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仪之死     
严肃 《古今谈》2004,(4):58-60
陈仪(1883-1950),字公洽,浙江绍兴人。1904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复进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陆大毕业后归国,先后任陆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司令。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委委员、军政部次长。1934年,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相似文献   

2.
柯云 《文史月刊》2003,(11):46-47
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5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定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多年,深得蒋总裁的信任与器重,对陈仪先后委以军界、政界的要职。陈仪为何后来被蒋介石革职杀头呢?这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汤恩伯年少时,拜在陈仪门下,且显出一副虔诚为徒的样子,博得陈仪的喜爱和欢心,汤趁机称陈为“干爹”,过从甚密。他在陈仪的指引和资助下赴日本进入军校学习。汤恩伯一回国,先到陈府,一面…  相似文献   

3.
一范文澜先生,字仲澐,1893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祖父范城,曾为州县幕僚。父范寿钟,未仕。叔父范寿铭,在河南做过知县、道尹。范先生上学依靠叔父供给学费。1913年,范先生考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入文本科国学门。1917年毕业后,曾任蔡元培的秘书。1922年以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  相似文献   

4.
严如平  贺渊 《百年潮》2012,(5):76-78
陈仪,字公侠、公洽,号退素,1883年5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早年两度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长、浙军第一师师长、浙江省省长。北伐时任第十九军军长,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次长、福建省主席、行政院秘书长、台湾省行政长官、浙江省主席。1949年2月因策动起义失败遭囚禁,1950年6月在台湾被杀害。  相似文献   

5.
邵力子     
邵力子,初名景奎,上学后,名闻泰、字仲辉。力了本是他办《民立报》时所用的笔名,取义于《后汉书》“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1882年12月8日(阴历10月2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陶堰。幼时随父宦游各地,受母教,六、七能吟诗,十余岁时能为文。1902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学习。1903年回浙江绍兴,旋赴杭州参加乡试,中第六十七名举人,其后两次辞官,立志救国救民。1905年到上海入法国天主教会所办震旦公学求学,结识正遭清廷通缉之陕西人于右任,成为一生莫逆之友。1906年,与于右任共同发起反对学校强迫学生礼拜及不许学习英语规定运动。由校长马良(相伯)组织学生离校,在吴淞口成立“复旦公学”,邵力子、于右任出任校董。  相似文献   

6.
正邓光济(1886~1961),字文波,号晴川。祖籍江西省高安县,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县)。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贵州省修文县学中秀才。后来清政府废除科举,改读新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贵州巡抚林绍年两批共派遣151名学生赴日留学,邓光济即为其中之一。到日后,邓光济先到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法政系,毕业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学习期间,经贵阳同乡平刚介绍,加入成立不久的同盟会,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反清活动。  相似文献   

7.
陈柱(1890—1944),诗人、国学大师、教育家。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少年时受业于容县名儒苏寓庸。19岁留学日本,就读于成城中学,4年后毕业回国,考入南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系,旋改读学。毕业后应聘回广西,任省立梧州中学校长,在6年任职期间,带领进步教师对学校进行整顿,转变学风,改革课程设置,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并亲自讲授国、数学、英语等,故该校以此三科成绩优异而闻名广西。  相似文献   

8.
柯璜,字定础,1876年1月19日出生于浙江黄岩的一个中医世家,清末举人。戊戌变法的当年-1898年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是第一期学生,主攻博物学、哲学。毕业后,适逢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前身)初创,为遂“教育救国”之志,应邀赴晋出任教职。从此,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服务山西文化教育事业三十余年而不辍。  相似文献   

9.
孙之■(1907—1966),字近之,笔名孙信,是中国早期漫画家之一,他与李士创先生合作完成的《武训画传》,为宣传行乞终生、兴办义学的武训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对于武训研究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早期漫画的开拓者 孙之■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南四公村(现藁城市东四公村)。幼时就读于南四公初小,后赴藁城城内男校读高小,13岁后离家,在直隶省立正定七中完成中学学业。1926年以优异的绘画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毕业后,孙之■到河北易县八中任美术、音乐、手工课教员。当时易县八…  相似文献   

10.
一、生平陶行知原名文浚,一八九一年九月十六日诞生于安徽歙县西乡王墩源村.家境清贫,六岁学识字,后入私垫经馆,受封建诗书教育.十五岁入歙县城內內地会教堂办的崇一中学肄业,由于他的聪敏勤学,提前一年毕业.随往浙江杭州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他不信仰宗教,未能享受免费实习二年的待遇,失学半年.后得崇一学  相似文献   

11.
陈仪之死,的确颇为传奇;一直是人们心中之谜。要弄清这一事实真相,首先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  相似文献   

12.
戴敬 《收藏家》2007,(4):51-52
袁江,生年不祥,卒于1746年。江苏江都(扬州)人,字文涛,晚号岫泉,早年生活在扬州,中年后受山西盐商之邀赴晋作画多年,因此其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其后长期在江浙一带活动,先后寓居苏州、杭州、绍兴等地,晚年重返扬州。袁江以  相似文献   

13.
(一) 蔡元培先生,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城内笔飞弄。“明隆、万间”,他的“迁山阴始祖”蔡恭政“由诸暨迁绍兴井巷”。不过,他的六世祖佐臣,卒于1743年,原葬于诸暨五十一都邓村山;而五世祖士爵,卒子1775年,则葬于绍兴栖凫村山麓。看来,清初雍正、乾隆年间,山阴蔡氏和原籍诸暨,还不是毫无关系。他“小名宜哥,小字意可”,又“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原字鹤卿,旋改字仲申;号鹤庼,一度号民友,最后改号孑民。  相似文献   

14.
“王仲麟先生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德高望重,素为乡里仰重.”这是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任胜曾在边区会议上对叔父的高度赞扬.叔父抗战前为国民政府县税务局长,抗战期间是辽县商联会主席、太行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抗战胜利后,1946年被选为左权县参议会副参议长.那时我还小,对叔父的一些记忆是从父亲那里得知的.叔父193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法系.这在那个“多见石头少见人”、只有稀稀疏疏8户人家的穷山沟——起家峪村来说,实属罕见,即便在辽县也是凤毛麟角.叔父弟兄俩,他排行第二,叔父名王国宾,字仲麟,大约就是取其意.  相似文献   

15.
林恩显教授,现为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所长。1936年生,台湾省高雄县人。1957年入政治大学边政系,毕业后于1963年赴日本,就学于日本中央大学,师从岛崎昌,护雅夫等东洋学名家,获文学博士,留日期间曾任两届台湾“留日同学会”主席。1969年学成回台湾.历任政治大学副教授、教授,民族社会学系主任,1983年继刘义棠教授出任边政研究所所长,并担任边政协会、民族学会、人文科学会等常务理事。其研究专长是突厥史和清代新  相似文献   

16.
1950年6月18日,台湾 “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 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 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 “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 “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 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 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 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 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 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个中情形,本文略作说明。 陈仪、汤恩伯与 蒋介…  相似文献   

17.
我的叔父李克元烈士是一位出生、读书、从军在武汉,驻防、空战、击落日机在武汉,牺牲、安息在武汉的抗日英雄。1938年8月21日,他牺牲时,差8天满28岁。叔父在世时我还不到8岁,我与叔父接触前后不到一年,1934年我随祖母到杭州笕桥叔父家中住了几个月,1938年叔父在汉口驻防时又去他家中  相似文献   

18.
整理者按:一份“鱼背”型履历我们把下面这份原文照录的个人履历称之为“鱼背”型,是因为从这份履历不难看出,履历的主人公革命一生的足迹,是中间高,两边低,很像鱼背的样子。请看:1946年9月,我在建民中学参力。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我担任一个“民青”小组的组长。(“民青”后来转为“新青”,即新中国民主主义青年团。)1947年春,“民青”组织通知我,要我转学到长城中学(高中二年级),以加强该校开展学生民主运动的力量。通过竞选我担任长城中学学生的合会主席。1948年2月,我在长城中学光荣地…  相似文献   

19.
胡瑛传略     
胡瑛,字经武,号宗畹,原名祖茂,字敬吾,湖南桃源县人。祖籍浙江绍兴,落籍桃源。1884年3月28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三月初二日)生。父胡耀奎,曾任典史小吏,后弃官经商。胡瑛童年入私塾。1897年,随父赴长沙读书。不久,其父病故,家道中落。1903年夏,黄兴从日本归来,进行革命活动,在长沙明德、经正学校执教,课余之暇,时向学生灌输革命学说。胡瑛得黄兴资助,入经正学堂。在黄兴的教育培养下,渐萌反满革命思想,从此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同年11月4日,黄兴30岁生日,胡瑛、刘揆一、章士钊、彭渊恂等人在彭渊恂长沙寓所借祝寿为名,秘密集会,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  相似文献   

20.
记张星烺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星烺 (1883—1951) 先生,字亮尘,江苏泗阳人,祖辈务农,至其父张相文 (1867—1933) 始自学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先驱人物。1909年,张相文创建了“中国地学会”,以后终身任会长,主编中国《地学杂志》,和世界各大国地学或地理学会交流,广交中西学者、开展学术活动、旨在“地学救国”,辛亥革命时,又积极参与策划滦州起义。故张星烺实出身于一爱国知识分子家庭,幼时从父亲、师长学习中国经典史籍,得到了一定的知识和品德培养,后随其父入南洋公学又转读于北洋大学堂。1906年被选派公费留美,190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化学系,同年转柏林大学从名师EAil Abderhalden教授学生理化学,研究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