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音乐也长暑期停留于固有的传统形式。从分类上看,音乐理论界一般把西藏的传统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即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剧音乐。此外还有一种三分法,就是将戏剧音乐归类为民间的音乐。[编按]  相似文献   

2.
扎西  嘉措 《中国西藏》2006,(1):66-71
金秋十月,全国少数民族化博览会在北京举行,雪巴拉姆藏戏团随着西藏代表团参加了各项活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并荣获了中国民间戏剧大赛优秀演出奖,他们演出的传统藏戏《卓娃桑姆》(选场)获中国民间戏剧大赛金奖及优秀剧目整理奖,这不由得让我很想见见他们。  相似文献   

3.
李彦 《文物世界》2006,(6):68-69,74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518个项目入选,其中32项为山西省所有,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术和民俗等8项内容,是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山西文明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赵巧艳 《沧桑》2013,(1):103-105,174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传统戏剧受到重视,可是承载传统戏剧精髓的民间剧团却不能分享遗产保护投入的缺陷,提出应该深入调查民间剧团的微观生存机制的观点。在对永福县民间彩调剧团生存现状进行人类学调查基础上,将彩调队的生存细分为5种微观机制,并详细描述了每一种微观机制的涵义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壮剧,一种民间传统戏剧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鹏龙 《沧桑》2012,(2):103-105
山西现存大量的碑刻,涉及民间信仰与戏剧演出等多方面内容。对此类碑刻的解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宋元至明清民间祭祀与民间演剧处于一种互动关系中,且从重传统、重祭祀逐渐向重教化、重娱乐倾斜,向秩序建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萍 《满族研究》2013,(1):95-99
满族戏剧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民间戏剧和作家戏剧。满族民间戏剧"朱春"在清代有一定的影响,曹寅、岳端、唐英、永恩、汪笑侬等满族戏剧家更是为满族戏剧的兴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诞生的"满族八角鼓戏"和吉林省扶余诞生的"满族新城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清代满族戏剧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及民国所修的青藏地方志中,保留了诸多关于青藏民间演剧史料的具体情况。这些史料对于研究青藏风俗民情与戏剧活动的关系,考察民间剧种和中国传统戏剧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究中国民间戏剧演出史与剧场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现将它们辑录出来,加以考释,以求教于戏剧学及民俗学界的同仁们。  相似文献   

9.
叶星生(欣生),藏名:罗玛萨吉,加措,男,1948年8月生。四川成都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西藏民间美术学会会长,西藏文联一级美术师,四川联合大学教授。叶先生15岁开始发表作品,17岁参加西藏美展,18岁在拉萨创办画廊。后研究西藏传统美术、创新西藏布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在西  相似文献   

10.
有一种艺术,作为戏剧,比莎士比亚早了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了2100年;作为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了2150年。它就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皮影戏。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及民国初年所修的江苏地方志中,保留了一些苏地民间演剧活动的史料,特别是苏南苏北民俗文化与戏剧搬演相融合的情况。这些记述,对于考察中国传统戏剧的民俗学内涵、进一步探究中国民间戏剧演出史,以及江苏地方戏在戏剧史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故笔者将之辑录出来,加以考释,以求教于戏剧学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及民国初年所修的江苏地方志中,保留了一些苏地民间演剧活动的史料,特别是苏南苏北民俗文化与戏剧搬演相融合的情况。这些记述,对于考察中国传统戏剧的民俗学内涵、进一步探究中国民间戏剧演出史,以及江苏地方戏在戏剧史上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故笔者将之辑录出来,加以考释,以求教于戏剧学与民俗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3.
正山东是我国最早的琴筝发祥地之一,筝艺源远流长。山东传统筝曲目丰富,旋律朴实流畅。山东筝派是中国传统筝五大流派之一,其音乐一直在乡村地区演艺和传承。从宫廷走向民间的乐曲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悠久,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地域的不同,其文化、音乐也是存在一定差异。就音乐而言,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江淮及岭南文化,是  相似文献   

14.
朗玛吉度     
朗玛吉度朗玛吉度是拉萨民间音乐歌舞艺人的团体。朗玛,是拉萨地区最为乐唱的民间音乐和歌舞品种。吉度,意为苦乐与共的互助审计署。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彰,它在拉萨文化娱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雪康达颉先生研究,这个团体是公元十七世纪后西藏长达十八年的踏勘,...  相似文献   

15.
西藏文化部门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搜集、整理藏民族文化遗产,成效卓著。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文化工程——西藏十大文艺集成志书整理编纂工作正全面展开。 世居雪域高原的藏民族,在文学艺术、文物古迹、文献典籍、建筑、雕刻、绘画、医学等方面,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但过去缺乏系统整理。从1984年起,西藏文化部门组织了一支上百人的专业队伍,深入各地调查考证、搜集探寻、迄今已行程10万公里,发掘出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著名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主传》一直作为口头说唱艺术流传于民间。经整理,现已出版藏文版60余部,发行量达300多万册,使在老的民间文学重放异彩。民间杂技《强堪》、《吉达吉姆》,鲜为人知的民间曲艺《古尔鲁》、《折嘎》等、都得以系统整理。据不完全统计,西藏文化部门已完成40余县的音乐普查,搜集到从劳动歌谣到民间舞曲共18大类的珍贵遗产;完成整理了7大曲艺品种中的60多个曲目,整理作品50多万字;并新编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以导演先锋戏剧著称的戏剧艺术家牟森一直怀有一个意愿:把三位西藏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拍成电影三部曲,分别是唐东杰布(桥梁建造者,为了建造桥梁四处募捐,演出藏戏,从而成为藏戏先行者)、藏医鼻祖云丹贡布、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相似文献   

17.
张纯 《史学月刊》2000,(4):37-42
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声腔艺术,而戏曲声腔艺术,则萌芽于金、元时期的北曲与南戏。北曲的形成与发展,确立并开创了我国初具规模的戏曲音乐。曲牌联套体制的组织结构较为严密完整,调性色彩对比较为鲜明,形成了北曲在戏剧音乐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南戏的音乐成熟虽较之北曲晚,但它繁衍迅速,吸取民间创作的传统特点,特别是采用了北曲的套曲,形成了“南北合套”,同时也解决了复杂的音乐技术问题,成为戏曲声腔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载歌载舞台湾行──西藏民间歌舞团访台随记廖东凡去冬今春,我随西藏民间歌舞团出了一趟远门,从世界屋脊一直到了海峡彼岸的台湾。在那个美丽富绕、风光如画的宝岛上,我们的藏族演员边走边唱,载歌载舞,为时近一个月,足迹遍及大半个台湾岛,在那里掀起了一股小小的“...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宗教仪式剧,是指缘起于各种古老的宗教祭祀仪式或民间法事活动、以祭祀神灵、祈福禳灾、许愿还原为目的的戏剧演出,这种戏剧演出至始至终是与宗教法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我国传统的宗教仪式剧是早期戏曲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初始形态的戏剧类型,在戏曲艺术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宗教仪式戏剧一直于之相生相随,或向着戏曲艺术转化,成为新兴剧种,或吸取戏曲的艺术养料,丰富自己在法事活动中的戏剧演出。戏曲是在说唱艺术、学、歌舞、武术以及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也与宗教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不同的剧种、声腔有着各自的历史源流,不可一概而论。仅从四川一些戏曲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来看,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宗教仪式剧对一些民间小戏得以形成并广泛流播曾产生过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对川剧这样的大剧种能够在清代中叶迅速流布全川也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下面试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16、17世纪,中国社会进入朝代更替之际。其间,福建闽南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出现多重矛盾和冲突,成为高甲戏出现的社会根源。高甲戏以泉腔闽南话为基础,充分吸收了南音、梨园戏、木偶戏等民间曲艺的音乐声腔和表演艺术,是民俗节庆、游艺活动和艺术表演的高度结合的一种地方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