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记载中的周代"千亩"有二:其一,周宣王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西周都城附近,即今陕西省境内;其二,晋穆侯千亩之战中的"千亩",其地望在晋国,即今山西省西南部。前者"千亩"之地名是随周人从后者迁移而去的,并且两地都与周人农作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陈下之战、垓下之战是两事——与陈可畏、辛德勇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汉战争后期发生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两次战役。陈下在今河南淮阳 ,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史记》、《汉书》记载都是清楚无误的。所谓垓下在古陈邑 ,或谓“垓下”应为“陈下”的讹误 ,都嫌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公元前557年的晋楚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之战,是春秋时期483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战。它把春秋时期划归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大国争霸为主的阶段和新兴势力与公室顽固势力夺权斗争为主的两个阶段。因而湛阪之战在春秋历史上的作用不应忽视。一湛阪之战前晋楚争霸形势晋楚两国从晋文公、楚成王以来,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争霸战争。楚成王时大力北侵,公元前638年击败宋于泓(河南省柘城县北),郑、卫、鲁、曹被迫与楚结盟通好。与楚接壤之  相似文献   

4.
试论楚国铁器的使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出土的早期铁器大都集中于楚国,目前出土的楚国早期铁器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10余件增加到40余件,时代上限从春秋晚期上溯到了春秋中期。楚国最早的铁器发现在今鄂西,开始使用的铁器主要为农具,还有一些小型利器。至春秋晚期,楚国已有了锻造的铁器。楚国铁器,从战国初开始容器变大,刀剑变长,新器形大量出现。到战国中期,精工铁器和铜铁合铸的铁足铜鼎流行。楚国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冶铁、用铁,到春战之交,社会已进入了铁器时代。  相似文献   

5.
马陵之战起因辨析刘韵叶公元前341年,"战国七雄"中的齐、魏爆发了马陵(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之战,这在《孙胺兵法》、《古本竹书纪年》、《孟子》、《战国策》和《史记》等古籍中均有明确记载,与公元前353年的齐、魏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之战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6.
春秋沈国的位置,今有三说:一说在安徽临泉县境,一说在河南沈丘县境,一说在河南平舆县境。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认为沈国故城在今平舆县境。一、临泉“沈国”故城寝丘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沈,国名,“其地在安徽阜阳县西北一百十二里之沈丘集,西北距河南沈丘旧县治三十里,约今临泉县。今沈丘县则已移于旧治北之槐店。”杨伯峻、徐提主编的《春秋左传词典》,张习孔、田珏主编的  相似文献   

7.
冯时 《考古》2012,(2):76-83,109
《郑子家丧》与《铎氏微》竹书《郑子家丧》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春秋》学佚籍。全篇记述楚、晋邲之战的原因与经过,弘扬了楚庄王的霸业。其文本脱胎于《左传》,应属楚威王傅铎椒所作之《铎氏微》。此书见载于《汉书·艺文志》,久已失传,今复重见,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文中对竹书内容进行考释,并就其文本属于《铎氏微》提出证据。  相似文献   

8.
春秋日食三十七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日食,是编制春秋朔闰表的重要依据。从前学者由于对日食公历日期的不能确定,所制闰月,多有舛误。今以科学测定之公历日食日期为准来校定春秋朔闰,则不仅可证前人之误,且能重新厘定出一份十分准确的春秋朔闰表来,为研究历法与春秋编年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9.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唐代河曲地域 4个都督府政区的建制沿革、管区变迁和府际边界的基本位置。河曲 4府的建制沿革可分作武德至贞观、永徽至景云、先天至天宝 3个阶段。天宝年间河曲4府辖区相对稳定 ,灵府管 2正州、7羁縻州 ,夏府管 4正州、9羁縻府及 1羁縻州 ;胜府管 2正州 ;丰府管 1正州。灵府与丰府的边界线实际在今库布齐沙漠 (唐时库结沙 )西段中部 ,再由此逶迤往西抵达黄河与乌加河的分汊处 ;夏、丰 2府的边界实际位于今库布齐沙漠东段中部一线 ,亦即唐代“胡洛盐池”北面、纥伏干泉东西一带 (今杭锦旗北部 ) ,边界向东抵达一条北流注入黄河的小河西岸 ;麟州与胜州的边界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南流之窟野河与北注黄河之母化河、虎嘶太河的东西走向的分水岭上 ,向东越过黄甫川上游而达黄河西岸 ;夏府与安北府直管区的边界应在今北流入黄的几条小河的发源地 ,即自巴龙梁向西延续的分水岭高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史料和实地调查,认为青岗峡的地望在环灵大道上,即今甘肃环县洪德乡赵洼村至山城乡之间的环江河道,而青岗岭的地望则在河曲之地,即今陕北鄂尔多斯高原,澄清了学界对二者地望的混淆。另外就北宋青岗峡及其周边的部分城寨略作探讨,以揭示出青岗峡在北宋时期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1.
甲骨刻辞中的鸡麓、鸡与奚所指实为同地,乃晚商著名田猎地之一,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汶水上游一带。入周以后,该地逐渐发展成为鲁国的边邑,即桓公十七年《春秋》经传所载的"及齐师战于奚"之奚。鸡麓地望的确定,可以为商末"泰山田猎区"提供一个新佐证,也是卜辞与金文东土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新坐标。  相似文献   

12.
伊尹生于空桑,何地人呢?历代以莘与空桑而来,众说纷纭,二千四百多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当我们打开有关史籍,就会发现,伊尹的出生地和躬耕地有八种说法:一说商代方国,今山东曹县西北,“商有先,邳”。二说西周,在陕西邰阳县东南,“赞女维莘”。三说隋大业邑县置,今山东莘县。四说春秋卫地,今山东莘县东,“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五说春秋蔡地。“荆败蔡师于莘”。六说春秋虢地,今陕县东南,“有神降于莘”。七说春秋卫地,今邑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晋师陈  相似文献   

13.
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次和第四次迁都在吴王诸樊之后。诸樊与阖闾之都为秦时“吴县” ,即今无锡市西南 45里的闾江乡一带。吴王阖闾时所筑并所迁之都在今苏州市 ,其地本名即“姑苏”、“苏”。至夫差亡国之时苏州一直为吴都。  相似文献   

14.
鞌之战是春秋中期发生在今山东济南境内的一次著名战役,清华简《系年》第十四章记有其事,其所记爆发原因与《左传》最为相似,而与《公羊传》《穀梁传》和《史记》差别较大。诸本的差异可证史书文本的生成经过了一个“层累”的过程。对《左传》中鞌之战所涉地名进行一一考证,可发现齐、晋双方尽管是一逃一追,但双方的行军路线,在“三周华不注”后并不一致,他们分别是沿着孝妇河和淄河进入齐都临淄的。《系年》所涉地名记有“淳于”一名,为《左传》所未载,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年,汉匈(奴)白登之战,规模巨大,历史影响深远。然而,“白登”其名及其地望所在,古今学界向说不一。笔者近年三度深入实地野外考察,发现汉匈之战主战场白登山,为当今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三县市交界处高拔而范围广袤之采凉山。古来以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为代表所说而为晚近学界所宗之汉匈古战场白登台,即当今大比例尺地图上亦即当地习称之南坡顶及其略西南的白登山———今马铺山,都不过是采凉山———汉白登山伸向西南的小小余脉而已。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尤以晋楚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两强互相缠斗,而且旷日持久,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乱世.晋楚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役有3次,分别是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以及公元前575年的鄢陵之战.  相似文献   

17.
正三、齐顷公满地找牙:鞌之战全景定格公元前589年,鞌之战正式开打。是役,晋国共计出动800乘兵车,由执政兼中军帅郤克统领中军,士燮统率上军,栾书带领下军,韩厥为司马,浩浩荡荡向卫国境内开进,在卫地新筑附近与鲁国上卿季孙行父率领的鲁军、孙良夫率领的卫军相会合,然后组成三国联军,向齐军进击(《春秋经》记载,参与鞌之战的晋联军由晋、鲁、卫、曹四国军队组成)。  相似文献   

18.
《史记正义》纠误一则王洪瑞《史记·秦本纪》有言“躁公二年,南郑反”,此句《正义》注曰:“南郑,今梁州所理县也。春秋及战国时,其地属于楚也。”今人张大可从之,亦云:“南郑:指今陕西汉中地区,春秋及战国时属楚”(《史记全本新注》第93页,三秦出版社,19...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元前205年5月至公元前203年8月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战,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史称成皋之战。垓下之战是成皋之战的继续,也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成皋之战结束两个月左右,即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追击项羽,12月在垓下大败楚军,项羽全军覆没,楚汉战争结束,汉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多战争,许多三国战争故事,尤其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诸葛亮北伐等,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奇怪得很,参战兵力超过以上各次、持续近一年而又颇具指挥艺术的司马昭围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之战,长期以来却被人冷落了。甚至近年出版的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