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近代科教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已故的李书华先生对祖国乃至世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功绩非凡。然而,不仅国人很少知晓,就连他的家乡知其一二者也寥寥无几。对祖国有过杰出贡献的人是不应被淡忘的。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搜集了有关李书华的事迹。李书华,字润章,1890年生于河北省卢龙县新房子村(当时属昌黎县)一个富农家庭,1979年病逝美国纽约。生前曾任北大物理系教授、主任、国立北平研究院副院长、中法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中国物理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与蔡元培、李大利、陈独秀、周作人、胡…  相似文献   

2.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和 1929年成立的总部设在北平的北平研究院是旧中国最主要的研究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体制的主要载体。新中国建立后,建立起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以政府各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为辅助的科技新体制。这种体制曾在建国初期中国科学技术事  相似文献   

3.
1927-1937年中国的学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道炫  钟建安 《史学月刊》2001,2(2):131-136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学术研究发展较快的十年,出现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及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也有较大进展.这一时期的学术发展,对此后学术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卫 《文史精华》2009,(5):42-47
蓝马,原名董世雄,中国著名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家。1915年生于北京。蓝马自幼酷爱京剧、曲艺,常求教于马连良、金少山及刘宝全等名演员。1931年蓝马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电影人才传习所。1932年夏,他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领导下的新球、苞莉芭两剧社,进行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后入山西西北影业公司。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流亡于西安、武汉、  相似文献   

5.
王蓬 《丝绸之路》2014,(20):48-57
这是发生在70多年前的一段教育佳话。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为使中国高校不沦敌方,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宣布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原北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撤退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相似文献   

6.
吴娇  鲜利华 《民国档案》2023,(1):5-15+2
九一八事变后,为使北平天文陈列馆所藏天文仪器免遭劫掠,中央研究院决定将其分批迁往南京。本组史料即为1933年4月—1934年1月间,中央研究院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铁道部、天文研究所等之间关于天文仪器拆卸、运输及保护情形的来往函件。  相似文献   

7.
蒋孝先,一九○○年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的族孙。一九三四年前曾任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兼宪兵三团团长,一九三五年授陆军少将衔,黄埔军校一期生。在北平期间,他仰仗蒋介石的淫威,大  相似文献   

8.
陈永发先生的《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最近两百年中国史》系列之三,我读的是2013年第二版。作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民党阵营的一名历史学者,他秉承"叙事客观,分析深入"、"不具党见偏颇"的原则,记录中国共产主义革命70年的历史,此书可以引发大陆读者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我的舅公朱南华参与领导了"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参与了新中国早期的政法工作,官至青海省检察院检察长。更多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李猛,而他的故事,尚不为人所知。燕京大学的革命者1914年,朱南华生于北京西单牌楼附近的辟才同高华里2号,一座有19间房子的三进院落中。父亲叫朱行中,1889年生于无锡的周师弄,  相似文献   

10.
李书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个春秋了,但作为世界知名教育家和工程学家,其虽声名赫赫,对中国、对世界科教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因种种原因,在国内鲜有人知。少年立志学有所成李书田,字耕砚,1900年2月10日生于河北省卢龙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科举时代,李氏家族不乏功名之士,文武人才并出。出身于这种家庭,书田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其父亲深悔自己未好好读书,饱尝文化水平低遭人冷眼的痛苦,发誓让后人学有所成,以“光大门庭,荣宗耀祖”。为此,其父专设家塾,延师教读子女,且督之甚严。故从懂事开始,资质聪颖的书田即习文练武。…  相似文献   

11.
丁文江(1887-1936年),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泰兴黄桥镇人.留学日本、英国.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开创地质事业期间,他还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作用.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2.
叶介甫 《文史春秋》2011,(11):19-25
张奚若,1889年10月16日生于陕西省朝邑县(新中国成立后并人大荔县)仓西村一个中医家庭。我国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政治学家。他不仅是一位国内知名教授,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人民外交活动,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伟 《文史春秋》2002,(12):9-14
傅斯年(1896-1950年),字孟真,生于山东聊城。他是中西文化熔铸出来的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到英国进伦敦大学研究院,又留学德国进柏林大学。留学归来,应广州中山大学之聘任文学院长兼国文和史学系主任。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中央研究院,受蔡元培之邀,  相似文献   

14.
父亲范若愚是1985年6月20日去世的。他原名范纯智,字若愚,生于1912年,老家在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三岔堡,范姓是当地的大户。父亲从小喜好读书,年轻时就到大山外求学,先到太原,后去北平,并在北平参加了革命活动,1933年成为中共党员。后来组织被破坏,他侥幸逃脱,回到家乡,一边办学育人,一边宣传革命思想。1937年,他与从陕北进入山西的东进红军取得联络,才恢复了组织关系。1948年他被选送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先在西柏坡后到北京,师从杨献珍、艾思奇等著名学者,从此确定了他一生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的方向。1958年我出生时,他正作为秘书陪同周总理在…  相似文献   

15.
正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生于1889年,病逝于1987年,享年98岁。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  相似文献   

16.
中央研究院是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1928年创设于南京,直隶于国民政府(1948年改隶总统府),以实行科学研究及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为任务.依据不同学科,该院分设若干研究机构,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就是其中之一.一、史语所组织沿革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有感于历史与语言研究之重要,命傅斯年为筹备员.在广州设立历史语言研究所筹备处,负责进行安阳、泉州、川边等处及云南人类学知识的调查.10月正式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计划逐步设立史料、汉语、文籍考订、考古等组.因北平史料最为丰富,故一部分整理及研究工作,即在北平进行.1929年6月,除少量带有地方性的工作,仍留广州外,其余全部迁往北平.“九·一八”事变后,外祸日迫.平津危急,史语所遂于1933年春南迁上海.与此同时,在南京鸡鸣寺着手兴建所址.1934年秋,南京新址落成,史语所迁至南京鸡鸣寺路1号.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奉命西迁重庆,史语所则经长沙迁往昆明,1940年冬再由昆明迁往四  相似文献   

17.
近代思想家和学问家刘师培,早年参加光复会、同盟会,时人把他和章太炎并称为“二叔”(章字枚叔,刘字申叔),后来则背叛了同盟会。我在对刘师培进行初步研究过程中发觉关于他的生卒年竟说法不一,并涉及三部辞书,因此有必要考订一下。肖一山说,刘师培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卒于民国八年(1919年),年33。(见《清代学者生卒及其著述表》,《北平文史政治学院讲稿》本,第281页。)中华书局版《中华民国史》第一编第200页,说刘师培生于1885年,卒于1919年。新版《辞海》第1541页,《简明社会科学词典》第405页,《中国近代史词典》第263页,都说刘师培生于1884年,卒于1920年。  相似文献   

18.
范文澜先生(1893-1969年)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今年11月15日是他诞生一百周年。他字仲沄,浙江绍兴人。抗战以前,先后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及河南大学任教,并著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出大学讲堂,到达中原游击区。以后辗转到达延安,曾任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在延安时期,他著成了《中国通史简编》(上下册),及《中国近代史》(上册)。建国后,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三所(后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1951年,中国史学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会长。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在中共八大和九大,分别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而他精力之  相似文献   

19.
抗战后期,李约瑟来华援助战时中国科学,被中央研究院授予通信研究员。他考察该院各研究所,与傅斯年等学者有着广泛交往,在为中央研究院提供科学器材和文献、发表学术论文和加强与英国学术界交流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央研究院学者则为李约瑟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和英国学者来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正西德尼·甘布尔是美国宝洁公司创始人詹姆斯·甘布尔之孙,作为一名社会学家,他在1917-1932年期间4次在中国华北的城市与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并写下了《北京社会调查》《北平的中国家庭是怎样生活的》《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华北乡村》等多部著作。他1968年在纽约去世。1984年,他的后人在几个鞋盒里发现了5000张中国老照片,集中反映了北平、天津等地的市井风俗和民情。2006年,这批老照片及底片被捐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