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古人生产和生活情况。由于陶器的主要成分是硅胶盐,易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极易发生破碎、开裂等现象,特别是长期深埋于古墓里的陶器文物更易出现损害、病害等问题。陶器文物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原、不可替代等特性,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显得格外必要。文章以毕节双树湾汉代古墓群为例,通过介绍该古墓群出土陶器的概况,分析考古现场出土陶器文物的典型病害,提出汉代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方法,以期为汉代陶器文物的出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维萍 《丝绸之路》2022,(3):174-177
陶器是我国出土文物的重要类型,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逐渐形成了能够代表不同时代特征的陶器文化。作为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的玉门火烧沟是出土陶器数量较多的遗址之一。做好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器文物的保护工作,对研究陶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陶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甘肃玉门火烧沟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文物的保护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马晓言 《东方收藏》2021,(4):107-108
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的具体方案,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韩英 《丝绸之路》2014,(12):68-69
陶器文物的修复保护是当前文物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对陶器保护的影响因素及对应措施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博物馆馆藏陶器的规范化修复保护流程。  相似文献   

5.
从陶器内部多孔的结构入手、分析了文物受损的原因,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修复保护硬陶文物的方法。结果表明,上述处理方法安全可靠,有利于出土陶器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陶瓷古国。在古代遗留下来的遗存中 ,多以陶器为大宗。我们在文物修复技术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之中 ,数陶器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次 ,古代陶器本身又融汇着选料、造型、雕塑、翻模、刻绘、敷彩、施釉以及入窑烧制、控制火侯等等一系列技术的或艺术的因素在其中。同时 ,古代陶器在墓葬内外遭遇到的损坏、侵蚀、污染等等千差万别 ,情况最为复杂。因此 ,古代陶器的修复保护工作是至为重要的。它也是各类文物修复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值得给予足够重视。古代陶器修复保护工艺流程中 ,包括着环境分析、现状调查、原状评…  相似文献   

7.
2012年河南博物院在偃师征集了一批唐代彩绘陶器文物共9件,这批文物均为陶器彩绘,有文吏俑、武士俑、骑马女俑、陶马、陶骆驼、镇墓兽等,同在一起的还有一合墓志。这批文物的征集对于我们研究探讨唐代丧葬制度、陶塑工艺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罗敏 《文博》2009,(6):314-317
在长江中游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文物埋藏环境常见这种类型:即文物长年浸泡在封闭严密且水位较为稳定的地下水环境。这种埋藏环境中的文物,出土时保存状况往往相对较好,其中彩绘陶器的彩绘层在出土时大多保存完好、色泽鲜艳。但由于颜料层中的胶接物质却早已失去粘性,即使较轻微的碰触,也很容易使之脱落。不仅如此,出土之后,随着保存环境的突变,伴随着陶器中水分的挥发,颜料层也会随之开始出现一系列病害,如变色、酥粉、脱落。因此,选择适宜加固饱水彩绘陶器的加固材料在出土后尽快对彩绘层进行加固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从彩绘陶器颜料的组成、文物埋藏环境、出土后的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出现的各种病害的原因,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关于水坑环境出土彩绘陶器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9.
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汉代文物。这批文物分为铜器和陶器两类,铜器主要是“五铢”铜币,另有个别铜镜等。器类相对较少。陶器相对较为丰富,类型多样,突出反映了盐池地区汉代时期独特的历史文化面貌。现将这批陶器作以简略摘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恭陵美陶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之巅,因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故俗称“太子冢”。在其东北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家,俗称“娘娘冢”,为哀皇后的寝陵。1998年,“娘娘冢”被不法分子盗掘。后经公安干警的日夜奋战,被盗文物如数追回。这批文物多为釉陶器和彩绘陶涌,其数量之多、釉色之美、彩绘之精,是以往发掘的洛阳唐代文物中所罕见的。尤其是釉陶器,釉色纯正,胎质精细,是出土众多釉陶器中的佼佼者。这批釉陶器在洛阳博物馆珍藏有28件,多为生活用品。其中有双龙尊、葫芦瓶、盘口壶、盂、盆、灯、长颈瓶、带盖三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物三维信息的无损采集、文物表面纹理邦定等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浙江省新石器古陶器为对象,进行了文物信息的新形式——三维立体图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长启 《文博》2006,(3):14-17
1978年户县基建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一批文物,其中玉器上交,其余的陶器均又丢弃埋入地下。根据上交文物人讲述,从被弃掉的陶器看,该墓属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玉器,应是成套的玉杂佩,具体玉器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的一批商周时期文物,以陶器为主。其中典型的商式鬲、豆、罐的年代从殷墟一期延续到商末,对探讨商文化向西传播的方式及分布有重要意义;西周陶器年代为西周早、中期,属于周文化遗物;春秋文物则属于秦文化。  相似文献   

14.
2002年5月,佳木斯文物管理站对桦南县进行春季文物普查时,在桦南县幸福乡三道沟一农民手中征集到一批文物,其中有陶器、石器等。现具体介绍如下。1.陶器9件。按器物形态分述如下。陶熊:1件(02HNXS:17)。夹砂黄褐陶,陶质不纯,含有少量云母,器物前端塑出突出的头部,背部后侧隆起,  相似文献   

15.
出土陶器现场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昭峰 《四川文物》2005,15(5):82-83
出土陶器的现场保护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出土陶器非常重要,由于认识上的不重视,在重视现场保护的今天与其它类别的文物相比,显得有些滞后.本文检索了有关陶器现场保护研究的现状,旨在对该项工作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容波  兰德省  王亮  朱振宇  李斌  王春燕 《文博》2009,(6):266-268
为了掌握陕西省内陶质彩绘文物的基本情况、受损现状及保护现状等基础数据,我们开展了“陕西省陶质彩绘文物调查研究项目”。通过对咸阳地区汉景帝阳陵、杨家湾汉墓、汉武帝茂陵、窑店三义村等大型汉代墓葬出土彩绘陶器表面颜料进行研究,从颜料物质成分、彩绘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检测和分析,为彩绘陶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陶质文物的损坏原因和保护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并分析了盐类,大气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对陶质文物的影响,对有关陶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作了简要综述,同时介绍了一些个人在加固陶器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文物工作者在牡丹江、绥芬河境内调查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所采集的石器、陶器数量众多,陶器残片纹饰丰富,具有新石器晚期文化特征,对研究牡丹江、绥芬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收藏家》2005,(5)
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8月20日至11月20日主办“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展览将集中展示浙江省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良渚文化文物二百余件,其中,许多器物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良渚文化以磨制精细的石器、种类繁多的黑陶器、雕琢精巧的玉礼器而著称。良渚文化的发现虽已超过半个世纪,但近二十年的考古工作成果十分显著,浙江省的瑶山、反山、汇观山、莫角山等墓葬遗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陶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杨桂梅)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的文物,大量的存放茌库房里,部分陈列在陈列室里。要保护好这些文物,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防潮与降湿,因为湿度过高,纤维质文物的结构和颜色会受到影响;质地较松的陶器等文物,表层会逐渐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