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少山的大名,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还未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大人们说起。那时,我父亲在二马路(今九江路)大舞台隔壁的“同和馆”饭店当主管经理,闲暇时常带我到附近几家专演京剧的戏院看戏,如天蟾舞台、皇后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共舞台、黄金大戏院、卡尔登剧场。父亲说:“金少山的嗓音刚劲嘹亮,站在戏院门口的马路边就能听到。”有些戏迷没能买到戏票,干脆就站在大舞台对面的“天晓得”糖果店门口,倚墙静听,也能听到从剧场里阵阵传出的黄钟大吕般的皮黄声腔。甚至连过路行人,也驻足侧耳。我收藏着一张父亲留下的京剧老戏单,恰巧是金少…  相似文献   

2.
徐光耀 《炎黄春秋》2004,(11):72-74,71
一次,在饭桌上与胡可、杜烽边吃边聊。我忽吐出一句杂感,说:“京剧有点怪,有时故意往别字上念。比如,常把‘脸’念成‘减’。”杜烽接过去说:“不,我小时候上学,老师就教我们念‘减’。”胡可听了,很不屑地“哼”一声说:“什么你的老师!”杜烽见他这样,马上睁圆眼睛:“我的老师,怎么了?”胡可把脸再沉一沉,才说:“你的老师是个戏迷!”我“噗”地一声,几乎把饭喷在桌上。  相似文献   

3.
心潮澎湃说喜儿杜近芳我自幼得师教于被世人誉为“通天教主”的著名戏曲艺术教育定王瑶卿先生,故我从此才有对传统京剧坚持继承发展的舞台表演生涯50载。唯难于1958年我在初演现代京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您说,传统京剧“九旦”中的哪一“旦”的表演程式,能够直...  相似文献   

4.
“富连成”是培养京剧戏曲演员的科班,由于其由名师执教、教学严谨有方、学业系统,培养出了享誉国内京剧舞台上辉煌的一代。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速览     
《神州》2010,(9):10-10
“我觉得新版《红楼梦》里人物的额妆不好看,显得不生活化,更像是舞台妆。演京剧、话剧可以这样夸张,但电视剧不行。”--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对于新版《红楼梦》的看法是总体还可以,人物额妆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2,(9):31-31
京剧舞台上,有些角色的盔头(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总称)上插着两根长长的羽毛,那就是“翎子”。为何要插“翎子”,据说这是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的发明。有一种鸟,古人叫做“鹞”,现在叫做“褐马鸡”,好斗且不畏死。赵武灵王取此特点,让武士们在头冠上插戴鹛羽,以示骁勇。京剧便沿袭了这一做法。可是鹞鸟的尾羽不长,在舞台上并不好看,所以就用与鹃形似的雉(野鸡)的尾羽代替。  相似文献   

7.
怀念张学津     
2012年11月21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点,享年71岁。梨园界或许没有哪个演员像他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年鼎鼎有名的四大头牌“马谭张裘”,一位是他的老师,一位是他的父亲。舞台上潇洒大方的马派翘楚,生活中却历尽磨难。即便如此,生性乐观的他却说自己“生正逢时”。他对待艺术的态度,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周围的人。  相似文献   

8.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高阳人。他自幼习艺,年仅13岁就在上海和苏杭一带唱红.“盖叫天”的名字也就这样叫响了。盖叫天最擅长演武松戏,其中《打虎》、《快活林》、《十字坡》等剧目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因此也成了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与杨小楼齐名的“江南第一武生”,被称为舞台“活武松”。  相似文献   

9.
顾正秋,一个因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海峡两岸的京剧名伶,有“台湾梅兰芳”之誉。今年已八十高龄的顾正秋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不胜感慨地说:我一生唱了近百出戏,觉得舞台就是人生的缩影。她直言:“我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是从‘戏’里汲取;我的友情、爱情、婚姻,也都因戏结缘。”  相似文献   

10.
笑口常开     
我以为您叫了下一个老师问了一个学生很多问题,而这个学生一个也答不出。于是,老师决定问他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这位学生想了好长时间还是答不上来。老师非常生气,大喊一声:“乔治·华盛顿!”学生一听,便往自己的座位上走去。“回来,我并没有叫你归位。”老师很气愤。“对不起,我还以为您叫了下个学生!”学生解释道。我要做警察“你爸爸是干什么的?”“他是一位律师。”“我想将来你也会像你爸爸一  相似文献   

11.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12.
小蓟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102-102
活跃在“9·11”后的美国舞台上,梅苏时常开自己的玩笑:“我用了一生去估算下面哪项更难,是当一名残疾人还是做一个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3.
1930年,梅兰芳率京剧团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热烈欢迎。梅兰芳出神火化的舞台表演和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赢得美国观众的一致喝采。一时间,美国“梅兰芳热”、“中国京剧热”不断升温,本文旧闻新辑,选取几个特写镜头,以见梅兰芳访美盛况和梅兰芳把京剧推向世界的历史性功勋。一檀蕾山迎海梅兰芳一行26人、行李百余箱,到达檀香山。若按美国正常验关,签发登岸允许证等手续,至少得滞留几个钟点。美檀香山海关、移民局为表示亲善友好,只是对梅一行大致问了问,免验行李,即签字放关。梅兰芳一行先登岸,登岸允许证由移民局办妥…  相似文献   

14.
《湖南文史》2011,(9):33-33
龙套是京剧中的一类行当,扮演的是剧中兵卒、差役、内侍、随从等角色,也称“杂行”;由于流动性很大,也称“流行”。龙套在剧中常常作为军卒,当双方主将对阵交锋时,龙套在一旁摇旗呐喊,因此龙套也称“打旗的”。龙套在舞台上的角色一般以整体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5.
“生旦净丑,四功五法”是戏曲专业通用的术语,现在却多被误解为京剧的专属名词,可见京剧的影响力。作为我国知名度最高、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一直被称为“国粹”、“国戏”。在京剧列入世界级“非遗”三周年之际,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及京津沪三地市委宣传部、国内多家著名京剧院团等单位其同参与实施的“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启动,精心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十出传统大戏,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巡演和电影拍摄两个环节,采用舞台演出和电影放映两种形式,将当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成果记录下来并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16.
镜头一:开学了,小班的阳阳每到吃饭时就哭个不停,老师用尽办法,也都无济于事。后来,阳阳的妈妈不好意思地告诉老师:“我家阳阳平时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喂他吃饭的。”镜头二:荣荣刚上幼儿园,那天他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老师便说:“那你去上厕所吧。”荣荣却愁眉苦脸地说:“老师,我不会擦屁股。”  相似文献   

17.
“童子功”     
1957年,台北复兴剧校,一群儿童正在练习京剧的手势,中间夹着一个美国面孔, 形成幽默的画面。复兴剧校是台湾专门教授京剧的学校,一些老师是由大陆去的著名艺人。学童自幼即开始学习基本功,要求严格,不少家境贫寒的父母将孩子送去剧校, 以习得一技。至于洋人学艺,多是成年后的个人兴趣,像照片中的白人儿童从小“混迹”梨园,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18.
岁月的流逝已让她逐渐淡忘了过去的坎坷与辉煌;唯一不变的,是她对京剧的那一份痴情从《沙家浜》、《杜鹃山》到《平原作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剧样板戏演员中,如今仍活跃于舞台上的,恐怕只有李维康了。在不少人眼中,李维康好似一棵“常青树”——因为天赋极佳,12岁登台便崭露头角;考入中国戏曲学校后,  相似文献   

19.
3、政治舞台你上我下一直“好戏”不断 王明出头“左”派得势搅得内外不安 我国过去旧戏园子里有一副对联日: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莫斯科中山大学这个小天地,也是从联共到中共的党内斗争大舞台之一。这个舞台与党内外的各种政治舞台一样,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你上我下,此起彼落,从不止  相似文献   

20.
龙套是京剧中的一类行当,扮演的是剧中兵卒、差役、内侍、随从等角色,也称“杂行”;由于流动性很大,也称“流行”。龙套在剧中常常作为军卒,当双方主将对阵交锋时,龙套在一旁摇旗呐喊,因此龙套也称“打旗的”。龙套在舞台上的角色一般以整体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