"层累说",对认识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合心  王飞玉 《文博》2008,(3):27-29
横山县大寺洼石窟壁画,是陕西古代寺观建筑壁画的佼佼者,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大寺洼壁画研究后认为是道教神祗人物,而非高海平先生所说的佛教人物.同时对壁画的绘制年代也作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方砖砖范,长、宽各为30厘米,厚5.3厘米,一面阴篆书四行,每行三字:“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字为反,由左至右排列,为民国年间陕西榆林一带故域出土,是西汉与匈奴和亲及“昭君出塞”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黄留珠先生系著名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专家,在秦汉史、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周秦汉唐文明、陕西地域史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黄先生主张历史与企业家对话,倡导"大历史"史观、通俗史学、陈直学、长安学等。应本刊编辑部邀请,黄留珠先生就史学如何突破创新的话题作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西周青铜器“麦尊”铭,涉及到邢国的“始封”,老一辈金学家郭沫若《两周金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与《麦氏四器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33、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铜器铭刻》与《西周青铜器铭分代史征》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李学勤先生《麦尊与邢国的初封》、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始封”的铭进行了考释,并结合有关铭资料和献记载,就邢国“始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相似文献   

14.
冯沅君先生逝世于“文革”的灾难中,迄今已经26年了。她是我国最早的寥若晨星的女性大学教授之一,又是“五四”后为鲁迅先生赞赏的著名女作家,在长达半个世纪中,沅君先生一面在大学教书育人,一面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成绩斐然,为学术界推重。  相似文献   

15.
张文江 《文博》2004,(1):40-45
春秋战国时的河西,亦称西河,即今陕西关中东部黄河以西,洛河以东,南自华山、北抵黄龙山前的广大地区。此处系关中平原的开阔地带,扼秦晋水陆通道,山河表里险阻可恃,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早在春秋时”,秦晋对峙于河西。前645年,秦晋大战于韩原,晋军败,  相似文献   

16.
张伟 《攀登》2000,19(4):1-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本文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对“三个代表”分别进行阐述和论证,认为“三个代表”既是对我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提出面向新世纪只有深刻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编辑先生:贵刊近期开僻了一个“吉祥人居”专栏很实用。请问中国吉祥物到底有多少种类?历史有多久?敬请回复。谢谢。  相似文献   

18.
琱生尊铭文的几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镇烽 《考古与文物》2007,(5):103-104,111
《考古与文物》2007年4期发表了2006年11月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的西周铜器窖藏简报,其中两件琱生尊(这两件器物自有专名,称为“虚”,为叙述方便仍称“尊”),铭文内容非常重要,对于解读传世的五年琱生簋和六年琱生簋铭文很有帮助。该期同时刊载了王辉先生的《读扶风县五郡村窖藏铜器铭文小记》,对尊铭也作了简要的释读,颇多新解,很受启发,其中一些铭辞,我有不同的解释,今述拙见,以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近世学术形成之“显学”,莫不与地下爱宝有关,致学人得以据此新“有”以印证故“有”,或以故有之学以相稽推究而深探其本,遂发展成为所谓“甲骨学”、“敦煌学”者是,惟“客家学”则由“无”所据而由广东兴宁罗元一先生(1906-1976)触类旁通,于缺乏大量史料中别取蹊径创立建构而来。或日自1930年先生始立“客家学”(Horrology)名辞后,客家学之研究遂为世人所重。自先生开此一门研究客家民系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学科之风气至今,已演为国际“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战国秦汉时期联系秦楚地方的交通要道,武关道在交通格局中有重要的地位。楚怀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以及商鞅、张仪、周亚夫等都曾经以武关道为舞台,进行了重要的历史表演。武关位置的确定,对于认识武关道走向至关重要。陕西丹凤武关镇曾经出土有"武"字戳印的板瓦和"武候"文字瓦当,有助于推进战国秦汉武关与武关道的研究。地湾出土简文"武关候",可以证实"武候"即负责武关管理守卫的职能设置,从而成为推进交通史研究的重要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