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芳 《岭南文史》2008,(3):71-74
广东濒临南海,海岸线漫长,天然良港众多,内河纵横交错,经济腹地深广。东江、西江、北江三大干流形成的东、西、南、北四大航线使广东的经济腹地扩展到西南、华中、江南、中原以至全中国各个省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广东成为海洋交通和内陆交通的重要枢纽。自唐宋以来,随着通海夷道的开辟和海外贸易地区的扩大,广州迅速发展成一个世人瞩目的国际商港。  相似文献   

2.
论清代茶叶贸易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臣 《史学月刊》2002,2(5):90-95
清代是中国茶叶外销兴盛时期。由于世界茶叶市场的需求拉动和国内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出口量迅速扩大,成为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获取了丰厚利润。茶叶贸易对发展茶叶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活跃金融、繁荣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3.
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职能,直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指定通道和贸易唯一场所,史称中西贸易"一口通商"时期。广州在此后的八十多年成为自海路而来的欧美国家进行中西贸易的唯一口岸,与法国进行了丰富的经贸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成为中法关系的重要见证,也对两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两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一百年看上海。清早期,上海江海关的设立解除了海禁,开放了海区,大力拓展海上贸易,使上海逐渐成为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至清代中晚期,上海俨然已是全国的贸易大港和漕粮转运枢纽,被称为“江海之通津,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外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在对华直接投资中,日本仅次于港澳台地区。但中日贸易结构仍较落后。日本的对华直接投资能否有助于中日贸易结构的改善和中日贸易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中日贸易更好地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方人物周刊》2012,(8):15-15
汇丰近日公布的一份贸易展望报告显示,中国的贸易将于2014年开始加速,超越美国的增长步伐,并住2016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汇丰环球联系贸易展望》预计,在未来5年中,中国贸易按年增速将达到6.61%,远超3.78%的全球平均水平;美国与日本仍将保持作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广东作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大省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本文采用国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指数及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衡量广东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能力,结果显示,其国际竞争力较弱。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政府及行业协会宏观引导,挖掘偏远地区旅游景点,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开发旅游产品来提升广东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184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香港便作为中国与西方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和枢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香港更是成为了抗战战略物资的重要转运港口。笔者从战前香港贸易(1931-1936)、战时香港的贸易(1937-1940)、日本占领时期(1941-1945)三个不同时间段,通过考察香港进出口贸易量、贸易对象以及贸易结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蔡成喜 《百年潮》2002,(11):68-72
自1960年8月周恩来总理提出贸易三原则以来,中日贸易以友好贸易的形式在逐渐发展.但这种贸易形式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对于没有日本进步团体介绍,没有被指定为友好商社的企业,中国是不与之进行贸易的.为拓宽中日贸易渠道,实现双方重要商品的长期综合交易,1962年又诞生了备忘录贸易.它与友好贸易一起,成为60年代中日贸易的"两个车轮".  相似文献   

10.
冷东 《岭南文史》2012,(4):55-58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停止其他海关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职能,只保留粤海关与西方各国的对外贸易职能,通过十三行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直至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广州成为西方国家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和贸易场所[1],史称中西贸易"一口通商"时期,亦称"广州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近代华南海域贸易中的台湾贸易网络迅速壮大,并与既存的香港贸易网络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此,即使在香港贸易网络的传统腹地广州,也受到来自台湾贸易网络的冲击。然而,穗港一带的广东商人们却长期通过香港吸纳日货进口,并牢牢掌握日货经香港转运至广州及在广州市场销售的贸易环节,成为日货行销广州的主要推手及受益者。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在广州抵制日货运动与香港日货对广州走私贸易的双重压力下,台湾对广州的贸易活动陷于停滞,广州的日商势力也奄奄一息。而广州的日货贸易与日商势力间相互分离的矛盾,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广州沦陷为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中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31处宋元时期沉船资料,依据器物组合面貌异同,将所出贸易陶瓷分为7期(约1060-1360年)。通过编年结果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参与贸易活动的广东、福建、江西、浙江诸省窑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动。而同时期各窑场受生产技术及地理位置等条件制约,在外贸活动中也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3.
牛贯杰 《清史研究》2023,(4):135-147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年)》一书,是费正清早期研究的代表著作。这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综合利用中、外文档案研究中国外交史的学术著作,拓展出纷繁复杂的中西历史互动图景。费正清摆脱当时西方学界传统古典汉学和民族志学的窠臼,开创了现代中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费正清的这部早期代表作,涉及清代观、近代观、帝国主义观等理论问题,对后来美国中国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理论家认为,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照片的历史和没有照片的历史。按照中国摄影史的通行说法,中国摄影的历史是从近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由法国贸易代表于1944年在澳门和广州拍摄开始的,广东是中国摄影的策源地①。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近代历史有了可以依靠的具体图像。中国摄影在此意义上,与中国近代史同步。广西作为与广东相邻的省区.  相似文献   

15.
追寻19世纪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茶叶贸易。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使得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其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默认东印度公司从事鸦片贩卖。鸦片贸易不但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钦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英国商人不甘心鸦片被没收,遂想尽办法游说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确保自己的利益。一场由茶叶贸易引起的鸦片战争遂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的前身是中国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2005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民政部审核同意后,更名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和国:家民委的指导,为国家一级协会。  相似文献   

17.
《湖南文史》2009,(4):F0002-F0002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的前身是中国民族贸易经济研究会,2005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民政部审核同意后,更名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和国:家民委的指导,为国家一级协会。  相似文献   

18.
崔菊华 《沧桑》2011,(1):48-49
文章从社会历史背景、政策、地理条件等方面分析元代山东与高丽贸易的优势,同时根据史料记载阐述元代山东与高丽官方和民间贸易的频繁,最后从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元朝时期山东是与高丽贸易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9.
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37年,在广州经营着数额庞大的对外贸易的兴泰行破产,欠下外商债务共240余万元.兴泰行债主(主要为英国散商)向两广总督邓廷桢提出申诉.邓廷桢命行商首领会同英人清理债务,并在长时间的争执后确定了赔偿方案.1842年《南京条约》所规定的中国对英赔款中,即包含了部分兴泰行债务.兴泰行商欠案的发生,除了其自身的一些原因外,主要是由1830年代中西贸易关系的变化和行商贸易体制自身的弊端所导致.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结束,使兴泰行这样的小行商失去了一层保护,而东印度公司在此后对广州贸易施加的影响,则恶化了行商的经济处境.兴泰行和其他行商在作为当时进出口贸易之大宗的茶叶贸易和棉花贸易中,由于种种不利因素,也难以取得利润,反而遭受重大损失.在兴泰行商欠案解决过程中复活的行商连带赔偿责任制度,使广州贸易体制陷入进一步危机.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