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认为“势”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权力形态,是一切政治运作必须具备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势”的强制性及不分善恶地发挥作用的中性特征,决定了“势”既可造福万民又可为祸天下的品格。围绕着如何确保“势”的运用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韩非具体分析了通过“势位”归属的正义性,即通过“贤人”的道德人格和内在修养来节制权势滥用的方法。他强调,在无法始终依靠“贤人”来确保权力运用正义性的情况下,必须关注在君主世袭时代绝大多数情况下君主为“中人”的现实,从权力行使规范角度,即以“法治”,来确保权力行使的正义性。他认为从权力行使规范的公平和正义而非“势位”归属正义性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更能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约束、限制权力,使其行使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是先秦诸子共同的政治理想,法家及韩非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沧桑》2009,(2):97-98
黄范章先生认为,民营经济名不正言不顺;黄文忠先生认为,民营经济名正言顺;而笔者认为,民营经济名正而言不顺。所谓“名正”,是指民营经济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有着特定内涵和外延的科学的经济概念;所谓“言不顺”,是指理论界对民营经济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来是很重视音乐的,古代圣人将“礼”和“乐”相提并论,认为“乐”是“礼”的外化形成,可以育人之性情,荡涤人心的邪秽,感化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相似文献   

4.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颇则事不成。“冒充记者”是这个时代辛酸莫名的闲话  相似文献   

5.
卜麟 《神州》2012,(6):8-9
高校的行政化管理,即政府及其部门对高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采取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由于它与学术独立和自由的本质相违背,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行政化管理的现状是由于历史体制的沿袭与体制设计的不合理、不健全导致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权力的强势与对“官”的崇拜则是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高校要去行政化,除了要进行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大众的力量,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时刻警惕权力的危害,从而以公民的权力制约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6.
梁化奎 《攀登》2008,27(3):23-26
德国政治学家卡尔·施米特认为,“权杖的前厅”是权力的剩余价值的衍生物,这是一种非常渠道的政治参与,它具有依赖性和斗争性的根本特性以及多样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前厅”的存在与人的本能以及掌权者的心理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弊端与危害表明这是一个必须割除的政治毒瘤。阻止“前厅”对政治的干预必须阻止权力的滥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的教育机制以及监督和制约权力运行的自律机制和他律机制。  相似文献   

7.
于成玉 《世界》2006,(2):62-63
直面和批判“权力剥削”,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否认和容忍“权力剥削”,是一种背叛,也是一种罪过。——题记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铲除了人剥削人的根源,进入了社会主义。但星移斗转,沧海桑田,现在又滋生了一种新的剥削形式,即“权力寻租”,也就是“权力剥削”。那么,究竟什么是“权力剥削”?“权  相似文献   

8.
王天晓 《神州》2014,(5):271-271
行政权力的表层结构特征在于其垂直性和层级性,其深层结构特征则在于行政管理系统内部的权力的纵向分配和横向分配以及行政授权的不同方式。现代行政权力的功能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它主要表现在政治统治、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权力的期权化,可以看作是权力场上的期货交易,其中的“期”即是时间上的推迟和移位,而“货”即是权。它把权力商品化、市场化。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权力期权化是反腐倡廉强大攻势下,职务腐败的演变和延续,与职务犯罪并无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游字明 《文史天地》2012,(10):54-55
在皇权时代做官很威风也很窝囊。做官威风,是因为那时的官员手中权力不受民意“干扰”,可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做官窝囊,则是由于因为专制权力系统极端封闭,一个人干实事、得到老百姓拥护,未必能在“体制内”得到好的评价,反而可能遭遇更多的非议。  相似文献   

11.
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12.
晚清到民国期间,拉萨是西藏地区的权力中心,是西藏地方政府各类机构的所在地,因而大量世俗贵族家族不但在其领地建有庄园,同时在拉萨也拥有各自的府邸。那些在各自领地建立的建筑群通常称为“羚卡”(庄园),而在拉萨的府邸则被称为“森厦”。  相似文献   

13.
姚朋 《史学月刊》2003,(7):84-90
迈克尔·曼是第三代历史社会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社会权力史别出心裁、匠心独具 ,理论上讲是马克思·韦伯“社会理想型”研究方法的延续。曼的社会权力史涵括整个人类史 ,其解释力强、角度新颖、理论性强。但是 ,其权力史仍是欧洲中心主义的 ,并且在其中 ,作为历史组成部分的个人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于凯 《史学集刊》2004,(3):23-28
西周金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美国人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该内容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争议。但是不难看出,“北京共识”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软权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的。笔者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权力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共识”对于提升我国的对外软权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认为中国要充分利用“北京共识”的效应,提升我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伤痕文学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作为“弱者”文化的传播途征,作家用的是“宏大叙事”方式,其目的就是使“政治权力”统一化和合法化。“伤痕文学”之所以影响大,作家之所以成为“救世主”,是因为当时的读者普遍患有“饥饿综合症”和“权威性格”,急需精神自疗,这种生命幻视彰显了伤痕文学的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7.
孙健 《神州》2013,(20):277-277
2004年5月,美国人雷默提出“北京共识”的概念,该内容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争议。但是不难看出,“北京共识”的提出是建立在中国软权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的。笔者从这一点出发,阐述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权力的关系,分析了“北京共识”对于提升我国的对外软权力有重要作用,并且认为中国要充分利用“北京共识”的效应,提升我国形象。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研究内容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义务在某些方面又体现了其相对方的权力或权利,权力与权利一向被界定为“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从法的价值上来看,两者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简单,两者涉及的主体和范围都很广泛,只有正确地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正义、自由、效率、平等、秩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如此审问     
王兵 《文史月刊》2012,(3):63-63
抗战前,七君子被捕。在法庭上,审判长问王造时:“你们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是不是要推翻现政府呢?”王造时说:“审判长先生,你把政府跟政权混为一谈了!政府,乃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政权。则是指国家权力,亦即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权力,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构保证其实现……审判长先生,你所问的政权推翻某政府,这样的问题就是逻辑混乱,概念错误!”  相似文献   

20.
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怎样认识“权力过分集中” 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和弊端,集中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