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拥有三项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复杂的城市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让杭州必须整体考虑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的发挥和利用。文化生态理论将杭州的文化发展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场域,需要全面考虑三项世界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遗产地社区间的关联,主张构建一个从整体上关照三项世界遗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环境,使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对伦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总结分析,杭州可以从整体统筹文化和遗产资源、在地方遗产保护法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赋予不同类型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价值定位、设计好城市景观线路等四个方面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
历史城市,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城市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城市保护也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但历史城市的保护不仅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其中的建筑遗产由于在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性能等方面通常不及新建建筑,还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这种负面影响又转而成为城市遗产保护中的不利因素。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已经愈发显著,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对城市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在所有的城市当中,历史城市又尤为脆弱,需要在遗产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遗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借鉴英格兰在处理气候变化与城市保护关系时的理念和措施,对我国历史城市的气候变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国内外大背景下分析杭州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而理清杭州地区在不同时期对工业遗产保护、研究与利用方面已做出的成果和仍未深入的研究领域。总体来看,目前杭州工业遗产已进行了细致地普查,保护和立法也较为完善,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探讨有较多涉及,如围绕旅游体验、创意园区和景观设计等角度对杭州工业遗产进行利用,但从文化遗产学或建筑学视角出发,基于杭州工业遗产和工业建筑本身的体系、价值、特点和区域背景研究较少,加强此方面研究可以明确杭州近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受控制的高速发展给城市遗产保护带来严重威胁。针对此种状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城市历史景观(HUL)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面,澳门历史城区是一个成功案例,为了应对景观保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澳门基于其独特的历史层积和景观特征,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景观管理措施和文化遗产监测等层面,对城市历史景观保护采取了众多有效的保护方法和途径,这些经验可对国内其他城市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晓 《东南文化》2016,(6):20-26
遗产运河具有文化线路的典型特征,既囊括了种类繁多的遗产类型,同时具有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相加的特征。运河遗产在申遗的过程中尽管是以遗产点、段的方式申报,但是鉴于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遗产特征,其"统一体"和"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之和"的遗产特征便不得不强调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其保护方法。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遗产保护要以整体性保护思路为指向,在强调运河遗产历史层积"原真性"和历史地区环境"完整性"前提下,使遗产保护行为能应对当代变化,并实施"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是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丛书以我国现有各类建制市为单位设卷,既记述每座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又从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建筑、交通、教育、历史遗产保护等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展望发展远景。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40余个城市参与了丛书的编写工作。现已出版《哈尔滨》、《重庆》、《杭州》、《成都》、《盐城》、《扬州》、《常熟》、《张家港》、《吴江》九卷。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护历史城市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管理,人们在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夹缝中,通过建筑单体和历史街区的分级保护为遗产工作划定了界限,然而这种方法却忽视了城市尺度上的整合。历史城市如何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传承至今的文化特征,使其在世界城市中脱颖而出,至今未有共识。2005年,UNESCO提出城市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建筑不老,遗产永恒首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5(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于8月28—3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是我国首届"国际建筑遗产保护博览会",以国际化、专业性为特色,意义重大。来自中国、美国及欧洲各国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众多实力雄厚、类型多元的单位参展。展会不仅有精彩的保护成果展览,更有前沿和高含金量的学术论坛,同时也展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攀枝花市因工业而建,因工业而兴,留下了许多工业遗产。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就是保护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也保护了这座城市的珍贵记忆。  相似文献   

10.
刘容 《东南文化》2013,(1):17-2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从产生到发展从实质来看是西方工业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延伸,存在着重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本体,轻精神文化内涵;重物质类工业遗产,轻非物质类工业遗产的倾向。当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应通过保护和营造其"场所精神"来突出中国特色。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是指它的环境特性和意义,即它承载的城市文脉和公众参与、认同。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保护的对象是其独具特色的本体和对城市与公众的意义。中国工业遗产"场所精神"营造的对象是其在新历史时期与城市发展共融的再诠释。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工业遗产的重视,保护与合理开发城市工业遗产势在必行,本文在社会符号学视域下通过分析研究兰州黄河铁桥的历史、语言景观、视觉艺术符号来展示其作为工业遗产的意义,并就此意义提出以铁桥历史文化符号为核心的保护再利用模式,具体举措如下。建造多模态主题文化展馆,打造以铁桥文化元素为中心的旅游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等,以期可以形成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引开发的良性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小道系统属于国际上历史文化小道范畴,它是一种文化遗产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有效的公众参与系统。小道连接着公众和大运河文化,其发挥其功用的过程,本身就带着公众参与的性质,同时公众的广泛参与又能不断拓展遗产小道的功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小道的建设是基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而进行的一项积极的创新性尝试。  相似文献   

13.
李洁 《旅游纵览》2013,(12):219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蕴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量信息。保护好这些遗产是城市自身现代化的需要,继承与光大这些遗产,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从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对策。一、凤凰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凤凰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后,特别是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世界遗产预备名录以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雅典宪章》作为第一份有关历史古迹保护的国际性文件,除对保护技术问题的探讨外,为后续在遗产领域“阐释”概念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1957年美国学者弗里曼·蒂尔登首次提出阐释定义和原则开始,到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遗产阐释与展示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到发展,其内涵外延也随着遗产概念与保护理念的延伸而不断拓展。遗产的阐释与展示自诞生以来就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将教育功能置于其工作的核心位置,阐释与展示覆盖的范围、发展方向也随遗产概念和新兴关注方向的演化而调整。作为链接遗产地与公众之间的重要纽带,阐释与展示既离不开对遗产价值的提炼、挖掘与再认识;也离不开对遗产周边环境的理解、对目标群体的探析、对适当方式的选择等。可以说,阐释与展示在遗产保护管理中贯彻始终,不仅链接了遗产的过去,又帮助遗产搭建了通往未来的桥梁,在遗产保护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10年间,上海、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历史保存专题,一直在致力于从传统的精英保护模式向文化上开放、经济上协作的城市遗产再生模式的转变。对比旧区改造背景下的1997年"新天地"城市再开发、到卢湾区47街坊花园洋房区的完整修复保护,直至田子坊、绍兴路街区等更为综合、参与方式更多元的城市振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趋势:不仅依赖卓越的保护和修缮技术,同时承载着各种不同价值立场的社会角色在相互接近,他们的多元共生赋予了当代历史保护的特色和意义,即如何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冲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保护和改造行动的利益共享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是人类认识水性、利用水系、发展农业、预防洪灾、开展水运的智慧体现,运河遗产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在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涤荡之后,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遗产流传了下来,它们承载着城市对文化的表达和对文明的传扬。而历史建筑则是城市的名片,它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融为一体。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中,这些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它们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延续,可以促进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以蓟州文庙为例,探究文化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建筑遗产是校园历史文脉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校园风貌特色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对高校建筑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有机更新,发挥其在传承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建设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以武汉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为例,基于对其校园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和识别,探索建筑遗产保护与更新的有效路径,可为高校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模 《沧桑》2015,(2):104-109
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其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文件的梳理,认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从历史性纪念物的修复保护到城市景观和遗址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建筑遗产的保护到历史地区、历史园林、历史城镇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考古遗产的保护到乡土建筑遗产、产业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从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到注重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反映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内涵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虽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主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国际理念,对我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才艺  段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3):50-57,109,110
文物南迁是20世纪30至50年代为保护故宫等机构文物而进行的文物大迁徙活动。这次迁徙在20余座城市留下了丰富的史迹遗产和报纸档案资料。文物南迁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期间由于战争与和平、文物价值与文化认同的变迁,南迁之举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文化意义,使得这一历史事件的遗迹可以被放到"遗产线路"的视角下去看待,并对该遗产概念的发展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