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先生1936年10月19日病逝上海。十个月以后,“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热血沸腾的中华爱国儿女记住鲁迅先生“以牙还牙”、“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遗训,发扬韧性战斗的精神,慷慨高歌走上民族解放战场。1937年11月,上海沦于日寇之手,安葬先生遗骨的万国公墓,从此在荒林枯草中度过八年冷清的岁月。在延安和大后方,甚至太平洋战争前的香港,每年10月都举行纪念活动,而在上海,除了“孤岛”时期的进步文艺刊物上发表纪念文章以外,文化界人士和读者只能将深沉的缅怀与崇敬埋藏在心底,人们分明地感到鲁迅…  相似文献   

2.
正被毛泽东评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是他于1936年10月8日抱病前往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青年会九楼会见木刻青年时的情景。11天后,由于在访友归途中受了风寒,鲁迅大病突发,竟于19日病逝于上海寓所。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允恭和他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妻子陈恒乔先后辞世。人们只知道他俩早年曾长期为党工作过,然而对这对革命夫妇在地下斗争中的惊险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却知之甚少,而且特别鲜为人知的是胡允恭与鲁迅先生在上海的交往……鲁迅曾几次光顾秋  相似文献   

4.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太炎先生皆逝世于1936年,太炎先生逝世于1936年6月,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两人忌辰相隔仅四月有余。太炎病逝于苏州,当时鲁迅隐居在上海。由于环境恶劣,鲁迅长期患肺结核,得不到妥善治疗,斯时已病入膏肓,又惊悉太炎先生病逝,伤感之余,奋笔写成《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  相似文献   

6.
司徒乔出身世家,曾与廖承志、冼星海同窗,也曾为鲁迅先生画过遗容。20年代末,在异国秋枫生醉的季节里,他与南国才女在巴黎市郊玫瑰村演绎了一个充满情韵诗意的浪漫故事。嗣后,在数十年漫漫人生之旅中,他们相儒以沫,共扶艰危……1.司徒家族名人辈出。他与冼星海是中学同学。少年时代的廖承志曾看他演剧。鲁讯先生买过他的画。10年后,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含泪为这位文化巨人精心描画遗容。读过鲁迅先生《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位著名画家司徒乔。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赞扬了司徒乔的为人与作品。“我知道司徒乔君的姓…  相似文献   

7.
王鹏 《文史精华》2002,(1):49-52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许,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大公报》上海版文教记者张蓬舟、文艺编辑萧乾在7时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鲁迅寓所吊唁、瞻仰先生遗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的伟大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们回忆起1939年10月鲁迅逝世三周年前夕在上海访问许广平的往事,以及她所谈的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片断,现追述于下。 我们这次访问是以《职业生活》杂志记者的身分,通过文化界一位同志事先和许广平联系的。约定的日期是1939年10月19日。那天上  相似文献   

9.
凡读过鲁迅日记与书信的人,大概都知道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在上海有个年轻友人徐诗荃,即1999年5月在北京逝世的我国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从1928年5月开始,他们的交往就非常密切,此后八年的《鲁迅日记》里,三百多处提到“徐诗荃来”或“得诗荃信”。著名出版家赵家璧曾说:“梵澄是受鲁迅先生宠爱的学生”。而许广平却对“此公”颇为不满,甚至说他“磨  相似文献   

10.
鲁迅、茅盾致中国红军贺信之发现阎愈新30年代在上海的鲁迅鲁迅、茅盾致中国红军贺信,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共党史和鲁迅、茅届研究界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中央档案馆无此原件,鲁迅遗物中也没有底稿。几十年来,众多学者为探求这件贺信作出了贡献。冯雪峰和茅盾都谈到...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鲁迅全集》的出版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人们更迫切需要《鲁迅全集》这样的精神食粮来唤起民众,支撑抗战。而这一重任,首先就落在鲁迅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正当上海文艺界筹备鲁迅葬礼之事时,一个叫苏雪林的女子却在1936年11月12日给蔡元培写了一封信《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拉开了她大半生反鲁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1936年)的10月19日凌晨5时许,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享年56岁。《大公报》上海版文教记者张蓬舟、文艺编辑萧乾当日晨7时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鲁迅寓所吊唁、瞻仰先生遗容。他们噙着眼泪在刚装殓起来的先生的身边默默地站了好半天,拍摄了遗物,向许广平女士了解了先生弥留及病逝的经过、治丧委员会的组成后,赶回报馆撰写新闻稿、编写先生事略和编辑先生著译目录,一直忙到深夜。10月20日,在《大公报》上海版的第四版上,用大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鲁迅逝世的消息,在四栏标题下(鲁迅昨在沪逝世/患肺结核重症有年/遗体将葬万国公墓…  相似文献   

14.
王学平 《文史天地》2006,(10):14-16
称鲁迅先生为“民族魂”,这是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干事、时年23岁的姚士彦的杰作,但却是奉了沈钧儒先生指派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沈先生为鲁迅治丧和维权的事情,展示了这两位伟人感人至深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马广志 《文史春秋》2009,(12):51-53
1946年,全国文协在上海举办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会。这次纪念会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开得庄严隆重。会上,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鲁迅、闻一多都是最踏实、最努力的“牛”,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論第12章里給魯迅先生光荣崇高的評語是我们所熟識的。鲁迅先生是‘五四’以后“中國交化新軍最偉大和英勇的旗手”,“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将”,“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陣最正確、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飨鞔_地指示我们:“鲁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交化的方向”。精通中國近代现代史的苏联歷史学家叶菲莫夫在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館時,对毛主席的这段壁上的题辞加以解释道:“毛主席所以給魯迅这样高的評价,这是因为鲁迅在中國革命斗争与文化事業上的偉大貢献,不但替中國知識分子樹立了卓越的典范,并且也給后一代以深刻的教育的緣故”。鲁迅先生在我國革命史上和文化史上的業績是永垂不朽的,他所遗留給后代的精神宝藏,足供我们每年在紀念他的時候、赋予新的意义作为典范而認真去学習。在交化科学界“百家争鸣”的高潮行将到来的今天,紀念这位中國革命史文化史上的巨人是特別有深刻意义的。把歷史科学当作  相似文献   

17.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我们从邹韬奋和鲁迅、郭沫若、茅盾的交往中,看到的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和帮助。邹韬奋先生出版过散文集《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堪称是现代散文家。自1926年主编《生活》周刊后,他的活动主要在办刊物和办书店这两项事业上,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受到左翼的、进步的作家普遍尊敬和信赖──无论是在人品上还是文品上。这在中国新闻界和出版界可以说是少有的现象。先从鲁迅先生说起。鲁迅与邹韬奋,1933年1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上海分会成立之时,他们二人均为执行委员。鲁迅…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6,(10)
绍兴人民极积展开了鲁迅诞辰七十五周年、逝世二十周年的各项纪念活动。今年的纪念活动是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绍兴鲁迅纪念馆已经从上海、北京的鲁迅纪念馆运来了大批鲁迅先生的著作手迹,以及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生活片断等内容的照片和复制品。该馆的文物陈列室重新布置了陈设。纪念馆的陈设反映了鲁  相似文献   

19.
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与鲁迅分属两个正进行生死搏斗的营垒,但是,当鲁迅逝世的时候,孔却送去了一幅怀着深深敬意的挽联。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寓所逝世。文坛巨星陨落,举世震惊。10月20日至22日上午,鲁迅先生的遗体安置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遗容,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民族魂”致最后的敬礼,作最后的告别。礼堂里摆满了人们送来的花圈、花篮,四周的墙上悬挂着许多的挽峰和挽联,以凝炼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文化巨人的敬意与哀思。在挽联中,有一B视为显眼,其上写道:鲁迅先生千古…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三年冬,鲁迅先生在当时的教育部任佥事。一天,历史博物馆送来珍藏品十三种,准备由德国人米和伯特带到利俾瑟雕刻展览会去展览。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十(?)月二十日,历史博物馆送来藏品十三种至部,借德人米和伯特至利俾瑟雕刻展览会者也。以其珍重,当守护,回寓取毡二枚,宿于部中。夜许,季上来谈,九时去.不眠至晓。”鲁迅先生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