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方式与人地关系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人地关系理论中有代表性的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渗透着当今颇有影响的两大思维方式-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印记。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与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等理论的不足息息相关。全准思维方式的提出克服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弱点,也为我们认识人地关系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人们普遍感到哲学的状况落后于现实,曾有“哲学的贫困”之说。当哲学界反思这一现状,逐渐认识到改革现行哲学体系的必要时,首先涉及到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界定和认识,并就此展开了讨论。笔者把这一问题目前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有人认为应全方位透视哲学基本问题群,它包括三对关系:自然与人类、思维与存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这三对关系中,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对象性、实体性的关系,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其它两种关系展这一基本问题的展开和深化。还有的人认为恩格斯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实质上是以西欧…  相似文献   

3.
《礼记》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其从文体到内容颇具特色,从中看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确立其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思想体系中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思维方式的探索,解读中华民族两千年封闭落后的文化局面,探索和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道路。  相似文献   

4.
“主体权利”文本解读及其对西欧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Subjective Rights一词文本起源、内涵、演变等作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认为它是中世纪的有限的权利,作为人的主体的权利,也是中世纪西欧法律和法律结构向近代变化的重要标志:自然法向自然权利的转变,客观的法为重心向个体权利为重心的转变。为表述该概念中昭示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在西欧中世纪法律政治建构中的重要性,故译为“主体权利”。主体权利起源于12世纪,从此西欧存在两种法系,即源于上帝的“神法”或人之本性的“自然法”与“人法”、“实定法”并立。两种法系存在距离,但前者总是作为后者的内在原则出现,并对后者的走向有着巨大的影响。主体权利观念是西方文明之魂,是现代权利和权利思想的母体。是解读西方历史与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帝国势力深入西南:清初对土司制度的改革》一文是弗吉尼亚联合大学历史系副教授John E.Herman的一篇关于中国西南土司制度的文章。该文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清初帝国政府对西南土司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对国内土司学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作者将帝国向西南的推进定性为殖民统治实属不妥,带有西方学者思维观念中既定的偏见和惯性。  相似文献   

6.
储安平是我国一位名的自由主义。他对自由的概念做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界定,认为自由是指不受政治约束的权利,自由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些具体的权利,自由也不等于放纵,而是与守法相结合的。储安平提出,自由分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两种,并认为中国人所享有的政治自由较少而社会自由较多。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的、进步的和理想化的。  相似文献   

7.
江莉莉 《人文地理》2013,28(1):1-9,19
一位著名的新加坡文化地理学家,兼亚洲问题研究专家从更广的视角回顾了近年出现的中国国内外地理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崛起对21世纪文化地理学的影响。作者指出了中国目前正面临的六大问题,并认为如果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重塑文化地理学作为分支学科的实用性形象。这六大问题分别是:农业改革、经济改革、城市变迁、城乡移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不公平、不断改变的家庭结构和环境变化。作者认为,如果中国文化地理学希望最大限度地帮助本学科开发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更为包容的研究方法,就要考虑到中国面临的这些重大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答案,并导出新的理论观念,使地理学的理论思维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研究多注重宏观因素,本文认为虽然这些宏观要素对于城市选址起到了一定的决定因素,但城址最终是由人来选择的,而人对于各种因素、利弊必然有着不同的认识,其结果不是一种必然。地理因素或者宏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某一区域中可能会产生城市,但是否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的微观选址则是由人决定的。这些问题是以往研究所忽视的。本文认为城市选址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东方学》一书中提出了在西方实际上一直存在着与“先进的西方”相对的“落后的东方”,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学”式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它在西方国家以东方国家为对象大力推进殖民政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霸权话语。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但是它在比西方国家落后几十年的状态下学习西方,并发展到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对象推进殖民政策。从日本近代文学家当时关于中国的言论当中也可以看出有类似于萨义德提出的“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因篇幅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借鉴萨义德在《东方学》里所提出的观点,重点围绕芥川龙之介这位作家,深入探讨他对中国的一些言论。  相似文献   

10.
引  言到1998年,始于1978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①已经经历了整整20年。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80年代的放权让利和90年代的制度创新两个阶段。我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20年的进程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权利分配格局调整。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推向新阶段,即以结构调整与改组为主的阶段。因此,1978-1998年构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系统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受落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学生自主、主动发展为依托,改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改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分析研究变革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司法审判中,刑讯作为取得口供的一种合法的讯问方式一直存在。近代以来,野蛮落后的刑讯制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要求,所以废除刑讯制度就成了法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清末新政到民国初年,伍廷芳等人为废除刑讯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  相似文献   

13.
思路创新:试论交通管理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江评 《人文地理》2001,16(3):66-70
作者认为,要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已经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等问题,除了加强道路工程建设,还必须对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既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并认为这才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两部门作为政府分管城市交通的主要机构,首先要做上述工作。对此,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2013年11月12日,经过4天的闭门讨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这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美国"市场观察"网站认为,本次三中全会可能是数十年来中国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会后,"中国有可能永远改变"。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领导人勾画了"大手笔改革计划",认为此次会议"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转折点"。而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正如人们所预测,展现出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黄俊杰教授对界定中国历史思维特征的反思为起点,讨论了历史文化与传统进行比较与对照的方式,并探讨一些新的思考方式。文章认为,文化比较通常引起两方面的情况(一种文化遭遇另一种文化后开始自我反思),并试图界定一种历史文化,如中国的历史文化,当中国史学传统在西方被提出和感知时,它或多或少是被视作西方历史思维独特性的反例。鉴于西方学术在现代具有的霸权性影响,当今的中国历史学家也在抵制东西方的两分法。对这种两分法或两种文化的特征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其不仅相互有关,而且是暂时的。例如,当现代中国人显露出受到兰克史学的巨大影响时,他们基本上尝试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过去,如18世纪的考据学传统,以适应变化的世界。本文主张,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赋予文化比较得以在其中进行的特殊情境以历史意义,超越那些为重新评价某种文化中的确定要素而易被接受的特征,运用历史智慧,应对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深层意义上讲,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从理论上看,存在两种可能的哲学思维方式: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和生成论的思维方式。从哲学发展的现实看,古典哲学的主导思维方式是现成论的,近代哲学的主导思维方式是生成论的。本文阐述近代西方不同哲学思维方式,同时也将它们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术界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争论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城市化道路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和城乡差距的日趋扩大。作者认为数量、质量并重和低成本转移劳动力,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的两大原则。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集中型还是分散型的城市化道路,由资源条件和市场力量共同决定。最后,作者提出了大中小城市互相协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化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问题的认识,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他在这一问题上发生了两次观念转变,并对这两次观念转变的实质及其依据进行了说明,指出从认识论根源看,导致这种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思维方式的转变,即:由主要从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方面认识"谁战胜谁"的问题,转变为主要从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来认识这一问题.这也是他晚年对中国国情作出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信念     
刘禹初 《神州》2012,(24):233-233
信念是支撑一个人行为的最基本守则,在人的一生中,决定着人的人品,人生是否过得快乐和幸福。本文通过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来说明信念对于人的作用,如今,作者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信念在作者的成长经历中,最后的结果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