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年至1924年廖仲恺致蒋介石函电若干件。这一部分函电记述了蒋介石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以及廖仲恺对蒋的规劝和勉励,为从事蒋介石研究者提供了极重要的参考资料,特选辑成组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举行授奖仪式,表彰毛丁向国家献出毛思诚生前保管有关蒋介石氏的档案史料。毛丁现在浙江省宁波市解放南路小学任教。这次献出有关蒋氏的档案史料共一百八十二卷,主要是蒋氏的一部分来往函电,家书、日记、年谱、传记以及言论集等。对研究民国史和蒋氏生平活动,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部分档案史料,原为毛丁的祖父——蒋的启蒙老师,并曾为蒋修辑《年谱》的毛思诚所保存。毛思诚去世后,这部分档案史料一直由其家属保存。  相似文献   

3.
近二年来笔者为编纂《孙中山集外集》,广泛查阅了各种有关孙中山文献史料,其间有1986版《孙中山先生墨迹》(河北人民出版社)第34—36页载有孙中山给廖仲恺六封信,这是1924年平定商团事件的手迹。其中除1924年8月9日一函外,其余五函9月2日、9月3日、10月11日、10月22日、11月21日,笔者以为《孙中山全集》未收,拟编入《集外集》。后来发觉此六函手迹,却与孙中山致蒋介石六封信手迹内容和字体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日期有异,有二函日期与孙中山致蒋函却超前一个月时间,甚至有二函日期推迟一个月或二个月时间,将函中所述情况竞与当时历史事实严重脱节,不相符合,似有可疑。兹特举例于后,以与史学家商榷。  相似文献   

4.
本组资料选自馆藏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档案“要件留底”抄本。其中内容主要是驻美、英、苏、印等国大使及外交部官员致蒋氏电,报告当时中外关系国际关系最新动态情况,文中并附有蒋介石部分回电,指示外交办理方针。这部份文电具有很高史料价值,足供研究抗战时期中外关系国际动态之参考。本刊特将此部份资料选出,以飨读者。本期首先公布其中驻美大使胡适、魏道明及宋子文、王宠惠等人致蒋介石有关中美关系的来电抄件一组。  相似文献   

5.
史飞翔 《湖南文史》2013,(12):53-53
读蒋介石传记,发现蒋介石似乎有一种“教育情结”。从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起,就特别喜欢人们叫他“蒋校长…‘校长”。正是出于对黄埔军校时期“光荣历史”的亲身感受,蒋介石对“校长”之名终身受用,最喜欢在各个大学兼任校长。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的警卫部队,始建于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之日,到1949年12月他离开大陆,其间经过20多次变化,详情罕为人知。 1924年5月2日,蒋介石就任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陆军军官学校因其位于广州黄埔岛,故习称黄埔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该校开学之日,蒋介石任命胡公冕为卫兵长,建立了一个卫兵排,次年5月扩编为卫兵队辖3排。  相似文献   

7.
张家康 《纵横》2012,(9):11-14
陈独秀:这是个人独裁性之自然流露 陈独秀所说“在广东的共产分子,大半是拿共产主义招牌,做了些三民主义的工作”,就含有多年积淀的愤愤不平的怨气。在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他已将蒋介石确定为“将来之敌人”,指出“推翻蒋介石是左倾口号,‘拥护蒋介石独裁’则是右倾机会主义”,“明知其为将来之敌人,或者是一年这些都是有所指的,那就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读《孙中山全集》,见孙中山致蒋介石函电69件,涉及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仅有关军事方面的就有50件之多。这些函电真实地记录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交往,涉及到中国革命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历史地看待孙中山何以重用蒋介石,以及蒋介石何以由一个无名之辈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等要职的重要依据。现据其主要内容略加评析,以述管见。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  相似文献   

9.
陈赓是1924年在广州与周恩来相识的。1922年陈赓在长沙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年11月初,从法国回到广州不久的周恩来,应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领袖、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自此以后,直到1961年陈赓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的任上逝世止,整整37年间,周恩来与陈赓一起经历无数暴风骤雨,惊涛骇浪。陈赓在黄埔军校是周恩来的学生,始终将长他五岁的周恩来尊为师长,十分敬重。周恩来一直对陈赓情同手足,关怀备至。他们息息相通,患难相扶,成为终生不渝的知友和诤友。今年2月27日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10.
“新国民党”在海外的活动:1932—1936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民 《民国档案》2002,3(1):64-73
1932年,胡汉民、邹鲁等人组建成“新国民党”,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以广东为依托,主要从事反对蒋介石与南京国民党中央的活动。关于“新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与基本活动,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以下简称“往来函电稿”)显示,  相似文献   

11.
陈永 《江淮文史》2014,(6):101-118
康心如(1890—1969年),四川绵阳人。早年经于右任介绍加入同盟会,不久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参与筹设中华民国联合会四川分会,先后任上海民生图书公司、进步书局经理;1922年任四川美丰银行协理,后任总经理,在他的主持下,银行获得重大发展,1937年被推为重庆银行业公会主席,后任重庆临时参议会议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重庆投资公司经理等职;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1969年病逝。作为康心如之子,康国雄少年时代机缘巧合结识了蒋介石,并深得蒋氏夫妇喜爱,有自由出入总统府之特权。此段经历在"文革"中被人利用,称康国雄为蒋介石"干儿子",使其陷入九死一生之困境。近日,本刊编辑在康国雄的寓所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斗转星移,如今知道严重先生的人已经很少了。然而,对于这位正直的革命家,周恩来、廖仲恺等均有高度评价。周恩来在《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一文中,就指出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氏现已赶走薛岳、严重及所有左派军官……”1936年12月23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致电汇报与宋子文谈判情况时,提出将国民政府改造成抗日政府的主张,宋子文与周及张学良、杨虎城等均同“意赶走何应钦”等,而由“严重或胡宗南长军政”。严重,字立三,别号劬丁。1892年生。《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73页专门有一条注释“: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总教官,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拒绝蒋介石任命的职务。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党反动派谋害。(”时在1944年)对于这样一位对国家和人民正义事业有功的先人,我们不应该遗忘。近期江苏省政协吴镕同志转来严重公子医学专家严善明从美国寄来的有关其先父的一些资料。现刊载于下。  相似文献   

13.
陈建新 《湖南文史》2013,(10):35-36
众所周知,蒋介石在军界用人,喜欢黄埔生和亲信将领,但这也并非绝对。就有这样一个学者型官员,他既非出身黄埔,也不是国民党党员,更不是职业军人,与蒋介石来往不多,却备受蒋介石的信任,在蒋介石政权中担任过长达十年的“国防部长”。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与徐州会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介石与徐州会战曾景忠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多,...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0,(7):71-71
读《蒋介石的人情味》一文,顿生感慨。从启蒙教育来,教科书描绘蒋介石其人是一个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坏人。近些年来,历史人物去伪存真式记述多了起来。这是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蒋氏作为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人。该文虽短,但鲜活地再现了蒋氏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6.
《双清文集》上卷有一篇题为《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农民代表大会开幕式的演说》,时间标明为1925年5月1日。但细看内容,就会发现“题不对文”。这篇演说并未提及召开工农两大会的事,倒是一再说到“现在我们已有此工农联欢会之盛会”、这次“工农联欢会是有很大意义的”。显然,这不是廖仲恺在工农两大  相似文献   

17.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3,(11):52-55
我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三十余年。在努力完成国家科研重大项目的同时,长期坚持进行有关蒋介石的专题研究,陆续发表相关成果。其中一部分,收入《近代中国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2002年2月,我又将另一部分论文结集为《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作为《近史探幽系列》之二,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先是台湾《传记文学》4月号发表段干木先生的“书评”,评论我的《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一书(以下简称拙著)。该文题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相似文献   

18.
张维达 《民国档案》2022,(2):131-144
1937—1945年,张君劢与蒋介石之间关系经历了“合作-分歧-缓和”的过程。从1938年互换函件到1939年蒋介石同意张君劢创办民族文化书院可称为二人短暂的“蜜月期”。自1940年张君劢同曾琦联名致函蒋氏起,张蒋关系逐渐疏远。1941年北平沦陷区国社党人接触敌伪,加深了蒋氏对张氏呼吁民主动机的猜忌。1942年昆明“倒孔”学潮后,蒋介石对张君劢的不满爆发,将其软禁于重庆汪山,二人关系跌落谷底。1943年起,因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张氏主动示好,张蒋关系有所缓和。1944年蒋氏批准张氏赴美,后任命其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全面抗战时期张蒋关系的分合,主要因二人对宪政理解不同和政治性格不同所致。因自身秉承反共立场及受民国政治逻辑制约,抗战中后期张君劢政治态度并未“左转”,仍对蒋介石寄予厚望并与之合作,希冀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9.
正加伦将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帮助孙中山创建了黄埔军校和国民党军队,辅助蒋介石筹划和幕后指挥了北伐战争。后来因蒋介石叛变革命,他愤而回国。离开中国后,加伦将军主要做了两件大事,都与中国有关。国民革命军的"幕后指挥"1924年,孙中山经过反复探索,终于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主张,并派"孙逸仙博士代  相似文献   

20.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城防(今属广西)人。1929年他乘广东军政首脑李济深与蒋介石矛盾无法调和之机,取代李济深,独揽广东大权直至1936年下野,达八年之久。本文谨就陈蒋矛盾进行初探。一、第一次领衔反蒋1930年4—11月,蒋与冯、阎的中原大战以蒋获胜告终。蒋介石踌躇满志,企图乘机建立其个人独裁统治,宣布于次年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选举总统。但他的制定“约法”主张遭到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的坚决反对,“约法之争”成为蒋、胡彻底决裂的导火线。1931年2月28日晚,蒋以晚宴为名,将胡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扣押并软禁于南京郊区的汤山。胡被扣后,不甘屈服,立即秘密传信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