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湖熟文化的年代范围.过去曾认为“上限可至殷商末期甚至更早些,……下则可至战国时期.1954年,虞侯矢簋的发现与研究,使吴国建国史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70年代以来宁镇地区土墩墓的发现与研究,把吴国物质文化面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于是产生了“湖熟文化”的名称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的疑问.笔者认为“湖熟文化”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名称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应对其年代范围重新加以确定.虞候矢簋铭文表明吴国是周昭王时期分封的国家.在此以后的考古学文化应称为吴  相似文献   

2.
土墩墓主要分布于江浙地区,它以丰富多采的文化内容和独特的埋葬形式,越来越吸引着考古界的关注.土墩墓的起迄年代大体与当地的印纹陶遗址相一致,是吴、越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吴、越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涉及到土墩墓.近些年开展的一系列对土墩墓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于探索吴、越的历史文化而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试就至今所调查发掘的土墩墓材料,通过对其分布情况的分析和各地内涵的比较,对有关土墩墓的国属、文化区别以及渊源问题作些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江南土墩墓的祭祀遗存包含祭祀建筑、祭祀坑、用人祭祀、牺牲、祭祀台、焚烧祭祀、祭祀器物群、封土祭祀等多种形式,依据祭祀遗存与土墩墓营建的相对早晚关系,可分为葬前、葬时、葬后三类祭祀遗存。  相似文献   

4.
江宁县湖熟镇在南京城东南26公里.位于丘陵阶地的边缘.前有开阔的原野.河流纵横其中.此地宜猎宜牧宜渔宜耕.为孕育古代文明,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定居,迨至商周时期的“湖熟文化”时代,遗址更是遍布全镇周围,两汉曾设治或建侯国,今日仍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大集镇,素有“小南京”之称.  相似文献   

5.
2005年宁常、镇溧高速公路40座土墩233座墓的大抢救,是江南土墩墓发掘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其最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发现多墓土墩与一墩一墓其实并存、首次发现了向心结构的土墩墓和复杂的祭祀行为、根据土墩墓埋藏的特点用“剥洋葱”的发掘理念复原了土墩墓营造的全过程,清理出痕迹清晰的船形棺葬具、石床及木构的人字形窝棚式墓上建筑,还有3800余件出士器物——其中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可成为江南土墩墓的分期标尺······  相似文献   

6.
略论苏南土墩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夫 《东南文化》2001,(3):27-39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江南地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化遗存,它与同期的吴越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土墩墓的研究是考古学界研究南方地区考古的重要课题。土墩墓为一墩一墓、土墩封土层内含有祭祀器物堆、大部分墓有熟土坑及葬具存在。  相似文献   

7.
1998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绍兴印山越王陵首次发现了结构奇特的横断面呈等腰三角形的两面斜坡人字状木构墓室建筑形制, 被认为在墓葬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学术意义。随后在2004年发掘的浙江安吉龙山土墩墓群的一座大型土墩墓再次发现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长条形两面坡人字  相似文献   

8.
印纹陶遗址分布密集,堆积比较丰富,时代早晚不一.笔者根据对嘉兴印纹陶遗址的调查和墓葬清理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印纹陶遗址概况本区目前发现的印纹陶遗址约有130多处,极大部分没有进行科学发掘,少数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据调查,印纹陶遗址大部分在良渚文化遗址的附近或旁边,多数在高地或土墩上,很多遗址发现大量印纹陶片,而文化层很薄,或找不到文化层.较多的印纹陶遗址的下面直接叠压着良渚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9.
论土墩墓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墩墓是我国古代一种较为特殊的葬式.其营造特征是以平地(或亦有少数设坑)埋葬,一般未见有葬具,随葬品多属陶瓷类器物,并在其上起封堆土,外形略呈馒首状.分布范围主要在江南地区,并以宁镇(南京、镇江)、衢新(衢州、新安江)及皖南等地最为密集.土墩墓虽然自50年代即已被发现,但当时人们对它的特征及其时代,却是囿于材料的孤立、零碎,而难以得出全面、系统的认识.其后,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70年代中叶,宁镇地区的考古工作者,相继在句容浮山果园、溧水乌山及高淳顾陇等地,陆续清理、发掘了多座土墩墓,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富、可靠的考古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刘兴、邹厚本等先生分别撰写了有关论文,开始了对土墩墓综合研究的工作,他们的许多观点至今仍不失其正确和学术的价值.近些年来,土墩墓考古的数量和范围,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湖熟文化遗址考古,更有着令人瞩目的收获.为此,这就有必要对土墩墓分期及其有关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本文仅是这方面的一次粗浅的尝试,希望能得到考古界同仁的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10.
江南土墩墓的祭祀遗存包含祭祀建筑、祭祀坑、用人祭祀、牺牲、祭祀台、焚烧祭祀、祭祀器物群、封土祭祀等多种形式,依据祭祀遗存与土墩墓营建的相对早晚关系,可分为葬前、葬时、葬后三类祭祀遗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有关江南地区周代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现象的发现、争论与确认的认识历程,指出"一墩多墓"现象确实存在并比较常见。进而通过对土墩内部墓葬形制、布局及层位关系的考察,指出"一墩多墓"存在着向心结构与不规则结构两种形式。前者墩内墓葬存在一定的布局安排,中心墓葬与周围墓葬之间主从关系明显,很可能是出于某种规制而成。这一形式大体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并集中发现于茅山两侧的宁镇丘陵地区。后者则大多为晚期墓葬选建于早期土墩之上或之旁而逐渐形成,墩内墓葬之间不具备明显的主从关系。这一形式是江南地区土墩墓中"一墩多墓"的主流形式。  相似文献   

12.
1、居址之谜在目前发(?) 的宁镇地区大量土墩墓的周围很少发现有与土墩墓相关的聚落遗迹,这一点很令人困惑。土墩墓的主人究竟来自哪里?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土墩墓的周围迄今尚  相似文献   

13.
付琳 《东南文化》2015,(3):68-76
土墩墓中所见的器物祭祀遗存一般都出现在丧葬过程中相对固定的环节,而且在土墩内摆放祭祀器物或挖掘祭坑的空间位置也存在一定规律可循。江南地区土墩墓中常见四类器物祭祀遗存形式,即"墓下祭祀"遗存、"墓前祭祀"遗存、"墩上祭祀"遗存和"墩脚祭祀"遗存。土墩墓中的"墓下建筑"遗存、人骨祭坑和燎祭遗存等可能与丧葬祭祀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破解江南土墩墓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墩墓是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特有的埋葬方式,主要分布在苏南、皖南、浙江一带,其中江苏以句容、金坛一带分布尤为密集。2005年4-9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宁常、镇溧高速公路所经地域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及大规模发掘。先后调查发现46座土墩,其中被高速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5.
湖熟文化遗存遍布长江南北,时间跨度在十几个世纪之上,而且历经了从原始社会向文明时代迈进的巨大变革,其本身的文化面貌相当丰富和复杂.再加上湖熟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又处于考古学上的漩涡地带,北方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岳石文化.南方的几何印纹陶文化;东部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西部的薛家岗文化、楚文化等在此交汇撞击,更使得湖熟文化异彩纷呈、光怪陆离.从而也就增加了人  相似文献   

16.
论湖熟文化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属于青铜时代的湖熟文化,是因其50年代初叶,首先在江宁县湖熟镇附近发掘了前岗、老鼠墩等遗址之后,于1959年正式命名的.1957年前后.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曾在宁镇山脉和秦淮河流域,对湖熟文化遗址进行了一次普查.共发现该类遗址159座;之后,在宁镇  相似文献   

17.
陈元甫 《华夏考古》2007,(1):131-139
对作为吴越文化主要遗存的土墩墓的研究成果累累,对其埋葬特点、文化内涵、文化性质、时代等,学术界已墓本达成共识,但对是否存在一墩多墓的问题,意见不一。本文根据对南岗山、连山等地的考古材料分析,认为一墩多墓现象在土墩墓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8.
土墩墓的渊源及其葬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墩墓是江南地区特有的文化遗存。迄今已经发掘了20多个土墩,清理墓葬100多座.基本上弄清了它的分布范围、类型、结构、文化内涵等问题。本文拟就前人尚未涉及的关于土墩墓的渊源,亦即土墩墓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及其葬俗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分析。 一 土墩墓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西起皖南,东 至上海金山戚家墩,南见于浙江南部的江山、衢州、义乌一带,仪征、六合(图一)  相似文献   

19.
陈元甫 《南方文物》2006,(2):84-87,80
土墩墓是商周时期吴越地区较普遍流行的一种葬俗,有一墩一墓和一墩多墓之分,而以后者为多,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一墩多墓的年代及其如何分期等问题尚持有不同看法。有少数学者认为同墩内的多座墓葬是在同一或相近时间内埋葬的,因此它们的年代应该是同一或相近的,分期研究应以每个墩为基本的考古单位,而不是墩内的各个墓葬,同墩内出现的叠压打破关系,不具有地层学上的意义。本文作者则同多数学者一样持有不同意见,文中列举较多的江、浙地区考古发掘的墩例,从一墩多墓其封土结构的不同和墩内各墓年代早晚悬殊等几个方面,并以同一地区的石室土墩墓材料为佐证,证明同墩内的多座墓葬是在不同时间形成的,大多数墓葬的年代存在着早晚关系和相隔时间久远,最后作者进而认为,对土墩墓的分期方法,应以墩内的各座墓葬为基本考古单位,而不应是整座土墩,再结合墩内发现的叠压或打破关系,只有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排比和分期,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通篇论文结构严整,资料丰富,论证有力。通过一墩多墓中的封土结构及叠压或打破关系,再以各墓中出土遗物陶瓷器为依据,这种对士墩墓进行分期和断代的方法是科学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在传统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探方法,它在考古勘探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乡4个土墩墓进行了探测实验,探讨了高密度电阻法探测土墩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