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地域特征让人们印象深刻。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地城市样貌呈现趋同化,地域文化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因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广阔的精神文明便成为被大家所追求的目标。地域文华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近些年来被专家持续关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很多地区都在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中融入了自身的地域文化,但有一些地区仍然没有重视到地域文化对于滨水景观的重要性。本篇文章针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表达探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希望可以对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元素的发展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婷 《风景名胜》2020,(2):0051-0051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滨水景观中“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首先,简要阐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构建原因、措施以及在当前环境框架下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并简要总结了将“海绵城市”概念应用于滨水公园的设计方法;其次,通过具体的工程实践——白洋湖景观设计,具体探讨了如何在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中贯彻“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要求。第三,通过白洋湖景观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白洋湖景观设计中的难点,并结合“海绵城市”的概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淑婷 《风景名胜》2020,(1):0164-0166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滨水景观风光带的打造中,不仅注重观赏价值,其旅游价值的挖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当前滨水景观休闲综合体处于低点的困局,结合目前人们及社会度假休闲生活方式转变的特点,从旅游策划的视角对滨水景观塑造的模式及策略进行剖析和解析,探讨了滨水景观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林深 《风景名胜》2020,(3):0020-0021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下人居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的景观提升改造在国内外逐渐受到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的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有着独特且优质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如何利用弘扬地域文化,并将之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成了当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的新命题。本文以巢湖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分析项目的建设背景及设计方法,着重探讨地域文化复兴在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改造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试图结合项目设计具体提出基本策略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理论研究及项目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钰  林洪玲 《风景名胜》2020,(1):0120-0120
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浓缩,直观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尤其对于滨水城市而言,由于水域纵横,视野宽阔,城市滨水天际线的表现力与识别性更为突出。本文以黄石市为例,对滨水城市天际线现状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任洁  马晓敏  温肇鹏 《风景名胜》2021,(8):0092-0093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使城市绿道建设在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发展。滨水绿道是沿着水而建的绿道,包含多个功能、景观节点和植物绿化等多个元素。城市绿道的道路设施也较为完善,一般有自行车和步行道,用来连接道路两边的文化建筑和公园,对提高城市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日渐增高,滨水型绿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社交和休闲的场所。滨水绿化可以连接陆地空间和水空间。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通过设计手段实现开放空间设计。文章对城市滨水型绿道景观设计进行了简要探讨,以期为我国城市滨水型绿道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游娟 《神州》2014,(6):226-227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并且对于丰富城市景观类型、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滨水区的生态恢复工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优化和改造城市滨水空间逐渐被提上改造日程。基于城市的空间特征建设城市滨江景观带,从植被生态学、水利疏导等内容多角度研究岸线的功能,阐释了生态角度下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杰彦 《风景名胜》2020,(1):0028-0028,0030
随着我国对于生态建设理念的鼓励,海绵城市理念日渐融入城市景观设计中,从而使得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也顺势发展起来。滨水城市的景观设计融入海绵理念后,不仅可以满足城市人群向往绿色、低碳生活的需求,还能为减缓洪涝做出贡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复杂特点,该理念下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将经过漫长的实践期,才能得出最优设计方案。本文将从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出发,研究海绵城市对于滨水景观的积极意义,并探讨滨水景观设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瑞頠 《旅游纵览》2013,(3):118-119
河流是城市的血管,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亮点,流动的河流增加了城市景观的灵动性。但现如今,许多城市河流岸线僵直,并没有充分合理的运用河流营造丰富、适用的滨水景观,使得滨水地带缺乏活力,人与河流的互动呆板、毫无新意。本文以四川省隆昌县城区内的金鹅江为例,提出城市河流的整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李嘉宁 《风景名胜》2020,(3):0042-0043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人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承担着供给排水、生态调节、景观营造、康养休闲的功能。由于早期建设和改造时期的设计经验欠缺以及历经多年后服务设施的老化等原因,城市滨水公园的功能性和服务性日益消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城市滨水公园的整体环境架构急需更新。“海绵城市”是城市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全新的机制,对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以营口市辽河公园典型的带状滨水公园为例,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审视其现存问题,并结合生态功能和服务职能的关联性,形成合理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我国北方城市滨水公园的改造优化提供参考,形成模范。  相似文献   

11.
中古乐府诗中的城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中城市意象的分析,认为在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中,城市意象的构成包括城市景观意象内容和城市文化意象两部分。长安、洛阳以及其它城市的城市意象均以历史时期、主要是西汉时的城市景观为蓝本,中古乐府诗人独特的认知过程和表现方式是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孙砚舜  商艳上  苏田  张建业  李臻  吴泓洁 《风景名胜》2021,(8):0091-0091,0093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园林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也是改善人们城市生活质量,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基本条件。文章介绍了色彩景观与园林色彩的定位与内涵特征,分享了园林设计中应用色彩景观的一般原则,结合上述内容对园林设计中应用色彩景观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解析,希望可以进一步改善园林设计中色彩景观的应用水平,为我国园林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景观基因是识别一个文化景观区别于另一个文化景观的本质所在。景观色彩是文化景观重要的视觉表征,对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延安市革命旧址景区整体色彩面貌为对象,运用景观基因识别、提取及图谱构建方法,对延安旧址景区风貌的可识别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延安革命旧址景观基因色彩体系。结果显示:延安市革命旧址景观色彩基因呈现出整体性、地域性和可识别性,色彩意象中蕴含的红色革命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和厚重历史文化,让景区景观色彩基因有机更新,从而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研究可深化和拓展景观基因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景区景观基因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并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大哲 《风景名胜》2020,(1):0035-0035,003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建设也开始将建设重点转移到了城市景观设计当中,城市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关联密切,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也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但是,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十分复杂,应用到的元素众多,其中,色彩的应用是促进城市景观多样化的重要条件,以为色彩存在于许多元素当中,也是提升城市景观设计视觉效果的关键,但是,想要将色彩有效地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还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此,本文就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吴举扬  罗洁 《风景名胜》2020,(1):0094-0094
绍兴是举世闻名的水乡城市,有众多的水景观资源,独特的水街文化因此孕育而生,鉴湖水街以其富有特色的景观形式成为了绍兴水街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鉴湖水街的滨水景观元素、空间构成、植物配置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鉴湖水街的驳岸形式以人工直立式为主,与其他元素构成了丰富的滨水景观,从而体现滨水区域景观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序列性,利用建筑和植物的围合实现了景观空间放大或缩小,主要的空间形式有开敞型、半开敞型、垂直型;有常见植物 54 种,其中乔木种类有 21 种,灌木种类有 19 种,藤本种类有 2 种,草本种类有 12 种,保障了水街四季有景、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帅  王杰 《风景名胜》2020,(3):0130-0130
随着开发与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的建设者们意识到,滨水区域的空间结构、地域形态、交通、景观、护岸、植被、文娱、公共设施及照明等多重要素的综合建设才是提升滨水空间品质的重要任务。因此总结出滨水带状公园的一些营造原则,以期对后续相关工作可以有总体性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城市的联通,而公路发展又是城市之间互联的重要手段。滨海城市的发展仍然需要建设良好的公路设施,同时,滨海城市的一大特色是公路可以在沿海区域建设滨海公路,这样无疑为滨海城市增加了吸引访客的又一大亮点!滨海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海岸线的绿化美化,搞好海岸线的景观绿化工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8.
在风景园林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应用,可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并从道路规划、水景观建设、绿地项目等方面,探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袁黛玉 《风景名胜》2020,(3):0173-0174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乡一体化必然成为城乡发展的趋势所向。因此,如何推进城镇滨水景观在城乡一体化的机遇下乘势而上就成为了重要议题。基于此,文章借助多类型的视角分析多维化相关理论,研究城镇滨水景观设计理论的潜在趋向,并结合隆安县江滨路滨水景观设计,探讨多维化的城镇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曾磊 《西夏研究》2022,(2):110-116
地方“八景”是基于地域自然环境与文化的景观塑造和意象表达,不仅反映了区域环境的特质与变迁,也是地方精英表达乡土认同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明代以来,肃藩移兰带动了兰州城市建设的兴起。以肃王为代表的精英知识分子通过景观书写,塑造了兰州城市的地域形象,兰州“八景”开始成为兰州城市意象的文化表达。清代陕甘分治后,兰州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沿用至民国的“八景”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兰州城市建设的加快,古“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在地方文人的推动下,兰州“新八景”的评选凝练出新的城市形象表达。历代兰州“八景”的塑造,不仅是知识分子对地方景观的建构与认同,也反映了兰州地域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