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屋     
阿公死了,老屋要拆了。这消息突如其来,倒使我心中有几分不舍。儿时,我曾经在老屋前面的空地上与小伙伴们玩耍,但我却从来没有进过老屋,总是嫌它太黑太阴森。而现在,我却突然想到老屋里去看看,就算是为一位即将远去的老朋友送行。我来到老屋前,门半掩着,时间和蛀虫在上面留下了沟沟壑壑。这是记录着沧桑的文字,我永远也读不懂。门的两边各有一扇窗,古老的木框和后来才配的玻璃显得很不相称。生锈的铁栓,粗糙得扎人的手。老屋没有高墙深院,处处气魄;不是名门豪宅,重重显赫。它实在太简陋了,以至于我曾经那么不屑一顾。穿过灶间,走进堂屋,一下…  相似文献   

2.
祁县的化积淀真是浓厚得很。2000多年前战国大夫祁奚在自己的这块封地上留下了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的举贤之道,如今祁县又以众多的古建遗存而被列入国家历史化名城。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称奇不已的古建筑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乔家大院了。  相似文献   

3.
远逝的老屋     
那是六年前一个夏日的周末. 下了车,在公路边的堂兄开的小商店落脚片刻,侄儿侄女们就像送新人入洞房似的,簇拥着我和老伴来到老屋.性格内向的哥哥手捧只大灯泡走在后边,默默地,脸上挂着微笑.老屋变了,院子的东边添了个小厨房,屋内墙壁刷得雪白,泥地铺设了红砖,顺墙安放了桌椅柜子,窗上换上新帘,门上挂了珠珠帘儿……我心里好不激动!听哥哥说,老屋墙皮斑驳脱落,侄儿们刷不好,是他绘画似的边抹泥边粉刷的.哥哥年近花甲,且多年与庄邻外出打工,可以想象得到,收拾老屋的工夫是怎样挤出来的,为了让我们住得舒服啊!  相似文献   

4.
为老屋喝彩     
每每独步于乔家大院那幽长的甬道时,微风轻拂,光影摇曳,总会油然而生一种不知名状的心绪来,崇仰?自豪?抑或兴奋,还是感叹?真有几分理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5.
<正>在尺子一米一米地丈量下测出的不仅仅是房屋的构造和结构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历经4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措高村房屋的致敬看着这白色的木片的屋顶还有被烟火熏黑的梁柱以及闪亮的地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岁月流逝的痕迹这也是每一栋房屋最美丽的地方措高村的房屋是林芝地区传统的藏式民居,这里的民居多独院式,由居室(兼厨房)、贮藏间、牲畜间和外廊、厕所等组成。居室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室内以炉灶为中心,周围布置床和其他家具。建筑内每层高2~3米,一般有一至两层。因为措高村属于林区,这里多雨,所  相似文献   

6.
江南的三月,杂树生花,莺飞草长,春意盎然.我乘双休日与学校美术系的几个学生结伴,一同去了永嘉县最北边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林坑村采风.早就听说那里山美,水美,是典型的浙南山区村落,只要用三、四个小时就能到那里.可没想到一路上不停的转车、行路,再加上山路崎岖窄小,车又颠簸,搞得人十分疲惫.临近村庄时,车子一拐入山口,远处就出现了一群镶嵌在青山绿水中、错落有致的浙南山区民居.它们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一路的疲惫也好象被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相似文献   

7.
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的阿布老屋建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5年),大门像一张阔嘴,张扬地对着青古街。当我们踩着柔和的阳光慢慢踱进它那有着370年历史的大门时,身后突然响起一个老者的吼声:"你们做啥子?你们是哪里来的?啊?这里不能随便进来哟。"78岁的藏族老人阿布用云南话连珠炮似的喊。他就是这个屋子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成功后,贵阳经济发展虽然缓慢,还是有一些新兴商业出现。主要商业区,建起了一批二三层楼的仿西式的楼房。德国商家谦和号、德和公号,美商飞轮公司和福特公司在贵阳开办了代理处。民国19年(1930年)各行各业同业公会先后成立。民国20年(1931年)贵阳县商会成立,有2200多家商户在它辖下。  相似文献   

9.
那夜,老屋入了我的梦! 梦里破碎的砖瓦像被施了魔法般,时光倒退,老屋重新出现在我的眼前,没有昔日那大大的拆字,也没有缺失的砖瓦,我的老屋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0.
地方的文化特征为房屋建筑的风格提供了依据,而经济的发展又为修房建屋提供了可能性,到了明清时期,由于贵州经济的发展和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形成了自己的制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雁 《江汉考古》2001,(2):91-92,88
郑万琅老屋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新滩桂林村二组,面江而建,海拔高程105米,清代建筑.是国家确认的三峡地面文物保护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秦淮河畔是南京古文明的摇篮,历来是古都南京的传统住宅区。自东吴至清末,不仅历代金陵王公贵族、商贾名流宅邸聚集,而且一大批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生命价值的才人也荟萃于此。其中仅目前仍然可以看到的就有著名的王谢古居、梁武帝故居、沈万三故居、吴敬梓故居以及秦大士故居等。这些故居,尽管许多已是风烛残年,“九十九间半”风华不再,但仍然掩盖不住一派大家风范,如秦大士故居;还有的虽早已圮废,但由于原主人在历史上崇高的地位,因此在秦淮风光带规划中,被选择耗巨资复建,总算留给世人一点依稀的念想,如吴敬梓故居。故居重现恍若隔世在历…  相似文献   

15.
16.
张影舒 《丝绸之路》2013,(4):108-109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旨在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并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范式与研究视野,开创了一代风气之先。本文拟就李济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研究背景,对其著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