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6月30日,苏秉琦先生因病去世,使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科理论而孜孜追求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中国考古学派的创立者、学科发展带头人,考古界新老同仁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温厚长者。由我国学者自己进行的近代考古学自本世纪20年代开...  相似文献   

2.
1997年6月30日,苏秉琦先生因病去世,考古学界无不为之震惊与悲痛! 从此,考古学界失去了一位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科理论而孜孜追求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中国考古学派的创立者、学科发展带头人;考古界新老同仁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温厚长者。 由我国学者自己进行的近代考古学自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当代中国考古学界泰斗,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敬爱的苏秉琦先生与我们永别了!噩耗传来,江汉地区考古界同仁莫不万分悲痛。人们为我国考古学界巨星陨落,为失去一代尊师,深感痛惜。千言万语也难写怀念之情。我初次得暗先生尊颜是1954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上。当时,他作为北京大学考古教研室主任、训练班的负责人之一,在开学庆典上,在多次的课堂教学和平日的接触中,对我们这些初人考古学门槛的青年应该怎样认识考古工作,考古工作·应该如何为人…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苏秉琦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在迎接世纪之交的时候,回顾苏秉琦先生在本世纪最后的20余年中为中国考古学所开拓的道路,展望这条道路在新世纪可能的走向,不仅是对苏先生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也会使我们对中国考古学的未来拥有更深刻的思索和更清醒的认识。一也许我们在谈论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之前,还是应该把目光先移向即将逝去的这个世纪,移向苏秉琦先生所作出的学术贡献。显然,我们想要追寻一代宗师的足迹,不仅是感叹他曾作出的那些远见卓识的学科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就从事考古工作,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在先生的六十余年考古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学术造诣深,为中国考古学作出贡献的考古泰斗,也是一位执教育人、桃李满园、师表流芳的一代宗师。苏秉琦先生旦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做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在北大学习期间乃至后来到湖北一I:作,都常常得到苏先生的谆谆教诲,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此刻悼念先生辞世,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便历历在目。一、良师的…  相似文献   

6.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缅怀考古学宗师苏秉琦先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七·一”前夕,在香港就要回归祖国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敬爱的苏秉琦先生却不幸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我们无不悲痛万分。他老人家再也不能为其努力奋斗、献身终生的考古事业拓展宏才、论谈经纬、指点迷津了,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深切悼念苏秉琦先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先生,因病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作为当代中国考古学导师,他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屈家岭文化区、系、类型问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重温苏秉琦先生和殷玮璋先生在1981年发表的《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以下简称《类型问题》),深以为考古界自一九七九年围绕屈家岭文化与大溪文化之间文化关系所展开的学术讨论,并不是哪一种观点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的是与非的一般问题,而是如苏秉琦先生在《考古学的新时代》中所指出的那样:“是我们的实践工作已走在前面,理论工作落后了”的更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童明康 《四川文物》2022,(4):113-120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田建文 《南方文物》2010,(1):132-134
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相似文献   

12.
苏秉琦晚年围绕"国家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这一研究探索的核心内容,创建起一个有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全新的学术体系。这始自1979年苏先生布局在张家口一带进行的考古探索,初衷是从考古学角度探索五帝时代前期黄帝时期的史实,后却在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晚期获得突破。然而1989年之后有悖中国古史传统的文明起源研究到处漫延,对此苏先生向大家悉心提醒与告诫,最终发出了学科发展方向"转轨"的要求。苏秉琦晚年进行的考古学研究与探索,始终围绕着与探索国家起源有关的中国古史。这是苏秉琦晚年考古学研究探索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苏秉琦先生简历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的指导者、奠基人,考古学教育主要创办者之一的苏秉琦先生,1997年6月30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8岁。噩耗传来,我们甚为悲痛。先生对陕西考古有开创之功,一贯关怀陕西考古工作,使我们深为感怀。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  相似文献   

14.
苏秉琦是中国高等学校考古学教育的开拓者,他领导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考古学专业——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负责专业的教学、科学研究、田野实习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成绩卓著。在北大先后成立考古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后仍然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他有教无类,奖掖后学,全国有许多考古学者都曾得到他的指教与帮助。他为提高考古学研究的水平,为中国考古学走向世界而竭尽毕生的精力。他崇高的风范受到学界普遍的推崇,他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相似文献   

15.
考古老前辈苏秉琦先生不幸辞世的恶耗传来,心中十分悲痛!缅怀半个多世纪以来,苏秉琦先生在考古类型学的探索、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和我国考古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孜孜不倦地工作,为我国考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早在60年代初,我刚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习之时,就开始聆听先生的诸多教诲。先生的话,往往给人以珍贵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先生的“宝鸡斗鸡台”、“洛阳中山路”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生特有的摸陶片本领,使我们感到神秘,又使我们领会到一种科学而执着的精神。在我已渡过的三十…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第四次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苏秉琦先生正式提出“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新课题,从而把中国考古学引进一个新领域。这一课题的概念,概括地说就是从用区系观点看中国到用区系观点看世界,是区系的中国和区系的世界,是中国面向大陆和...  相似文献   

17.
苏秉琦先生在史前考古研究中,也曾特别关注彩陶的研究。他虽然并没有就彩陶写成专题论文,但不少论著中都涉及到彩陶研究。苏秉琦先生的彩陶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彩陶与考古学文化研究,二是彩陶演变与年代学研究,三是彩陶象征意义研究。苏秉琦先生的这些研究包括了彩陶研究最主要的几个层面,而且都有重要成果问世,对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彩陶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产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苏秉琦创建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和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道路理论的过程本身,就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考古学派的过程。以两论为代表的苏秉琦学术思想,是指导中国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考古学派形成和存在的重要标志。在没有出现新的能够超越它的理论或学说以前,中国考古学仍然处于苏秉琦时代。  相似文献   

19.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民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将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存的文化性质确定为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即古国,并将陶寺文化的社会定位于方国进而又改定为古国.  相似文献   

20.
苏秉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考古生涯中,为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时值苏秉琦教授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工作五十五周年之际,我们特组织一组文章,以表达文物考古界对苏秉琦教授的崇敬之情,并衷心祝愿苏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