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蔚波 《收藏家》2010,(8):9-13
虎枕是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很有特点的重要品种,较早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金时期,元代以后逐渐消失,最初只是作为随葬的明器,后来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虎形为枕,表现了古人的崇虎习俗,以及祈求尊贵威仪、镇邪驱魔和逢凶化吉的愿望,同时也认为虎枕宜男,利于生养男丁,所以在当时民间多有流行。  相似文献   

2.
2022年春节期间烟台市博物馆推出“指尖上的展览:虎虎生威—馆藏虎文物精选”,3件馆藏虎文物同屏送福,为虎年增添了几许虎趣和文化。文章对幽靓高贵的伏虎仕女图撇口瓶、虎气尤腾的白釉酱花虎形枕、张善孖所作《虎啸》图3件虎文物进行赏析。让文物说话,讲历史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赵洋 《民俗研究》2017,(5):44-49
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图形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这些图形来源于汉代人的历史记忆,是汉代人观念、思想的承载物。在汉代普遍的观念与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形印,具体有"人搏虎"题材、"突出虎纹"、"白虎"题材等,这些虎形肖形印体现出汉代人的尚武精神、辟恶御凶观念、祥瑞思想等,同时,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寓意与功能也与汉代人普遍的观念和思想密不可分。思想史视阈下的肖形印解读与研究是拓宽肖形印研究途径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闽粤赣地区虎灾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刚 《清史研究》2001,(2):120-124
本文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闽粤赣三省虎灾的成因、危害及其分布和演变趋势。指出这一时期三省虎患之所以空前绝后,主要原因就是随着大量人口不断向山区进逼和新作物的引进推广而出现的山区开垦规模的扩大,其对山林资源的严重破坏,激化了虎与人之间的矛盾:要么虎吃人,要么人杀虎。其后,山区开发已达极限,老虎不断为民捕杀,乃至造成华南虎濒于绝种的境地,虎患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5.
舍身饲虎本生是众多佛教本生故事题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随着中国汉传佛教的流行广泛分布,时代久远,数量众多。新疆、敦煌、麦积山等地的舍身饲虎本生图像研究成果颇丰,研究者主要是中国和日本学者,还有一些关于佛教故事的论著中涉及该本生故事,不乏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者,此文拟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回顾和评介。  相似文献   

6.
枕部变形主要表现为头骨后部的不自然扁平化,自顶骨顶孔区开始向后下转折一直延续到枕外隆突处,使两侧顶骨后部和枕骨上部形成一个几与法兰克福平面相垂直的平坦面。古代遗址中以大汶口文化居民最为流行枕部变形,俨然成为其重要的风俗习惯,此变形方式应为刻意保持婴儿仰睡在硬质枕具上,从而形成枕部扁平,应为有意识的行为,不过其最开始的起源也许并不是有意识的,可能是偶然形成,因其符合大汶口文化居民的审美从而得以流传下来。满族的睡扁头亦是针对枕部的变形,与大汶口文化居民的情况相似,不过因时代断层以及枕部变形方式较简单等因素,两者应是各自起源,并无直接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虎溪三笑”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并由此产生了《虎溪三笑图》的题咏。宋人已考证“虎溪三笑”本事为虚构,其源流当是佛门僧众对《高僧传·慧远》的踵事增华,至迟在晚唐五代之际已形成,宋代时广为人知,成为《虎溪三笑图》题咏的发端期,出现了赞颂三教同一、思慕高贤的主题。元代是《虎溪三笑图》题咏的繁盛期,主题呈多样化,其中遗民情怀主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个人情感。明代《虎溪三笑图》题咏渐呈式微,在佛教衰落、学术风气渐趋谨严的背景下,质疑画题失真的诗作渐多。入清后,题咏诗作主题渐呈单一,但在艺术上仍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下王岗遗址出土了大量人骨材料。本文采用实物形态近似法对下王岗36例下颌骨的下颌圆枕的特点进行分类和记录,并与大致同时期姜家梁人群进行对比,发现下王岗人群下颌圆枕出现率为80.6%,且主要出现在前磨牙处;下颌圆枕发育程度较弱,没有“花生(3/4)”类型的,形态主要以“南瓜籽”类型为主。下王岗人群没有发育程度特别显著的下颌圆枕;尺寸大(且粗壮)的下颌骨中的下颌圆枕表现较弱或缺失,相对较大的下颌圆枕只出现于尺寸较小的下颌骨上;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中,下颌圆枕的表现程度可能与下颌骨尺寸、咀嚼肌肉发达程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牛勇 《丝绸之路》2011,(10):61-62
枕具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用品,也与人类文明史相生相伴,中国传统社会独特的造物观促生了枕具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通过剖析枕具设计文化个案,借以管窥古代先民造物设计和文化生成之间的关联,以期对我们理解传统工艺设计观念有所启益。  相似文献   

10.
虎卣新论     
虎卣即著名的青铜虎食人卣。器表是一组龙、凤、虎相斗的纹饰,人是御龙的珥蛇践蛇神,神人面对虎表现的是戏虎、弄虎。虎卣的装饰象征狩猎、治兵、敬奉山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