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Ap和Crompton(1998)提出的旅游影响量表,本文从经济、社会文化、拥挤程度、环境、服务和社区态度等方面实证检验了山东省的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以及对旅游影响的综合评价,探讨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之间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选取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作为研究个案,以总体态度为中介变量,构建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和支持行为关系模型,并运用Smart PLS3.0分析软件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事件旅游影响居民感知、总体态度和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居民对事件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负面影响感知对总体态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总体态度对支持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3总体态度在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说明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正负影响感知通过总体态度影响支持行为;4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支持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感知,而不是负面感知,同时应进一步关注总体态度的其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爱平  侯兵  马楠 《人文地理》2017,32(1):138-144
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影响的构成及度量方法,并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开展了旅游影响感知和居民态度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旅游对传统农业生计的影响着实存在,居民感知强烈,并且居民在生计方面的影响感知对其遗产保护态度(包括维持传统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后向影响,而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具有显著作用。未来旅游实践中需充分重视对传统农业生计的影响,积极发挥旅游在保障传统生计、提升生计输出等方面的正向作用,通过构建“观光权”入股等模式,关联居民生计与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晓云 《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以龙脊平安寨为例,从居民感知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古村落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进行研究,探讨居民主体因素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社区发展满意度及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1)居民文化认同感越强,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2)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越高,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越强。(3)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对社区发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越强。(4)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正向或负向感知越强烈,其支持或反对旅游开发的行为倾向越明显。研究还对旅游开发中古村落的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飞 《旅游科学》2004,18(3):57-64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发展认知态度的研究开始逐渐聚焦于研究尺度与研究方法上,旅游影响态度尺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开发出的一种用以测量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工具。尽管在国外它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还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在中国广西的阳朔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验证西方学者所提出的旅游影响态度尺度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杨帆  孟昕  冯冲 《旅游纵览》2022,(22):177-180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贡献率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内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国内旅游发展在不同时期有正向或负向的冲击,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呈现正向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7.
旅游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社区问题,这些社区问题与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所持的态度。该文以无锡市(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在详细的实地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衡量了马山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及对社区问题的重要性感知,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可信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游客的犯罪侵害风险感知研究——以印度国际游客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担心受到犯罪侵害,不但会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了解游客对犯罪侵害的心理反应,探讨旅游侵害风险感知形成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到访印度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机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印度的国际游客认为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亚洲人明显有较高的防卫行为倾向。观光游客比商务游客感觉受侵害风险更高。旅游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旅游风险意识及旅游信息在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关系间具有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民族旅游地居民支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文整合社会交换理论和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构建了社区增权、居民公平感知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持关系的概念模型.以新疆喀纳斯社区的3个民族村落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收集363份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增权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和可持续发展支持,社区增权是实现旅游公平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公平感知在社区增权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间起中介作用,公平法则是居民参与旅游交换的内在机制;公平感知正向影响居民可持续发展支持.研究发展了居民感知和态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方依附感原理的景区旅游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三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景区旅游竞争力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景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基础,从人本主义的微观认知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然后以地方依附感原理为基本研究视角,阐释了旅游意象与旅游地点感、地方依附感原理下的景区竞争力的本质与关联机制,构建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旅游开发给乡村旅游地带来了深刻影响,作为东道主的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情感和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文章从个体心理角度,通过对婺源34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内归因对积极应对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对剥夺感的中介效应和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内归因对积极应对行为有正向影响;②相对剥夺感在内归因与积极应对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③自我效能感负向调节了相对剥夺感和积极应对行为的关系,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居民,其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行为的负向影响会被削弱。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归因方式、相对剥夺感、应对行为的关系研究,也为乡村旅游地社区治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通过对国内旅游地居民感知和态度文献研究的梳理,从探究国内学者对旅游影响下的旅游地居民感知入手,并分析影响旅游地居民感知的因子,继而总结国内学者对居民感知做出解释所运用的相关理论,以及测量居民感知所用的方法和量表,最后依此提出对国内旅游地居民的感知研究的相应展望。引言随着旅游开发给旅游地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不断显现,作为旅游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其感知与态度对旅游地的发展、旅游  相似文献   

13.
许娟  程励 《人文地理》2020,35(6):149-160
社区对旅游的满意度评价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测维度。而对满意度影响的相关研究通常采用线性因果模型展开,对其复杂性关系研究不足。本文采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构建了以人口统计学、旅游共享感知、社区归属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居民旅游满意度复杂理论模型。选取成都市三道堰所辖惠里社区和青杠树村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了18条高旅游满意度和13条低旅游满意度因果组合路径,发现高水平和低水平旅游满意度的前因变量具有异质性和复杂性,其在不同的旅游满意度预测中可能产生正向、负向影响或不出现,并且没有一个单一因素导致高或低水平居民旅游满意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组合可以实现旅游满意度的高分或低分。  相似文献   

14.
马紫蕊  杨勇 《旅游纵览》2015,(3):193-194
居民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复杂的旅游行为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上海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上海市居民的旅游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其旅游行为特征,并针对上海居民旅游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不仅可以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上海居民旅游市场提供参考依据,而且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方感已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的地方感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但关于重大外部事件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以湖南崀山为例,通过设计量表以测量世界遗产申报作为外部事件对社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世界遗产申报使居民对崀山有了全新认识,并对地方认同、地方依赖、自然环境感知和社会文化感知等4个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对待申遗和旅游业的态度不同,但总体上世界遗产申报强化了居民的地方感,提高了其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期望和支持度.  相似文献   

17.
论古镇旅游开发的五种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大悟  郑世卿 《旅游科学》2010,24(4):60-65,76
本文分析了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必须正确把握的五种关系,即共性与特色、传统与当代、挖掘与创新、居民与游客、观光与休闲,涉及对资源的认识、对产品的定位、对社区的兼顾和对产业的发展等方面,为古镇旅游开发提供了系统理论支撑。旅游开发必须对这五种关系进行深度思考和正确把握,才能实现古镇旅游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栓成 《旅游纵览》2023,(5):40-42+47
对辽宁省大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4个方面探讨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居民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正面感知明显,尤其在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项目、提高生活质量、完善生活环境、增强居民法治意识方面更为明显,总体利大于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影响差异,提出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敦煌市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对敦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做了初步分析;深入调查研究了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结果表明,目前敦煌正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成熟巩固阶段”;敦煌市区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并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有矛盾的支持”、“热爱”、。现实主义”、“顾虑”和“憎恨”等5类群体,但后两类居民所占比例很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的感知及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敦煌市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20.
宋鹭  勾荣金  姚洪肖 《风景名胜》2021,(1):0349-0349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对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山地旅游作为集聚观光和健身的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户外旅游的首选。双乳峰山地体育景区不仅代表着贵州省景区建设的水平,更以其宏伟秀丽的山地景色以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但是,由于山地地势崎岖、气候变幻莫测、植被复杂多样等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山地景区频繁发生的旅游安全乱象,山地成为旅游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山地旅游安全管理也更为困难。安全问题作为旅游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以及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基于此,本文着重论述双乳峰山地体育旅游安全管理,以期为双乳峰山地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