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来俊臣,死后被人们抢着剜眼、掏心、割肉、捧血,抢着什么就吃什么,一副白骨,也被马踏为齑粉。人们何以对他如此恨之入骨?因其乃为一政治怪胎之故也!  相似文献   

2.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的苏东剧变已经过去20余年了。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苏东剧变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究竟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映婕 《民俗研究》2006,(4):222-234
饮食消费是人们生活方式1和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类地方性知识。一定消费传统之下,持有特定饮食消费习惯的当地人选择什么原材料、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食用、如何食用以及和谁一起食用等等,都体现着较浓的地方色彩。对食物的消费看似通常是人们为了保持最基本的生理生存需要,将可食用的物品吃光喝完消耗净的普通行为,最后似乎什么也没有剩下,一次消费结束后又要开始下一次的购买、制作和食用,这个过程对每一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4.
蔚进宝 《神州》2013,(1):104-104
音乐,展现的是一个感性的世界,是任何语青和文字都无法准确的将它表达出来。但是在各门艺术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直接打动人的内在情感。在人类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生动地表达人的心声。在欢乐时,音乐以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把人们带人欢乐之中。在忧伤时,音乐以它哀怨缠绵、如泣如诉的声音给人以安慰。在孤独时,音乐以它的真诚陪伴人们度过悠长的黑夜。音乐是生活的美酒、是命运的花朵。失去了它人生就丧失了原有的诗意和浪漫。因此,我们演奏一首钢琴曲,不单单只为表现出音符来,更重要的是把这首乐曲演奏得有血有肉、有内容有意境,让人们听了能受到感动和振憾。  相似文献   

5.
金磊  李沉 《百年潮》2006,(2):48-54
无论对这些建筑持有什么观点,人们都会认为“国庆十大工程”的建设是个奇迹。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名垂青史的作品付出辛劳的设计师们。面对大规模的北京奥运建设,我们该从中汲取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理论研讨,续志探索,还是志稿评审,方志的结构都为人们所关注。下面,笔者也对方志的结构谈一些看法。 一、方志结构的三个层次 什么是结构?辞书上称: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什么是方志的结构?《方  相似文献   

7.
石杰 《神州》2012,(15):325-325
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关键是人们要有较强的体育意识,有钱和有闲只是两个社会条件。然而,什么是体育意识,体育意识主要由哪些东西构成,体育意识有哪些主要特点,怎样判别人们有无体育意识,以及培养和提高人们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些问题,人们不一定十分清楚,有必要作番剖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何谓龙袍?     
《中华遗产》2012,(2):158-159
在人们一般的印象里,身着龙袍是帝王的标志。而上期我们已介绍过,中国历史上,帝王的礼服为冕服。“龙袍”,顾名思义即有龙之图案的袍服,它是何时为帝王所专门穿用?它又有什么讲究呢?  相似文献   

9.
关于萨满教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萨满教?尽管以萨满教名义所描述和解释的宗教现象在比较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的问题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什么是萨满教,国内外学术界却没有一致的回答。对研究者来说怎样或在哪一方面可以把萨满教称之为宗教现象或不把它看作宗教现象是一直被探讨的问题。这种探讨之所以如此漫长且莫衷一是,常常是出于人们对宗教理解的方式不同而导致的。人们对萨满教的认识区别主要来自如下几种不同的宗教理解方式。在强调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的对象(神)是各种宗教的中心与基础的学者中,通常把萨满教规定为具体信仰对象和信仰系统,于是萨…  相似文献   

10.
红山文化彩陶筒形器是陶鼓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红山文化中发现了众多的彩陶筒形器。这种筒形器大口、无底、多彩绘,并常见于墓葬和祭祀遗址,它独特的造型和出土位置,曾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那么这种筒形器应该叫做什么,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本文根据彩陶筒形器的形制及其出土情况,结合古代文献以及世界民族志的材料,推定其为红山文化人们的乐器——陶鼓。  相似文献   

11.
《歌唱二小放牛郎》、《国民党一团糟》、《革命人永远都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朗朗上口,曲调动人,催人奋进,流传深远。音乐家劫夫的名字正是通过这一首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而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一位让音乐为人民服务而将音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音乐家,“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作曲者比当什么都强”,是他留给人们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2.
《神州》2011,(25)
有人说,微博是个大茶楼,容纳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也有人说,微博像一辆公共汽车,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搭起沟通的平台……不管比作什么,都证明微博正在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3.
黄光裕此番"出事",人们不会从中记取些什么,因为速度和扩张对于人的诱惑,实在是难以抗拒的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往往因时而异。但在开头处,可能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哲学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人类反思思维的发展过程,人在宇宙中处于什么地位、人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在什么程度上是自由的,是贯穿哲学发展史中的问题。马克思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某些人们陷入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牢笼里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5.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因此,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实际上是指炎热的夏季,人们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厌食之感。而一旦立秋,虽然仍很热,但人们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  相似文献   

16.
赵珩 《中华遗产》2015,(1):36-37
口味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味觉器官感受的第一个感觉,也就是口感,包括软硬、冷热都在其中。味道是人们通过口感对味道的的总结和描述,比如酸甜苦辣咸(古人称甘苦酸辛咸),都是对口感的一种总结。不是说人们天生就知道什么是辛酸的,在没有尝过的时候你总结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黎进深 《黑龙江史志》2013,(11):261-262
幸福作为古往今来人们探讨的话题和追寻的目标,一直被视为永恒的追求和不懈奋斗的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幸福感已经不仅仅的表现为个人的心理体验,更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幸福又一次被媒体当做话题通过街头采访、随机调查的形式提出来,不同的人对"幸福"有各自不同的体会。是什么让人们对幸福有如此不同的看法?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获得幸福?本文试图从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幸福"这一话题的提出及其标准。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国度,自杀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是一种特殊的死亡方式,因为生命拥有者谋杀自己之特征而被称为"死亡的非常态"。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自杀者往往报以同情、惋惜抑或不可理解的态度。但一直以来似乎存在着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的自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大众接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是以文物标本为基础,以陈列展览为主要手段的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在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中,不可忽视文物的美育功能。 (一)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美育,美育就是以健康的美的思想、观点,培养和提高人们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易言之,即以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力量感染人,塑造人美的灵魂,培养人们去感受和正确认识自  相似文献   

20.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前进的足迹和行程,也不仅仅是因为它记载了人类社会在自己的行进发展过程中发生过什么事件,产生过什么人物,更重要的是因为它能够发现和说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预示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前途,使人们按照历史的客观规律,更自觉地创造历史。历史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冷酷而严峻的。对以往的历史,人们只能去按照它的本来面目认识它、研究它、探究它的行程和趋向,而不能改变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