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火把节     
鄢然 《巴蜀史志》2008,(1):63-64
火,使人类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迈出了走向文明的重要一步。恩格斯说:“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火以其神奇的力量,开启了人类通向文明的大门。民族学家告诉我们:“有了火,人类才开始了自己的童年。”磨擦生火,令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进人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由此也产生了先人们对火的顶礼膜拜。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彝族人,像不同民族的人们一样,同样对这神奇的“火神”充满了神化的敬畏。  相似文献   

2.
古时候西藏高原出现耕作的习俗后,有恩于人的牛也就从此开始了耕地。传说有一天,一个老农和一对耕牛向往年一样耕地,这时村子里出现了一只能够遮挡太阳光辉的力大无比的巨鸟,它飞起时翅羽的风使村庄都能摇晃,它把老农、耕牛和犁用巨大的爪子抓起送到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火把节歌     
扎火把,干柴细蔑多少重,人人是巧匠能工。火把上,彩旗鲜果色不.同,个个都情深意浓。姑娘的心愿,老人的祝福,母亲的希望,孩子的笑容,全村社员飞出的欢声笑语,都一起扎进节日的火把中。象珍奇的塔,似新美的树,脚跟有柱粗,头顶青松绿,火把聚集着全村人的艺术才 能,在每一个人乐呵呵的心头高 耸。心哟,随家乡的脉搏跳动,心哟,跟节日的火焰腾空,万朵火花恰似蜂飞蝶舞,逗得满天星星都爱慕倾心。火把照亮了大街和小巷,火把映红了湖泊与长空,火光伸出一只只柔情的手,把每个人彩色的心弦拔动。人们熟知火把节的故事,曾把传说中的人物歌咏,然而,风调雨…  相似文献   

4.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08,(9):I0001-I0003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日期间,彝族男女老少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年轻人还利用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男女缔结夫妻关系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语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谓之“人生四喜”。因为婚姻,才有了上敬父母,下哺儿孙的人伦之乐,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婚姻看成人生一大幸事。从原始社会的“黄昏抢亲”到后来繁复的一系列婚庆习俗,婚姻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由随意到重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苗顺健 《文物世界》2016,(4):52-53,57
丧葬习俗是处理死者遗体,寄托子孙哀思的文化习俗,中国历来重视丧葬礼仪,特别是长辈的丧葬礼仪,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本文对晋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作了详细描述,从中可以了解近现代晋中丧葬文化风俗及其相关历史。  相似文献   

8.
从前,勐糯山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恶人,长得奇形怪状,象魔鬼一样难看,心比魔鬼还要狠毒,专吃人的眼睛。人的眼睛被他吃了,就不能下地生产,上山砍柴了,这样活着真是受罪。另有一个是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善良纯厚,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这位善人知道了恶人吃人眼睛的事,便跑去对恶人说:“人的眼睛是生来看东西的,你不能吃!你来吃田螺吧!”从此,善人每天都去找田螺来给恶人吃,使他不再吃  相似文献   

9.
在蓝天复盖的大地上,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山坡上长着蓊郁苍翠的树林,箐谷里流淌着清亮亮的泉水;绿茵茵的草坪上放牧着牦牛和羊群,宽阔的坝子里栽种着庄稼。在高深的天上,有一位叫做子劳阿普的  相似文献   

10.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阿细人民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每年到了这一天,远远近近的青年,到摔跤场上比武,姑娘们来跤场上跳月,老人和小孩也纷纷到跤场上去看摔跤,人声、炮声、三弦声……闹得整个西山天复地翻。二十五晚上,青年小伙子高举着明亮的火把,从村东头游了过来;姑娘们也举起火炬由村南头游过去,当两条火龙游到公房门前的时候,广场上火龙飞舞,时而成对,时而两对并列,你出我进,好象  相似文献   

11.
息国 ,是春秋时期位于淮河中上游的小诸侯国 ,与蔡、赖、蒋、黄、弦、江等国相邻。息国故城遗址现位于今信阳市息县县城西南 4公里处 ,1 96 3年被河南省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息夫人 ,姓妫 (音 :gu墿) ,系陈国 (今周口市淮阳县 )国君的次女。周庄王十三年 (公元前 6 84年 )三月 ,息侯娶妫氏 ,人称息夫人 ;因其婷玉娇美 ,面如桃花 ,又称其为“桃花夫人”。息妫外嫁 ,本身就是政治联姻的结果。当时 ,楚国国力盛起 ,欲成霸业 ,遂向中原扩展。陈国国君为结盟拒楚 ,将两个女儿许与息国国君和蔡国国君 ,蔡侯妻蔡妫为姊 ,息侯妻息妫为妹。息侯…  相似文献   

12.
杨贵妃墓及其传说张涛在陕西省兴平市城西偏北约15公里处的马嵬坡,是古代兴平县境内最古老的集镇之一。传说,西晋时有一位名叫马嵬的能工巧匠曾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池,城楼巍峨,精美绝伦。在他死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把这座城叫做马嵬城;后来又因这座城坐落在...  相似文献   

13.
羌塘是一片真正的高天阔土。由于这里有透明的空气,只要你登高远眺,几百公里以外的景物清晰可辨。同藏北的河流与蓝天一样纯净的牧羊女,每天可以观赏几百公里以外的他乡美景。但是,她们也许永远不能涉足她们所熟悉的那些山水。她们就在自个儿居住的方圆几十里的草场上牧羊生活,生儿育女,围着灶台  相似文献   

14.
西藏门巴族聚居于喜玛拉雅山脉南坡的门隅地区,因山高谷深,道路艰险,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历史上被宗教徒称为“培域吉莫穹”、意为“隐秘的乐园”。还有一部分门巴族园历史上东迁而与珞巴族比邻定居于墨脱。也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而将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相接处切割南流的峡谷纵横封闭而成的孤岛地区。这种地理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15.
夏尔巴人长期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带,解放前主要从事背运和交换,解放后主要从事农牧业,也开始大力发展各种副业生产。农作物有玉米、土豆、鸡爪谷、荞麦和豆类。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有云杉、樟木等各种树木;有猴子、獐子、狗熊等动物.还产虫草、贝母等多种药材。夏尔巴男子穿羊毛织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边镶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间插一把叫“果奔”的弯月形砍刀,女子穿色彩鲜艳的长袖衫,下身围一条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制作的白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长长的带红穗的发辫,还喜欢戴金玉耳环。他们能歌善舞,音乐曲调悠扬而文雅,舞蹈动作与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一些民间舞蹈很相似。每逢节日或遇喜事,都要合家欢聚,一边饮酒,一边歌舞,常常通宵达旦。  相似文献   

16.
夏尔巴人集居于喜马拉雅南侧,我国境内只有少量聚居于樟木口岸、定结陈塘、定日绒辖等边境山区地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夏尔,意为东方,夏尔巴即东方来的人。  相似文献   

17.
撒梅人把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称为“过小年”,那个高兴劲不亚于过大年——春节。这一天,男女老幼,喜气洋洋。晚上老人要祭牛王会、念牛王经。还要把吃剩的鸡骨头拿去烧了,点燃麻杆火,边烧边祈祷,念些“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畜平安”之类的吉利话。老妈妈要把姑娘们在五月端阳节扎在手腕上的五色彩线剪下来用麻  相似文献   

18.
浅谈良渚文化的崇鸟习俗杨菊华良渚文化是分布于太湖流域、杭嘉湾地区的古老文化遗存.该文化不少精美的陶制品及贵重玉器上均描绘或琢磨乌形图案,并有圆雕玉鸟出土,反映了良渚人与鸟的亲密关系非同一般,而这种关系的详情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民间习俗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民俗研究》2008,(3):253-262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彩礼”专指“订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制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男女无媒不交,无帛不相见。”(《礼记·坊记》)“非受币,不交不亲。”(《礼记·曲礼》)。彩礼作为正式的婚姻礼仪的最早规定是西周的“六礼”。由“纳征”演化而来。如果我们把礼看做是国家法律渊源之一的话,那么彩礼从西周开始即以国家法的制度而存在,并一直沿袭至清末,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民法》还规定订婚或结婚须有媒妁之婚书或收受聘财方为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20.
每年六月二十四,凡是彝族聚居的村寨,都要欢庆火把节。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在彝族撒尼人居住的圭山二十四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过着穿树叶、吃野果的生活。天上有位阿番神,看到人们生活太悽惨,于是背着天王,偷偷的推开天门,把天上的五谷籽种,撤到地上。人们得到了五谷籽种,但不会耕耘、栽种。没法就去请勤劳的蜜蜂,教人们怎样耕耘,怎样栽种,怎样收打粮食,怎样绩麻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