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氏文化是中华古老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姓氏的总册中,李姓列举榜首。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汉族总人口中,李姓约占7.9%之多。李姓远以皋陶为血缘始祖,因任理官,以理为姓,又以商朝理官利贞避难食李而保性命为得姓始祖,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源于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系由理姓所改。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帝颛顼高阳氏的曾孙皋陶,字庭坚,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历虞、夏、商三代,后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徵(字德灵)因直言规劝纣王改正错误,为纣王所不容,得罪而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中华大姓中,陈姓列第五位。陈姓是中华大姓中繁衍和分化能力最强的姓氏。从陈姓中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都是前100名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在一起,数量十分惊人。与位列中华第一大姓、源于陈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们会发现,李姓的特点是外  相似文献   

4.
正家风是一个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良好传统风气。家风的凝聚,常体现在一些家族的堂号上。旋马堂是李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廉洁家风,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为官正直,生活清俭。他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大厅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被称作"旋马家声"。李姓后人遂以"旋马"为堂号。廉洁也是杨姓的家风,东汉名士杨震升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藏黄金10斤送给杨震。杨震严词  相似文献   

5.
顿丘李氏是北魏形成的李姓郡望。其家族本为梁国蒙县人,由南朝刘宋进入北魏,凭借外戚身份兴起。因李方叔、李峻封顿丘王,兼之顿丘郡卫国县原有李姓家族,梁国李氏渐以顿丘卫国为新乡里。历经李峻兄弟及其子侄两代人的努力,李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门第逐渐得到朝野认可。至孝文帝朝,李氏家族完成了"士族化"转型,并通过定姓族进入"郡姓"之列。至此,顿丘卫国李氏作为李姓的一个新郡望最终确立。这一郡望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一直延续到隋唐。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到底是把皇位传给姓武的人或是传给姓李的人,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一代名相狄仁杰,在说服武则天传位李姓一事上,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终成中兴唐皇室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成都天府广场东御街出土的东汉蜀郡太守《李君碑》,蕴含了重要历史信息。《李君碑》开篇5句叙述了汉顺帝初期的历史:一是表明了汉顺帝继位的正统性、合法性、曲折性;二是指出了顺帝时聘贤人、崇经学、兴教化、美风俗等善政。《李君碑》中还记载了吴国李君的先祖情况,为李姓起源和李姓始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早的史料。汉代尊尧,有"汉家尧后"之说,《李君碑》两次提到汉朝与尧的关系问题。"受尧余则"、"曹国是循",是说应遵循尧的治国之道,以尧的教化之道治理天下。《李君碑》相关文字说明尧在汉代政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要不是这位七旬老人的痴迷追寻,要不足这位好事的死缠不放,那么,李自成兵败后居然潜行到甘肃榆中青城镇藏匿起来的惊天史料,恐怕还会一直尘封在李姓族人的柜底里,难见天日,永远不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9.
南阳是河南省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地,依据传说及史料考证,南阳王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宗室诸王之后裔,南阳李姓蒙古族可能是元朝部将木华黎之后裔。南阳蒙古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生产、消费、礼仪、节日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已与汉族基本一样。  相似文献   

10.
周玉蓉 《广东民俗》2000,(2):24-25,31
上砂镇位于广东省东部,莲花山脉南麓,属揭阳市揭西县管辖。全镇面积129平方公里,共设9个管理区,134个自然村。据1996年统计,共有人口43851人。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为庄姓,其余的李姓、甘姓、陈姓、蔡姓、张姓加在一起不足400人,庄姓于宋未从福建永春县迁来。  相似文献   

11.
北风 《文史博览》2013,(2):53-53
唐代是李姓天下,因“李”、“鲤”同音,“鲤”成了皇族的象征。皇室之中以“鲤”为佩,一般兵符是“虎符”,唐代则改用“鲤符”,皇帝把“佩鲤”赏给大臣以显尊贵;并明令民间禁捕、禁卖、禁食鲤鱼,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将军,多知为辽宁海城人,但对其关内祖籍,却众说不一,有“河北大城、大名、河间、高阳或高城、山东”等说,并说为“李姓改张”。笔者访得将军《张氏族谱》,查明将军祖籍山西,为“太原张氏”,明代迁籍河北大城冯庄村,“李改张”是误传。  相似文献   

13.
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3月,在邹县火车站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图一)。过去,这一带有封土堆数个,石碑两块。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耕作取土,封土渐消,碑刻也已破坏。这两块碑一是李裕庵墓碑,据《邹县新志》载:"元裕庵李先生墓碑铭,西门外车站东。"一是李之英墓碑,据《邹县志》载:"李之英墓在城西北三里有碑,元锦州同知。"清朝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李姓是土居世族:"李氏自元、明至今有显传者二十一代。"由此推测,李姓家族的祖茔文,也就在这个地段附近。我所清理这座墓葬时,在封土中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碑石,其中一块刻有:"……山县儒学……府君之墓"(图二)。在附近苗圃内  相似文献   

14.
临淄孙氏旧藏甲骨文字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约在我国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字被认识(公元1899年)的第四年,即1903年前后,就有英国人库寿龄(Samuel Couling)和美国人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所谓库方二氏(Couling-Chalfant)者在我国山东潍县向一李姓(名茹宾)古董商人,大肆搜购甲骨,几年之间,共购得甲骨,约在三千片以上。  相似文献   

15.
李姓为我国五大姓之一,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说法,可见李姓在我国人口的份量。据近年中华姓氏调查和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7.9%,人数超过8,700万,其次为王、张、刘、陈等姓,合称五大姓,总人口约有3.5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展 《文史月刊》2002,(1):53-53
1945年8月上旬,日本侵略战争失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几天,我们八区工作队在孝义随第二战区楚溪春七集团军总部,星夜进军太原市。我属八区工作队的特务分队,驻扎在太原南城区大袁家巷22号李姓院内。该院的大门向东开,大门的正对面,过了马路的砖雕大门里,忘了门牌号数,就是驻的日军太原派遣军司令部的“慰安妇”,即军妓院。  相似文献   

17.
李世民即唐太宗。公元599年1月23日诞生于一个李姓贵族家庭里。他十六岁就应募从军,十八岁随父起事,后来带领唐军东征西讨,统一全国。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继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元年。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  相似文献   

18.
李勉·宣武军·汴州于式平李勉是唐朝李姓皇帝的宗室,他一生出将入相,深受唐德宗信任,倚为股肱。李勉与宣武军和汴州(开封)有着密切的关系,建中二年(781年)汴州城的扩建,即是在李勉的主持下进行的。据《新唐书·李勉传》载:李勉字玄卿,郑惠王元懿曾孙。其父...  相似文献   

19.
于进 《丝绸之路》2011,(3):13-14
“张李合户”原指甘肃临洮北乡太石镇(旧洮沙一带)水泉村张姓与李家湾村李姓的宗族活动,据考证,始于明朝初年。起始为简单的串亲走访、祭拜先祖,后来发展成为两个村庄之间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我见“合户”已有三次。1957年是首次,因当时年纪尚幼,除了“热闹”二字,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李氏宗祠,是泰宁城关李姓家族的祭祀祠堂,为李氏家族供奉祖宗牌位、春秋祭祀祖先及公众看戏、聚会的场所。该祠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东侧,座南朝北,修于清中期,面宽15余米,进深50余米,占地770多平方米,为封火墙护卫的木构架建筑,含门厅(戏台)、回廊、天井、祭拜亭、大厅、后厅和辅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