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说被一般性地冠之为“岩石围绕之地”,但在札达,你所见的土林却远胜于岩石。如今进出札达和古格一般走三条路:一条是当地人俗称的“老路”,从狮泉河镇出发,沿219国道东行至那木如,然后翻越俗称的老子达坂和儿子达坂进入;一条是常走的“新路”,从219国道巴尔兵站不远处翻越隆嘎拉而抵达;还有一条,是从门士经古如甲木寺、曲龙、东坡、达巴而行进。但无论你从哪条线进出,都必须在浩浩荡荡、鬼斧神工的土林内绕来绕去。  相似文献   

2.
姚毅 《贵阳文史》2012,(6):41-42
一枚长方形的“贵阳市跃进中学”校徽,我们时时别在胸前,走在石板街上或回到家乡都有一种自豪感,仿佛在说:你看,我是中学生了。那时在文化贫困的农村,能上中学的人很少,一个乡不过十几人,而且往年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2018年7~9月,曲龙遗址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琼隆地点开展了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清理存在复杂叠压打破关系的洞室与院落组合遗迹1组、三重回廊式佛塔1座,出土了陶器、石器、铁器、木器、铜器、皮革、织物、擦擦、写经、唐卡等生活和宗教遗物以及各类动物与植物遗存,为研究曲龙遗址古格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线路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代,逃人群体日渐扩大,乃前代所未见。为尽可能削弱蒙古、女真等对北部边疆的威胁,明朝随时势采取了一系列刷还、招徕、安置逃人的举措。整体而言,逃人刷还在加强双方往来的同时,逐渐成为一种变相的人口贸易;历经磨难重回明朝的逃人,带回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军事情报,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但生活依旧艰辛不易。诸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帝国的"面子",逃人已然成为明代北部边疆力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胡祥雨 《清史研究》2012,(3):111-118,125
逃人法与圈地、投充一起并称为清初三大弊政。逃人法旨在阻止旗下家奴①逃走以维护满洲为主体的旗人利益。明清鼎革后,逃人法曾多次修改。②多尔衮摄政时期,逃人法一度被纳入顺治律,称"隐匿满洲逃亡新旧家人"  相似文献   

6.
在甲午战争中,清廷为惩处逃将,下令斩决高级将领多人。其中职位最高者,恐怕要属甘肃宁夏镇总兵盛军统领卫汝贵了。长期以来,卫汝贵一直被看作是淮军逃将的突出典型。对此,迄今尚无人提出异议,似乎此案已经盖棺论定了。其实,只要认真地考察一番,便可以发现,其罪名多不能成立,应属冤案之列。  相似文献   

7.
听朋友说,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原来是个穷地方,可这两年农牧民日子好过多了。那里的百姓说,是国家的扶贫政策使他们抛掉了穷困落后的包袱。深秋的一个星期天,笔者走访了这个乡。车出拉萨城,沿着青藏公路向西向北,越走人越少,越走山越高,越走秋色越浓。司机朋友告诉我们:“这个乡离拉萨60公里,已经靠近当雄县的羊八井牧区了。”到了德庆乡地面,却找不到乡长在什么地方。一位打场的阿加拉(妇女)顺手一指说:“场院边上那位就是。”乡长是位中年人,个头中等,挺结实,像个庄稼汉。“乡长啦,星期天也不休息?”“农忙季节,谁能说准…  相似文献   

8.
逃人法与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并称为清初五大弊政,其体现了满族统治者在关外及入关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民族政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逃人法的源头、发展、顶峰及其废止,同时通过各个统治者对逃人法进行的调整,进一步论述各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以及清代社会逐渐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咱们刚从树上下来那会儿,直起腰四下一看,草原上,大河边,森林里到处走的都是大野兽,猛犸呀,剑齿虎呀,恐龙什么的。想吃口肉太难了,一个人打猎,十有八九让人家当猪打了。这就要交朋友,一群哥们儿傍着肩出去找吃的,喊呀,追呀,逃啊,砍石头啊,说是打猎,更像是打群架。社会是怎么形  相似文献   

10.
往事追忆     
辛亥首义与黎元洪辛亥(1911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是由群众急迫发动,非某一部某一人能擅其功。假使无工程营首先开枪,亦必有他之部队开枪。盖因机关破露,名册被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遇害,大家认为发动是死,不发动亦死;同是死,不如发动,还可求生。所以工程营一开枪,他部队皆同时响应。又假使总督瑞徵不逃,统制张彪不走,捍一形胜之地、与革命者坚持一拼,待到天明,情势如何,尚未可料。因其一逃一走,失却头脑。革命方面以协统黎元洪素得军心,临时请出为首。仓猝之际,众有所归,目标遂定,此非预所计议而推戴。说句迷信话,殆  相似文献   

11.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现有"源"姓3000多人,至今还保存着<源氏大宗族谱>,从中记载"源"氏为鲜卑后裔,唐朝以后迁居广东.在<魏书>等史籍中记载,"源"姓源于秃发傉檀之子源贺,时为北魏拓跋焘统治初期.此后,源贺的后代多在朝廷为官.唐建中年间,大臣源休谋反失败,所有源姓都受到株连,纷纷逃奔.其中一支逃至广东定居,一直延续至今.另据霄乡源氏讲,1939年日军侵略广东时,没有对霄乡实行"三光政策",而是下马跪拜源氏祠堂,说明日本源氏可能与鲜卑源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   由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左"的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事件.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逃出14.68万多人.为了遏制逃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逃港"似乎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逃港"事件越来越少,而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3.
遭遇尴尬     
遭遇尴尬○罗西口袋里的钱逐渐多了,我们就想旅游,就想背着行囊走四方。走的地方多了,见的人多了,碰的事杂了,笑话也就一个跟一个地来了。在马来西亚,我们来到一家由印度人开的小吃城,据说,那里的鸡肉特别鲜美。当我和女友坐下来东张西望时,一位小姐走了过来。语...  相似文献   

14.
生茂走了。我在这世上最亲密的老战友、老朋友、老伙计走了。生茂走得非常平静,没留下什么遗言,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他安详地、从容地、没有遗憾地上了路,就像李德伦先生唱着《小草》灵魂升天。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生茂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学习雷锋好榜样》、《真是乐死人》、《马儿啊,你慢些走》等在几代人中广为传唱。我们共同写过许多作品,他还是《长征组歌》的主要创作者。  相似文献   

15.
灞陵木桥     
在甘肃渭源古秦陇通道比驼峰低比马背高拱起了一座灞陵木桥桥上罗列着六块碑匾难得都保存得如此完好我上下走了四个来回作历史加艺术的扫描蒋中正的字像是瘦金体孙科的楷书苍劲厚道左宗棠的字刚多柔少于右任的字才气最高汪兆铭的字颇见功底启功的字展示出今人的风骚我离桥而去走了很远思绪依然在桥上萦绕只要不因人废字在劫的也可得逃灞陵木桥@高平  相似文献   

16.
明代逃户是因徭役而逃的编户,由于西北地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这里徭役的种类、应役频率等都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显著不同的特点,明代陕西逃户就是当时特定的徭役制度与环境博弈的产物,也复杂而深刻地改造着逃出地与逃入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元代逃奴案件反映了元代社會的諸多特色,其中"軍驅"的逃亡與元代軍事制度乃至整個國家機器有密切的關係。在追捕逃奴的問題上,軍人通常能繞開地方政府,而普通使長則要受地方政府的限制。朝廷默許軍人追捕逃奴時有使用武力的方便,這是出於國家自身的需要。儘管朝廷也爲了使長的利益而制定逃奴問題的對策,但國家權力的支配遠遠淩駕於主奴關係之上。  相似文献   

18.
大谷文书 2 835号是一份研究唐代括户的重要文献 ,由文书来看 ,敦煌县在长安三年括户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李峤有关逃户对策的变通性建议在此次括户中也已被部分采纳。逃户的原籍地政府与逃户的寄居地政府 ,对于不同括户政策的态度很不一样 ;大地主在政府括户时的特别动向 ,主要不是表现在言论上 ,而是表现在行动上 ;逃户的发生会影响到原籍地的租税 ,而逃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土地问题而非括户政策本身。  相似文献   

19.
仙桃的由来     
仙桃这个地名,很有传奇色彩。它的由来有六说:一说:唐代贞观年间,回给使臣缅伯商,奉国王命令,携一只仙鹅到唐朝进贡,途径沔阳境内,不料仙鹅展翅逃遁。仓促间,缅伯高只抓住一片鹅毛。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将鹅毛进贡唐太宗,并奏日:“仙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河阳鹅逃遁,倒地哭嚎陶。上奏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听后,诚恳地收下了这片鹅毛,并回赠了一些中原特产给缅伯高。后来,人们把他鹅逃走的地方取名叫“仙鹅逃”,又称“仙逃”。久之,就由“仙逃”变成了“仙桃”。二说:明代时,因仙桃地…  相似文献   

20.
地震、核阴影笼罩下的日本,日本人,华人,西方人的众生相,仓皇与淡定,逃离与坚守,迷失与信念,有得逃与没得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