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代大一统的国家中,官马、驼、牛、羊牧场和八旗牧场,是比较多的。仅在奉天境内,官设牧场,即有四处:养息牧牧场、大凌河牧场、盘蛇驿牧场以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设的垦牧公司牧场。其中养息牧、大凌河、盘蛇驿三牧场面积最大,也是诸官牧场中,直接为皇室、贵族、辽东三陵,提供马、牛、羊及其产品奶油、奶酒、奶饼等的基地,也是军马的来源之一,所以被誉为“盛京三大牧场”。弄清其产生、演变及其作用,对研究清史、清代东北地方史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 月25日写给日皇的一个秘密奏折(田中奏折)中称:“所谓满蒙者,乃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外蒙古也”,“较我日本帝国领土大逾三倍,其人口仅有我国王分之一,不惟地广人稀,令人羡慕,农矿、森林等物之丰富,世无其匹敌”。“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个奏折还详细提出了侵略中国的具体办法。田中义一是日本最有侵略性的内阁之一,满洲的关东军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急先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制造的,是日本侵略者要把东北从中国分离…  相似文献   

3.
关于《田中奏折》抄取人蔡智堪及其自述的评价问题沈予战后,日本史学界一些人坚持《田中奏折》是伪造的,如:稻生典太郎持“奉天辽宁国民外交会”日本通“伪造”说;高仓彻一提出中共“伪造”说。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史学界一些论著①引证王家桢回忆文章《日本...  相似文献   

4.
汤象龙等学者整理的清代抄档数据,为目前最为重要的系统性财政类史料。其中抄档援引的地丁税数字,其含义、背景与史源尚未有人专文说明,笔者结合近来开放的朱批奏折及上谕档,试图厘清地丁税所有原始奏折大项间的统计关系,及归纳其蕴含的复杂核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容易致误的蠲缓、带征的实际操作形式,提出使用抄档数据时一些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赵尔巽奉天新政是东北地区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学界有关赵尔巽主政东北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辛亥革命的破坏方面,即如李侃所说:"仿佛给人一种印象:赵尔巽不过是一个反动顽固的清末高级官僚,一个效忠清室的年迈遗老。其实此人并不如此简单。"(李侃:《赵尔巽与辛亥革命前后的东北政局》,《历史档案》1991年第3期)近年来,对于赵尔巽在东三省总督任内或其施政某些侧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加强,但对赵尔巽清末奉天新政的专题研究较少,其中以高月《清末东北新政改革论——以赵尔巽主政东北时期的奉天财政  相似文献   

6.
金毓黻是20世纪中国东北史学、东北文献学研究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曾对高句丽好太王碑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研究与调查。金毓黻的好太王碑研究成果收录于《静晤室日记》《辽东文献征略》《奉天通志》《东北通史》等著述之中。为了深入研究好太王碑,金毓黻曾亲赴辑安实地考察好太王碑。《静晤室日记》和《辽东文献征略》中收录的好太王碑释文为金毓黻转录于《东北》杂志1924年第2期中佚名的好太王碑释文。《奉天通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是金毓黻以《东北》杂志中的好太王碑释文为基础并参照当时所见好太王碑拓本而作出的释文。  相似文献   

7.
日俄战争后日本殖民者以“满铁”为主体,在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等侵略。同时利用“满铁”以满铁大连图书馆和国立奉天图书馆为集源中心与附属地各图书馆,形成纵横交错的东北文化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场所。最终以文事的形式来管理达到实以武备统治东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赵尔巽于1905—1907年任盛京将军,其在任内对奉天财政进行了改革。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赵尔巽档案全宗》为基础资料,对赵尔巽在奉天的财政改革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包含其对财政机构的裁撤与整合、所采取的财政改革具体措施等方面内容。本文主旨在于厘清赵尔巽在奉天所施行的财政改革之全貌,并由此管窥清末东北新政改革之一般景象。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与灾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895年3月2日,当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尚未完全停息,李鸿章即将以清政府全权代表的身分赴日议和的前夕,一位名叫钟德祥的御史上了这样一个奏折:“顷闻奉天锦州一带地方,上年荒歉异常,加以倭贼所至搜掠,土匪继之,劫食一空,村聚穷民,菜色满路。自冬腊两月以来,四野已多饿殍。地方官吏为兵事所困,无力议及赈救。若更至三、四月青黄不接之时,必立见屯空村尽,言之痛心。”这个奏折谈到了灾荒与  相似文献   

10.
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官文书制度。奏折,亦称密折、折子、奏帖,作为臣工直接上奏给皇帝的上行文书,虽与清代以前各朝代臣工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奏疏等有一定的联系,但学界普遍认为它是清朝特有的。清朝灭亡后,奏折制度也被废弃。随着大量密藏深宫的奏折公诸于世,奏折特有的史料价值很快为学术界所认知,并被用于对清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近5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清代的奏折制度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许多问题上,仍存有很大的分歧。因此,就近50年来的有关研究进行评述,对我们总体上认识清代的奏折制度,继…  相似文献   

11.
<正>有关清代奏折的研究,学界已经比较深入,主要关注奏折的起源及奏折制度的演变及内容、特点、作用及评价1,但仍有未尽之义,比如奏折的进呈与传递,奏折的批阅,就还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通常所知的奏折处理程序并不能涵盖全部奏折的处理方式,京内奏折与外折的处理方式就很不一样。本文拟对京内奏折(内折)及其处理作一探讨,并由此引申分析,论述朱批奏折、录副奏折的构成——即内折与外折的数量及比例,兼及军机处在奏折处理中的位置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采集时间:2004年7月至12月9日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口述者家中王成福简介:王成福,男,汉族,1917年3月18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24年3月至1942年5月先后在沈阳市奉天省立第三小学、沈阳私立兴权中学、沈阳市奉天省立第二工科学校矿冶预科、北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南京市国立东北中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官银号纸币发行十分复杂,大致可分4个阶段:隶属于奉天官银号时以"黑龙江官银分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脱离奉天官银号独立后以"黑龙江官银号"或"黑龙江卜魁官银号"名义发行的银元票和铜元票;与广信公司合并以后以"黑龙江省官银号"名义拟发行的现大洋汇兑券;马占山控制黑龙江官银号时发行的马大洋券.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史上的这桩公案—再论《田中奏折》之真伪邹有恒一《田中奏折》①(以下简称《奏折》),本来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出谋划策而写的,结果竟成为揭发其侵略罪行的铁证,对激励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抵抗侵略,起了很大作用。这大概是原作者始料...  相似文献   

15.
康熙朝奏折是研究清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奏折的珍贵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组织有关专家学者 ,对之加以系统整理并对其满文奏折进行翻译注释 ,分别以《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为名刊印行世 ,无疑是对清史研究的重要贡献。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两书中的翻译错误 ,拟题不确及目录排列错误 ,编年错误 ,对于内容重复条目、衍文、脱文未作处理及注释错误 ,非康熙朝奏折、朱批而误行收录 ,本属康熙朝奏折而脱漏或窜入《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者亦所在多有。于此试为论列 ,以与翻译、整理、编辑上述两书的专家学者商榷 ,并求其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史学界对东北区域史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清代关内汉族流民开发东北这一课题引起重视,并发表了一些有见解的论文。然而关于清代东北流民的流向及其规律问题尚无专人论及。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清代关内汉族民人流入东北呈现出由南向北,即由奉省到吉省至黑省的趋势。顺康雍时期流民主要集聚在奉省即以奉天府为中心,乾隆以后流民流向有所变化,柳条边外的吉林地区流民迅速增多,一跃为关外各处之冠,咸同以后流民开始大量流入黑龙江地区。本文试就上述流民流向及对东北的开发问题作一探讨。(一)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流入东北的流民主要…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东北官庄指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官庄、吉林官庄、黑龙江官庄、三陵官庄等。 从满族的社会发展、清朝整个东北官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来看:官庄的生产关系,清前期是封建农奴制,后期是封建租佃制。 但具体到东北各地区的官庄设置时间,官庄劳动力的来源、社会经济情况的差异,以致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庄的生产关系演变不同。奉天是由农奴制到租佃制;吉林和黑龙江开始奴隶制,而后才发展到农奴制,再演变为租佃制。这种认定和当前对东北官庄研究者发表的文章,理解和认识上有区别,不妥和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9·18”、《田中奏折》与王艹凡生潘昌龙对于“9·18”及田中奏折的探讨,已历经多年了,大是大非问题已然明确。不过,还有许多细微之处,在研究中尚未顾及。本文想就王艹凡生与“9·18”和《田中奏折》的关系提供一些线索和想法,同时提请人们对王艹凡生、谢...  相似文献   

19.
王恩收 《文史月刊》2012,(12):34-38
一、"东北王"张作霖独占东北,后挥兵入关,势力一度扩张到江南、上海一带东北军是由奉军演变而来的,奉军的首领是张作霖。张作霖,字雨亭,人称张大帅,奉天(今辽宁)海城人。甲午战争时,他投奔清军当了个骑兵,不久解甲还乡,开始了绿林生涯,出没于辽西一带,与巨匪冯德麟并称"两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年五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在卓资县征集到一件明朝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6年)的“奉天诰命”。这件诰命是皇帝颁赐给马林夫妇的。我们带着诰命走访了马林夫妇的后裔——已年逾八旬的马五老人。老人还拿出了马林夫妇的雕像。诰命和雕像是他家的传世珍宝,代代相传,年年奉祀,已保存了五百七十余年。十年浩劫中,曾经历了一场失而复得的悲欢。如今,愿交给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妥善保存。现将“奉天诰命”和雕像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奉天诰命”的形式与内容“奉天诰命”是一件长473.3、宽31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