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启阵 《湖南文史》2013,(10):51-52
明清以降,长篇小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作者的地位,也随之飞黄腾达起来。古代文学所谓“四大名著”,专指四部长篇小说。散文、诗歌、短篇小说,均无此种殊荣。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一般都是写过长篇小说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鲁迅和汪曾祺。他们都没有写出过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读点汪曾祺     
胡邦定 《纵横》2014,(9):63-64
题目这么写是简化了,完整地说,应该是“读点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汪是1939年考进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他在校读了五年,也没有拿毕业文凭。这一点倒有点像陈寅恪大师,并不计较拿不拿学位。汪曾祺自己说,他在学校时,“上课很少记笔记,还时常缺课。完全从兴趣出发,随心所欲,乱七八糟地看一些书。  相似文献   

3.
<正>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家,也是一位慈爱亲和的长辈,他多次发掘、提携文坛后辈,并与他们结成忘年之交,萌娘就是其中之一。结缘《秋天的钟》汪曾祺认识萌娘缘于她写的散文《秋天的钟》。那年,汪曾祺已过了70岁,萌娘年龄正好是汪曾祺的一半——35岁。《秋天的钟》发表于1991年七、八月合刊《人民文学》,汪曾祺看到后,特别赞赏,并且热情地向别人推荐,说她的文章“好像是闷热的天气里吹来一阵小凉风”。  相似文献   

4.
作家汪曾祺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文中写到"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而汪先生十七岁初恋时在家写情书,他的父亲也"在一旁瞎出主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两位研究生写毕业论文,把陆文夫和汪曾祺,放在一起研究。一位写,《明丽苏北与清隽江南——论汪曾祺、陆文夫作品中的地域文化书写》(李艳敏,山东师范大学),另一位写,《社会民情的不同书写——汪曾祺和陆文夫小说的比较研究》(罗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研究,将汪曾祺和陆文夫,放在一起比较,这不是个例,许多学者都有这种思路。比如,王景科、颜水生《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吴炫《穿越当代"经典"——文化寻根文学热点作品局限评述》(《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刘丹《论新时期小说中的"行业情结"》(《宿州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陆娴《浅  相似文献   

6.
提起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大多数人都知道他在散文和小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实,汪曾祺还是一位很敬业的好编辑. 1950年,汪曾祺担任了赵树理主编的《说说唱唱》杂志的编辑.《说说唱唱》在当时是一本很受大众喜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7.
黄顺 《钟山风雨》2014,(3):56-56
正提起汪曾祺,大多数人只知道他在散文和小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实,汪曾祺还是一位极为热心敬业的好编辑。汪曾祺1950年回到北京后,就担任了赵树理主编的《说说唱唱》杂志的编辑。《说说唱唱》在当时是一本很受大众喜爱的杂志。全国各地的读者踊跃投稿,每天来稿多达百篇,可用稿量不到百分之一。读者来稿来信堆积如一座小山。想从这里发现可用之稿,也就如深山探宝,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开篇说题意     
我早就想以散文论学,在我,可以假此以摆脱写论文的枯索,而使作文成为乐事。读者呢,亦可由此获得一丝儿快愉。十多年来,感触甚多,读今人的学术论文,每有味同嚼蜡之感——连语言也不通不顺,却大谈学问!那么,是否可以将谈学问的文章写得既精通又有情趣呢?于是,我尝试着写一种我名之日“学术散文”的东西,只将那学问当作故事来讲述,文辞力求简雅,每篇千言上下,令读者在劳碌之暇,得一轻松。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运用散文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极富地方特色的见闻和风情人物,习俗民风,表现出儒家的信念与努力,道家的自由与解脱,佛家的慈悲和逸静,呈现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而一代小说大家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那么,在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相映生辉的这两颗双子星,究竟有着怎样的师生情谊呢?  相似文献   

11.
三一闲斋话     
一开篇说题意我早就想以散文论学 ,在我 ,可以假此以摆脱写论文的枯索 ,而使作文成为乐事。读者呢 ,亦可由此获得一丝儿快愉。十多年来 ,感触甚多 ,读今人的学术论文 ,每有味同嚼蜡之感———连语言也不通不顺 ,却大谈学问!那么 ,是否可以将谈学问的文章写得既精通又有情趣呢?于是 ,我尝试着写一种我名之曰“学术散文”的东西 ,只将那学问当作故事来讲述 ,文辞力求简雅 ,每篇千言上下 ,令读者在劳碌之暇 ,得一轻松。论起来 ,个人的“牢骚”也委实太甚 ,“五·四”倡“白话文” ,诚然是顺乎潮流 ,然而却将“古文”“问斩”。实则 ,从实用交…  相似文献   

12.
别人的生活     
"十一"长假我爸妈来了一趟北京,背着几十斤豆瓣酱,装在一个黄色的大瓦罐里。这些豆瓣酱完全是篇散文,还是汪曾祺那种级别的。我爸  相似文献   

13.
陈海儒 《文史博览》2007,(10):49-51
汪曾祺说:"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也常自称他是"茶馆里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是一位联结现当代文学的作家,是一位浸透着我们民族艺术精神的老作家。他以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见闻和体味,构筑起自己简约、朴拙的小说艺术世界,创造出了别具风味的艺术境界。既有“出水芙蓉”的天然美质,而又不失于精雕细刻,既有原始艺术的古朴,而又不流于粗糙,成为最见功力,却不露斧凿痕迹的小说艺术珍品。平淡的叙述风格汪曾祺的小说没有惊人的语言,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大喜大悲的人物情感。从叙述的角度看,穿贯于作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风格。平淡的叙述风格在汪曾祺的作品中,直接表现为作品人物情感的平淡和生活以和谐的方式被…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倒台以后,何其芳情绪大好,工作也大忙了。有一次来看我,对我述说他拄着手杖去参加游行,晕得要倒,两三位同志把他搀扶到家,第二天,第三天,还继续坚持去了。接着,兴致勃勃地大谈个人的写作计划。他说:“我的野心很大。想写部百万字的长篇,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写一个知识分子的前进的历程。还想写一部中国文学史,怕时不我待,先搞个提纲出来;还想写些散文和长篇回忆录,已经和延安时代在一起的同志们碰了碰印象;诗兴又有点动了,也想写点诗。也还想学着写点旧体诗,你不也写了一些吗?”说完了,眼睛望着我,带笑地说:“你看这野心是…  相似文献   

16.
1942年10月16日出版的《古今》杂志第9期上,刊登了苏青的散文《论离婚》,此系苏青首次在该杂志上露面。《论离婚》是苏青散文串珠中最美的一颗,写得相当精彩,尤其是其中一些个性鲜明的议论,堪称绝妙。比如─—……意见不合也真的决不会是什么难以偕老的原因,夫妻要好不要好可与意见绝无关系。一般人找对象常爱瞎扯一套,什么要意见相合哩,志趣相同哩,全是欺人欺己的废话。夫妻第一要讲相配,相配便可为偶,合呀!同呀!都是没有用的。什么叫做相配?那好比底之于盖,钮之于孔,配起来可以合成一件东西。两双底,两个钮,或…  相似文献   

17.
骆文是诗人、评论家、艺术教育家、散文和小说作家。在文学艺苑中,是一位全方位的多面手。他嗅觉敏锐,笔锋强劲,每篇作品都写得潇洒流畅,诗味很浓,哲理思维溢满全篇,发人深省,并给人以很大启迪。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李敏行 《南京史志》2023,(36):52-56
<正>【教材原题】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在学习教材中的散文时,老师们总会不厌其烦地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然而,在实际的散文写作中,同学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正是“形散神也散”。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文章自然读起来就零碎散乱。写作时注意语言连贯,从局部看,有助于处理好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从整体看,可以让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流畅完整。写一篇散文应从以下几点考虑,来确保语言连贯。  相似文献   

19.
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1991年深秋游历了楠溪江后,在他著名的散文《初识楠溪江》中这样写道: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是很美的。因而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楠溪山水胜桂林,其实指的是楠溪江之水,由于历史与文化交融沉积,此水已不是单纯的地理意义上的水,也不是风景名胜区意义上的水,本身就是诗化了的文化层面上的液体。  相似文献   

20.
王乐然 《环球人物》2012,(25):79-81
19岁发表剧本,38岁写畅销书,如今得冰心散文奖在北京一家咖啡馆见到倪萍时,刚过约定时间几分钟。为了给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拿她的书作,她专门回家取了一趟,一路沉甸甸地拎来。1米73的她围着纱巾,把宽松款的裙子穿得十分大气,举手投足间带着股自信的力量。她笑着迎向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