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汉刚  祝容 《收藏家》2009,(4):3-10
2000多年前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的祖先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怎样的传统礼仪与风俗习惯?河南博物院近期推出的华夏文明之源——先秦社会生活展,以历年重大考古发现为依据,结合实物与文献资料,为观众展现上古先民多彩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这里既有王朝更替、列国征战、盟会朝聘、祭祀礼乐的壮观场景,也有婚媾谒享、农工商贸、衣食住行的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2.
弭兵盟会,是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春秋史分为前后期的标志。据《左传》记载,“弭兵”的盟会有两次:一次在鲁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由宋国华元所倡导;另一次是在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向戍倡导。清人马骕评论这两次盟会的关系道:“宋前有华元而两霸之端起,后有向戍而两霸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车战文/蒿连升沙尘飞扬,战鼓雷响,戈殳林立,矢石如蝗;甲士披坚执锐,战车冲锋陷阵……这就是大型古装历史电视连续剧《东周列国》及《孙武》中特有的战斗场面。春秋时代都是乘车作战。了解车战在我国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东周列国这段...  相似文献   

4.
会盟贯穿吐蕃王朝的始终,形式上既有王朝之间的盟约,也有君臣之间的会盟,有议事会盟,也有兴佛盟誓。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唐之间涉及议定边境的四次会盟。即河源会盟、清水会盟、赤岭会盟和长庆会盟。会盟对于安定唐蕃边境有积极意义,客观上避免了战争造成的严峻后果,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春海 《安徽史学》2021,(5):121-129
在蒙古将征服高丽正式作为目标前,高丽人出于对"夷狄"的不认同,不承认"兄弟之盟"事实的存在,代之以"约和""和亲"的话语.在将征服高丽正式作为目标后,蒙古人亦不承认"兄弟之盟"的存在,而以"投拜"话语置换.正式臣服蒙古后,同盟史与高丽人在认同背景下建构的臣服史之间存在张力,他们又试图对之进行重构或覆盖.但在某些关键时刻,高丽人又会将同盟史的记忆唤起,发挥其特殊功用.  相似文献   

6.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周列国都城的城郭形态●李自智东周列国的都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周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筑城的一个高潮,当时列国纷纷大筑都城。由于各国都城所处自然环境及地理形势有所不同,其城郭形态呈现出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基本上相通的,那就是普遍都...  相似文献   

7.
《史记·曹沫传》记载了春秋时期鲁人曹沫劫持齐桓公的事迹,但其间疑点重重,後人对於曹沫其人之身份、劫盟其事之真伪、会盟前之背景以及会盟後之结果多存争议。本文从史源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曹沫传》的材料来源加以考查,并综合其他方面的证据,对“曹沫劫盟”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8.
十二世纪初,北宋自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涉海赴金,同金朝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燕京,今北京)的盟约,史称“海上之盟”。海上之盟是宋、辽、金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直接影响着宋、辽、金国家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评议是值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收入一篇定名为《曹沫之陈》的古兵书,主要内容为春秋初期鲁庄公与曹沫之间关于对阵用兵之法的问对,其中涉及"交地"一词。此"交地"与《孙子·九地》中的"交地"为一。"交地"本为西周封邦建国时预留在各国封疆之间的"空白"地,法理上属于周天子。平时各诸侯国可以通过"交地"进行交通往来,但却不能任意占有。春秋时期,周王对诸侯国的约束力下降,先王之制失效,列国争相扩张,蚕食土地,"交地"不仅是列国争夺的对象,同时也是各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交地"在本质上和传世先秦文献中的"间地"、"郤地"或"隙地"并无二致,只是在不同语境下的称谓差异而已。因此,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疆界并非都是错壤而处,封疆之间也存在着"间"、"隙"、"交"地这样具有一定宽度的中间区。  相似文献   

10.
分野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天、地、人”信仰秩序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本质是建立起天秩序与地秩序之间的映射对应系统, 这里的天包括天体、星座、气象、时间等, 而地也极为丰富, 可以是大的区域、列国、州、郡、山脉、河流等等不一而足, 但最为常见的是天体与列国、州郡的对应关系。本文对分野与行政区划关系进行了考察, 发现分野思想的发展虽然依托于行政区划体系, 但西汉以后与行政区划之间逐渐疏离, 进而成为远古信仰秩序思想的象征。究其根本: 建构信仰秩序系统是分野之实, 而形式的繁杂与混乱, 并不为皇权拥有者所重视, 乃分野之虚。  相似文献   

11.
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叶文宪教授长期潜心于东周列国历史文化和先秦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去年他策划组织了一批治学严谨、有较深造诣的研究区域历史与文化的专家,编了一套深入浅出,便于大众阅读的《东周列国探秘丛书》,共十一部。他所著《吴国历史与文化探秘》,近20万字,作为该丛书的第一部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07年5月出版。现对该书作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2.
春秋宗妇鼎铭文中的“王子”是姓氏;列公意即列国国君;宗妇是指同姓大夫之妻;(郡)馨的称名形式是“父国名+本姓”,指代(郡)国的馨姓女子.宗妇鼎铭文大意是:(郡)馨——她是王子姓的列国国君的同姓大夫之妻——作器保治(郡)国.列国和(郡)国过去没有引起学者的注意.对于宗妇鼎铭文的考察,使我们开始关注到这两个侯国.列国位于战国邯郸附近的列人地;(郡)国先位于陕西鄠县,后迁至蜀中的临邛.它们的姓氏分别是王子、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东周包含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是邦国林立的特殊时期,各个诸侯国家各自为政,在《周礼》中记载的"凶礼"以及"荒礼"都明确地记载了周朝各个宗主国以及诸侯邦国之间相互救助的礼仪,儒家以及墨家等各个诸子学者思想包含了诸侯邦国之间救助的内容。在春秋的记载中,也表明,不仅仅邦国之间进行过各种盟会救助以及签订盟约救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救助实例,比如泛舟之役。即使在天下大乱的春秋时代,邦国之间灾害的救助也往往难免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可是救灾扶困的事实也表明了即便礼崩乐坏,维系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道德也依旧存在,国家之间的救助多少都减轻了受灾民众的苦难,这为现今我们缓解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三朝北盟会编》传本及其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梦莘(1126—1207年),字商老,江西清江县人,绍兴年间进士,先后知湘阴、宾州,官至南安军教授、广西转运司主管文字、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梦莘“耽嗜经史”,“恬于荣进”,一生虽转官各地,然其志趣在著述。平生著述颇多,有《集医录》、《集仙录》、《集仙后录》、《读书记志》、《会录》、《北盟集补》等,今皆不传。传世者仅《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百万余字。所谓“网罗旧闻,荟萃异同,为《三朝北盟会编》,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讫绍兴三十一年,上下四十五年,凡曰制敕、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叙、碑志,登载靡遗”。《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会编》是南宋野史中之佳作,其地位仅次于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相似文献   

15.
《史記·曹沫傳》記載了春秋時期魯人曹沫劫持齊桓公的事迹,但其間疑點重重,後人對於曹沫其人之身份、劫盟其事之真僞、會盟前之背景以及會盟後之結果多存爭議。本文從史源分析的角度入手,對《曹沫傳》的材料來源加以考查,並綜合其他方面的證據,對"曹沫劫盟"這一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16.
楚是春秋战国时代在江汉地区崛起的泱泱大国。其疆域之大,版图之广,居列国之首。楚国势力鼎盛时期,东至海边,西界巴蜀,南有九疑、苍梧,北达伊、汝、颍水之滨,观兵周郊,问鼎中原,南中国几乎尽为所有。豫南一带,包括今河南省的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区,当时属于楚之北域,是楚与中原之间的交通纽带,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文化体系,通过这里得到相互影响、彼此渗透和交流传播,从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在研究楚文化时,应当注意到豫南的重要历史地位,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宽重 《文献》2003,(2):98-112
一、前言 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是记录两宋之际徽、钦、高三朝,宋与辽金关系与政局发展最重要的史料,与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同为研究南宋初期历史最重要的史料.对于徐梦莘的生平事迹与《三朝北盟会编》版本源流、史料性质及价值等,宋史学界长期以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①宋史前辈邓广铭教授,多年来更是倾力搜集《三朝北盟会编》不同版本,与他的高足刘浦江教授进行长期的整理与研究.他们所编辑、点校的《三朝北盟会编》本也告完成,正联系出版中,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部重要典籍未能顺利出版,使广大的宋史乃至国史研究者未能充分利用此一整理成果,也让邓、刘两人长期投注的心血未能落实,实为学界憾事.  相似文献   

18.
张其凡 《史学集刊》2008,(3):121-123
一、缘起 1935年至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第二、三分册,刊出陈乐素先生大作<三朝北盟会编考>,约16万字,考订<三朝北盟会编>一书甚详.此篇大作成为陈乐素先生的代表作,迄今享誉宋史学界.此篇长文后收入先生的论文集<求是集>第一集,1986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如今,遑论<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即或是<求是集>第一集,也已难觅到了.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6世纪之间,在印度列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纷争之中,佛教诞生了。佛教在佛陀佛教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走向多元化,并走出了自己的诞生之地,流传到世界各地,拥有了大量不同肤色的信徒,随而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教义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5-6世纪之间,在印度列国时代百家争鸣的纷争之中,佛教诞生了。佛教在佛陀佛教时期呈现出与众不同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走向多元化,并走出了自己的诞生之地,流传到世界各地,拥有了大量不同肤色的信徒,随而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的教义对佛教徒的生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