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历史具有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特点和优点 ,它经历了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拉美各国所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正确认识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 ,正确选择发展战略 ,把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等重大问题 ,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曾昭耀 《史学月刊》2013,(2):112-120
林被甸、董经胜著《拉丁美洲史》是一部有较高学术品位的拉美史著作。两位著者以批判的眼光、求实的精神以及虚心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新的创造:在主题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以独立运动和五大革命为拉美近现代史的主线的做法,强调以现代化为拉美独立后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研究方法上,以"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为指导,并以这一历史观为理论工具来解释拉美曲折复杂的历史现象;在体例上,吸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编纂的《拉丁美洲通史》以拉美自身为主体的编纂立场,创造性地吸收《剑桥拉丁美洲史》所采用的地区性综述与代表性国家相结合的编纂方法,精心设计了一种将历时性叙事与重大论题的论述相结合的体例;在内容上,坚持历史著作的人民性、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和历史主义原则,第一次提出了拉丁美洲"拓殖榨取型殖民地模式"这一新概念,从源头和根基上破解了经济发展水平超过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拉美殖民地为什么独立后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历史之谜。《拉丁美洲史》也存在一些矛盾,遭遇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提出了中国拉美史学者必须严肃应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陌生的学术现象和新的发展趋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5):F0002-F000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五周年,《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三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8):F0002-F000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五周年,《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三十周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4):F0002-F000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五周年,《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三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9):F0002-F0002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五十五周年,《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创刊三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秋天,在南开大学任教的美国早期史知名学者阿伦·库利科夫,着手筹备在中国召开一次美国早期史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与我商量邀请中国学者的事,希望我提供一个名单.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告诉他,中国从事早期史研究的人相当少,如果要吸收一定数量的中国学者参加会议,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延展早期史的时间下限,二是对研究生敞开大门.当会议正式召开时,中方与会者多达40余人,其主力确实是研究生,此外还包括不少研究19世纪前期和中期的学者,而真正专攻早期史的学者则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2.
13.
14.
美国教育史学中的“修正派”出现于 2 0世纪 6 0年代。美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修正派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以贝林和克雷明为代表的温和修正派 ,他们通过扩大教育史的研究范围来修正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史研究传统 ;其二是以凯茨等为代表的激进修正派 ,他们揭露了美国公立学校的黑暗面 ,向以往的教育史研究提出了挑战 ,代表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但其自身也面临种种问题。对美国公立学校的历史作出公正的解释 ,这是修正派史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16.
王乃耀 《史学月刊》2005,(10):13-1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17.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民族”的概念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联,“民族主义”也同样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界定的概念。由于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存与发展之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更是有着自身不尽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复  相似文献   

19.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民族”的概念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联,“民族主义”也同样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界定的概念。由于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存与发展之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更是有着自身不尽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复杂性。本人拟从“化认同”的特殊视角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复杂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方家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