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这幅珍贵的手迹影件,是朱德同志留在泸县(即今泸州)的重要历史文物。(图)朱德同志作为滇军将领,积极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奉蔡锷之命,率军进驻泸县。在泸县驻防五年(1916——1920年)中,朱德同志曾经与当地人士组织东华诗社和振华诗社,并以“玉垓”之名,写下了不少诗作。在朱德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谨将朱德同志与两个诗社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表达我们  相似文献   

2.
蔡朱有师生谊,更具战友情。惜蔡锷英年早逝,否则,真"环顾中原谁是主"了。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这里介绍的是朱德同志在反对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3.
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以蔡锷为主力的云南护国军北上"护国讨袁",没想到入川时受挫退守纳溪。面对兵力10倍于己的北洋军,进攻泸州的护国军"命悬一线"。危急关头,蔡锷令任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队长的朱德星夜兼程赶往纳溪要塞棉花坡阻击北洋军。1916年2月17日,朱德,奉蔡锷的命令率领部队紧急支援驻防纳  相似文献   

4.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大别山的北麓,是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九二三年,我党就在这里建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南昌起  相似文献   

5.
座落在泸州市中区朱家山上的“朱德在泸业迹陈列馆”,值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正式揭馆了。这里原是泸州名流陶仲渊的住宅,宅内有一座幽静秀雅的石园(图一),当年朱德曾率护国军中一些中青年军官与泸州名人秀士结成《东华诗社》,常在这里活动。现此处原貌如故,经过修葺,泸州市博物馆和文管所在这里建立了纪念朱德1916年至1920年在泸业迹的陈列馆。(图二)  相似文献   

6.
位于泸州市市中区南极路朱家山的石园大院,是朱德同志在护国、护法战争期间,先后五年在泸州以文会友,以诗言志组织“东华诗社”的旧址。泸州市政府已正式行文将大院内外市委机关宿舍和居民住宅直至南极路街沿,划为文物保护区,作为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谋独立求解放的一生,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本文仅就朱德在护国战争时期的光辉业绩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从几件历史文物看护国讨袁时期的蔡锷与朱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锷与朱德同是护国讨袁时期功勋卓著的人物。近年来,新发现了很多有关蔡锷与朱德的文物实物资料。这对于研究蔡锷与朱德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依据,本文试从泸州现存的几件文物资料说起,谈谈护国讨袁时期的蔡锷与朱德。  相似文献   

9.
在四川仪陇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珍藏着朱德同志生前书赠友人的一帧书法中堂墨迹。这是一九八二年八月,朱德故居纪念馆开馆时,当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同志为祝纪念馆落成开放,特意将自己保存了十八年的这件珍品捐赠给纪念馆,以倾注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总司令的崇敬和怀念。 这幅中堂是一九六四年十月,近八十高龄的朱德同志到山东视察;谭启龙(那时在山东省委工作)同志陪同朱德委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档案馆藏有朱德寄自护国讨袁前线的手札一通,为研究朱德的早期革命活动和护国战争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手和共四页,毛笔楷书,末署“第三支队长朱德”,并钤有“朱德之印”的硃红印章。从所署“四月十五号由四川泸州城外红花地行  相似文献   

11.
人物     
《神州》2008,(5):13-14
四川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免费对游人开放位于四川省仪陇县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及朱德同志旧居等,日前全部实行免费向游人开放。从免费开放之日起,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铜像纪念园采取免费,限量发放参观券,凭免费参观券  相似文献   

12.
正位于昆明翠湖之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是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所设,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奉天讲武堂并称为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云南陆军讲武堂曾走出朱德、叶剑英等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革命家。讲武堂的师生不仅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及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人还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加入革命队伍,加快了全国解放进程,为推翻"蒋家王朝"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28年四五月间,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随后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红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在“红四军”建立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迫击炮连。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周思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1号。始建于1919年,建筑具有法国古典式风格。1950年2月27日,毛主席在由莫斯科归国途中,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亲临黑龙江省视察时,曾在这里工作和居住过,并在这里亲笔为省、市委和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分别题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学习”“奋斗”“发展生产”“学习马列主义”五幅光辉题词。1975年黑龙江省委决定在这里建立毛主席住址纪念馆,并于1977年2月27日正式对外开馆。1981年为了  相似文献   

15.
军校者,将帅之摇篮。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有一所军校跨越了晚清和民国,它曾是中国近代三大军校之一。这里的师生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壮美篇章。这里走出过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著名的"护国三杰"—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新中国的两位元帅朱德和叶剑英,也是在这里接受的早期军事教育。这所著名的军校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相似文献   

16.
朱德与蔡锷既是师生和上下级,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并肩对敌的战友。在蔡锷领导的辛亥昆明重九起义和讨袁护国战争中,朱德英勇奋战,蔡锷将其从连长擢升为营长、团长直到旅长。  相似文献   

17.
将帅之名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您会发现许多将帅的名字都是后来更改的,这里辑录的是部分开国将帅改名的轶事。朱德:红色品德耀中华朱德元帅原名朱代珍,字玉阶。中学毕业的朱德在家乡教了一年书以后,为了报效祖国,他立志投笔从戎。经过一番曲折,1909年11月,23岁的他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报考时,他改名朱德。俗话说,名如其人,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由于文字的奇异巧合,‘朱德’这两个字在中文里正好是红色品德的意思。”朱总司令后来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仅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  相似文献   

18.
刘向东  许桢 《中原文物》2012,(3):109-110
<正>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楼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是召开重要会议和河南接待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场所之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参观后指出,这里是国内毛泽东居所保持较好的重要场所之一。而且党和政府在这里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保护好其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一)  相似文献   

19.
泸顺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及龙透关遗址,是当年刘伯承同志领导泸顺起义时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泸顺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图一)位于泸州市大云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现有建筑呈工字形,砖大结构,建筑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旧观基本未改。在清代为盐务总局(官盐局),现存正梁的椽木上,尚有“盐务总局”之字样,民国初期为泸县盐茶道署所在地,现为中共泸州市委党校之一部。1926年12月1日,在杨(门音)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同志领导下,泸州首先爆发了起义。继而,顺庆、合川也举行了起义,全面揭开了泸顺起义序幕。1927年1月下旬,刘伯承同志(图二)以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身份,抵达泸州,直接领导泸  相似文献   

20.
李志红 《黑龙江史志》2006,(12):37-38,44
<正>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山下李家湾一个贫苦的佃农家里。朱家祖籍广东韶关人,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迁至四川,到朱德这一辈已是第11代了。解放前,朱家常年靠佃种地主的土地为生,居住在佃租的丁姓地主废弃的粮仓里。1892年,刚刚6岁的朱德来到本姓家族办的药铺垭私塾读书。塾师是朱德的远房堂叔朱世秦,朱世秦按朱氏家谱的排行给朱德取名朱代珍。一年后,又改读丁家私塾。1895年,由于“地主欺压佃农,要在租种的土地加租子”,朱德家里没有能力交纳地主的加租,朱德随养父母、祖父母、三叔、四叔搬回大湾居住。从这时起朱德在这里住了整整14年。迁居大湾后的第三年,朱德又到离大湾约有5里路的席家碥私塾随席聘三老师读书。席先生给他取字“玉阶”。朱德一直在这个私塾读到18岁。席聘三是当地一位很有见识的学者,久经风霜,饱尝人间辛酸,熟悉历史,思想开朗,谈古论今,颇有见地。他经常向学生讲述中日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白莲教”起义,每次讲起来,总是声情并茂,非常感人。受席聘三的启蒙,朱德稚幼的心灵开始萌发出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朱德对席聘三非常敬佩,始终没有忘记先生的培育之恩。多年后他还称赞先生是一位“周身叛骨、朝气蓬勃的评论家”。1960年3月,已是74岁高龄的朱德回乡视察时,还不忘凭吊他的老师,高兴地和席先生后人谈起当年的私塾生活,并合影留念。朱德的母亲钟氏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身上许多的优秀品格都是从母亲身上继承过来的,并发扬光大,以至成为以后生命的闪光点。朱德对母亲的无尽依恋和深深的怀念之情,从他1944年在延安写给母亲的祭文,也就是那篇著名的已收入中学课本中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不难品味出来。1906年,朱德进入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在这里读书虽只有一年,但学到了许多救国的道理,也开始接受科学的教育,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1907年,在挽救国家危亡的思想指导下,朱德只身一人来到成都考取了四川省师范学堂的体育学堂。他认为教育、强身健体同样可以救国。这所学校是专为培养小学体育教师而兴办的,朱德入学的名字叫“朱建德”,被编在甲班。在这里他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开始产生要推翻皇帝建立一个新中国的思想。1909年,23岁的朱德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堂名义是为清政府培养军事人才,但学堂许多教官都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大多在日本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秘密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学校成了革命党人活动的重要据点,到处弥漫着革命气氛。朱德就是在这时加入同盟会的,并积极参加同盟会的秘密活动。1911年10月10日,震动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掀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朱德提前毕业,分配到蔡锷部下当副班长,不久任排长。10月30日,云南革命党人响应武昌新军起义,在昆明举行起义,史称“重九起义”。朱德被指定为连长率部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活捉了总督李光羲,全城光复。朱德因为在这场战斗中作战勇敢、冲锋在前,被授予“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