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纵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纵谈马雨林随着史前遗址的不断发现,近几年来,史前聚落考古的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这就为探讨史前聚落的一种特殊形式———防御聚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笔者在此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史前聚落防御设施的产生,既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受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2.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和长城防御体系在军事聚落的时空演变方面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南直隶海防和宣府镇长城是海防和长城防御体系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防区。南直隶海防防御沿海倭寇,护卫南京城;宣府镇防御北部势力入侵,护卫北京城。二者均为明朝防御体系中的军事重地,防御等级相近,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其军事聚落的数据梳理、分析与对比,探讨其在防御体系建置、空间布局、规模方面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因素分析各自的形成演化原因,由此得出两防区虽在统一的防御思想和军事制度指挥下,又形成各自的特点:海防军事聚落布局开放、规模灵活多变,长城军事聚落设防严密、等级分明。研究可为揭示海防和长城两套防御体系的内在特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地区的史前聚落有2000余处,有丘岗台地型、河谷阶梯型、平原台地型等几种.在不同的区域,聚落类型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五大区域.以防御设施的有无为标准,中原史前聚落可分为初步发展期的聚落即少有防卫设施的聚落,快速发展期的聚落即环壕聚落以及嬗变期的聚落即城垣聚落群.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1800年之间的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较前期急剧增长,聚落规模差异加剧,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在经历了财富集中、高等级聚落、大型宫室、祭坛及公共设施涌现的过程之后,聚落间防御需求日趋强烈,环壕、城垣等防御设施成为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常态化的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成为凝聚聚落人群的核心手段。公元前2300年前后,以石峁城址为核心的北方地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形成,开启了早期城市化道路,迈开了走向早期国家的步伐。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的石峁遗址不仅成为国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城址,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北方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张国硕 《南方文物》2022,(2):174-180
聚落、城市聚落、都邑聚落的区分与判定是聚落考古的重要课题,应采用相应的理论方法加以深入探讨。在考古实践中,制订聚落的认定标准、划分聚落等级、对聚落断代,是早期聚落研究的基础。城市聚落研究的焦点在于认定标准,研究的重点是对各类防御设施的辨析。早期都邑聚落具有独特的认定标准,研究过程中应注意都邑的建造顺序、延续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河湟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北边区的战略要地,明代尤重河湟防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殊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河湟地区的寺院得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扶持,催生了大量防御特色鲜明的寺庙堡寨。寺庙堡寨的建筑年代多在明代,这与明统治者对河湟寺庙的政策性重视有关。寺庙堡寨是堡寨聚落在河湟地区的一个特殊子系类型,具有堡寨与寺庙两种建筑特征。其布局一般与汉传佛寺相似,同时拥有城门、城墙、壕沟、瓮城、马面等防御系统,部分寺堡还附有居民区及外围防御设施。寺庙堡寨既是宗教场所,又是明代卫所制度下的军事堡寨,在聚落功能、防御空间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皆与其他类型堡寨有所不同,是堡寨聚落群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文物世界》2004,(1):78-80
人文考古中国史前防御设施的 社会意义考察   钱耀鹏在龙山时代以前,防御设施包括史前城址的发生发展似乎主要体现着史前战争的加剧,而龙山时代城址形态的发展演变似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集团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些重大变化。也就是说,以城垣设施为显著特征,在环壕聚落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史前遗址,可能也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即龙山时代以前的城堡阶段和龙山时代以来的城乡分化阶段,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摘自《华夏考古》2003年第3期)地层学…  相似文献   

8.
苗疆边墙防御体系位于湘西苗疆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区体量最大、设施最健全的明清防御系统,是苗疆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军事文化、治边文化的共生体。苗疆边墙防御体系的兴建跨越明、清两朝,历经从单一的城镇防御空间、单个防御聚落到整体防御体系的构建过程。在防御设施总体空间布局、防御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同时对居住环境和区域内的山水资源进行了整体的营造,在有限的山地地区构建了宜战、宜居、宜耕的特殊人居环境图景,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屯田戍边""因地之形,用地之利"的军事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山地人居思想。整个防御体系在时间、空间、精神维度方面具有多重价值。为了强调和保护其作为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要关注各遗产点的整体、协同保护这种空间维度的价值保护,还应该兼顾时间和精神维度的保护;挖掘场地特有的历史价值,空间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重塑和提升;同时注重可持续地自下而上的保护模式构建。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李严、张玉坤、解丹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定价:58元。本书从宏观至微观依次探讨军事聚落的时空分布规律、防御性特征、层次与规模、系统内部构成因素四方面内容,叙述明长城军事聚落兴筑较为集中的三个阶段,探寻九边重镇军事聚落的总体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现场踏勘和史料印证,剖析军事聚落选址"因地形用险置塞"的防御性特征和军堡自身的内、外两层防御功能。军事聚落在都  相似文献   

10.
罗晓艳 《文博》2014,(1):28-32
近年来,渭水流域仰韶文化晚期一批重要聚落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有关聚落的资料。文中通过对晚期聚落的分布、典型聚落的考察、晚期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晚期聚落在规模、布局、内部设施、经济设施、社会形态等方面存在显著特点,与仰韶文化早期、中期聚落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殷人有重视东北方位、把东北看作是吉向尊位的传统观念。这是由于商族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古渤海湾一带。甲骨文中“东北”为尊位而“西南”为卑位。商代都城规划中重东北方位的经营,如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黄陂盘龙城、夏县东下冯商城、新近发现的焦作府城商代城址和洹北商城等莫不如此。尤以殷墟都城的规划布局重东北方位为甚,如殷墟地区时代最早的遗址在殷墟都城的东北部;殷墟都城之宫城正位于整个都城范围的东北部;殷墟发现的车马坑与大墓的位置关系也表明尊东北方位,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3.
Public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s relating to the history of archaeology from 1989 until June 1993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hanging motivations for producing such publications, their shifting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 controversies, especially as they relate to internal vs external approaches and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explanations, problems of verification, and the status of these studies as a subfield within archaeology.  相似文献   

14.
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依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将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37个聚落群,并根据每个聚落的大小,分别区分为特级聚落、一级聚落、二级聚落和三级聚落.河南仰韶文化聚落群的宏观考察,对黄帝时代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文英 《安徽史学》2004,(2):28-32,99
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岩崎家族人才辈出、同心同德;第二,三菱的企业经营适应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即三菱在明治前期充当"政商"的企业经营战略.以及19世纪90年代以后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都是与日本政府选择的"官方倡导"、"武力扩张、以战争促发展"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类书类四六文叙录是前人论述所忽略的部分,事实上因四六文多制诰表启等应用性文体,往往为类书大量收入,或仅收对语偶句,或专收四六文节录乃至全篇,宋人对此即有编纂,后人特别是元明人则更为普遍。本叙录较为详细地梳理了宋人所编几种四六类类书的版本源流,并对其所收四六文情况作一概述。该叙录涉及《圣宋名贤千家表启翰墨大全》等4种。  相似文献   

17.
工作队是中共中央开展"四清"运动的具体执行者,各地工作队员的派驻情况反映了当地"四清"运动开展的程度,在"四清"运动中下派到农村地区的工作队员至少不低于三百万人次。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大学的中国通史讲授,有一个从模仿西洋史上古、中古、近古、近世的分期体系,向断代体系逐步演变的过程,最通行的断代方法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段。在前一种讲授体系下,由于分期标准难以确定,造成时期划分极端混乱,中西历史对照讲授的目的难以达到,而且由于受西方中心史观的影响,还出现了强分时代乃至割裂历史的弊端。因此,这种讲授体系逐渐被各大学所抛弃,而代之以后者。后一种讲授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分段问题上充分考虑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特点的结果。其问题主要在于各段历史在实际讲授过程当中,常常不能衔接,造成通史事实上不通。与通史讲授体系的演变相呼应,通史教科书的编撰,也大体经历了一个从模仿西洋史分期,到依据本国历史发展特点构建本国通史著作体系的演变。这是中国史研究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列女传》现存104篇,每篇均有四字标题。标题的拟定具有以下三条规律:第一,虽然是“列女”传记,但标题的命名却以依附于男子得名者为多数,纯以女子自己的名字直接作为标题的情况极少。第二,凡是传中女性得到国君的嘉奖赐名者,都会将这一赐名用于该篇的标题。第三,基本上每个标题的首字均为国名或地名以显示其所在区域,这种地名都是妇女出嫁后夫家所在地的地名。  相似文献   

20.
This note illustrates one aspect of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evolved from a royal residence into the seat of parliament, explains how the housekeeper of that palace ca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house of lords and lists the holders of the office from the 16th to the 19th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