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649年11月,清军尚可喜、耿继茂部攻占广州;次日,清军孔有德部占领桂林。永历朝统辖下两广的两省会一夜之间沦陷,让称帝四年的永历帝朱由榔不得不离开梧州,逃亡南宁。至此,根基已失的南明永历朝无所倚傍,在几番交涉之后,占据滇、黔两省的原大西军,决定奉南明永历为正朔。1651年2月,原大西军统帅孙可望派兵五千人"入卫"南宁,并提议,以其大营所  相似文献   

2.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宁远总兵吴三桂打着为君父报仇的旗号引清军入关,从此,清军控制了渴望已久的山海关,长驱直入。占领北京、挫败李自成、击跨张献忠、覆灭南明弘光、隆武、永历诸政权,进而完成了清朝入主中原对全国的统一。如果没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事件的发生,清军绝不会如此顺利地在月余内占领山海关并进取北京。就此而言清军入关与进取北京确乎有某些偶然性。但有人夸大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作用,甚至把清军入关  相似文献   

3.
顺治十四年(1657),与云南农民军领袖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南明永历帝,面临清军大举进攻,情势危急.郑成功为扭转抗清局势,配合西南李  相似文献   

4.
1644年,清政权在北京建立,之后在继续和南明、李自成农民军进行的三方面角逐中,取得了初步胜利,乃于1645年初,命在陕西的豫亲王多铎率所部“相机即遵前命趋往南京。”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扬州战役是清军渡江前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关键性的胜利。史可法被俘遇难,南明四总镇及左良玉部的溃降,导致南明沿江防线的全面崩溃,福王被擒,宣布了南明王朝基本结束。因此扬州战役在清初历史上成为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六种明末清初福建地方抄本文献叙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宝川 《文献》2001,(4):165-176
明末清初,南明唐王即位福州,建元隆武;清军入闽,以郑成功为主的福建各地抗清斗争此起彼伏;清廷全面厉行海禁与迁界政策,福建沿海居民背井离乡,无处求生;耿精忠在福建叛清,福建再次陷入战乱.  相似文献   

6.
王刚 《沧桑》2008,(5):26-27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北京失陷,崇祯帝自杀。五月,福王朱由崧先监国后称帝,在留都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仅过一年,这个政权便在清军打击下灰飞烟灭。弘光政权的建立和迅速败亡,对明清两代政权更替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隆武政权在南明诸政权中最有作为并最具中兴胆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 ,不仅制定了系统的中兴战略 ,而且千方百计付诸实施。可惜 ,这一战略内受制于闭关自守、画地为牢的福建地方实权派郑芝龙 ,外遭到相对强大的清军全力攻击 ,最终在双重压力下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8.
明末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及连年自然灾害,促使农民大起义暴发。李自成农民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后,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随着全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急剧变化,农民起义军由原之反对明王朝统治转为联合明宗室所建南明政权共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9.
公元1644年10月清王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这39年中,各地有组织的武装抗清战斗此伏彼起。在1652——1661年间西南和沿海地区出现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以郑成功和李定国为代表结成的“郑李联盟”起着重要的作用。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是明朝中央政权土崩瓦解,南明的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相继覆灭;另一方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先后遭到重大挫折,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其他地区和沿海分散的抗清武装未  相似文献   

10.
图片欣赏     
哈雪  姚胜祥 《文史天地》2014,(10):F0004-F0004
永历皇宫位于贵州安龙县境内。明王朝崇祯皇帝死后,朱氏皇族广东世袭桂王朱由榔自立为南明永历皇帝,1652年,在安龙设立行宫,作为指挥抗击清军的行都——“永历皇宫“。该宫毁于清朝同治年间。现在经过政府拨款重新修建,2006年正式对游客开放。  相似文献   

11.
110多年前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完败告终,有人认为清军是输在武器装备上,也有人认为是败在清军训练弛懈、指挥无方上,等等。其实,回眸再看,当时清军的全线崩溃以及战争的最终失败,与清政府正式宣战前,因外交幻想而陷入“外交陷阱”有极大关联。  相似文献   

12.
正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中央王朝土崩瓦解。明军叛将吴三桂(明山海关总兵)引清兵入关,借追剿"流寇"之名,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中原。"流寇"李自成、张献忠分别建立的大顺、大西政权,亦无法抵御清军攻势,败退江南。而江南地区明朝宗室诸王又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政权,均以"正统"自居,力图恢复大明江山,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政权在清军及叛将的围攻之中迅速覆灭,唯有永历政权坚持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势力最盛之时,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符合当时的形势,也表达了对政权"永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4.
1650年1月,清初三大藩王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带领清军进逼广州,与南明守军对峙了近10个月后,最终攻陷城池。入城后,他命令清兵屠城,致使城内近10万居民丧生。这一天,沉浸在胜利狂欢中的尚可喜忽然得到下属的报告:金光先生逃走了!顿时,尚可喜暴跳如雷,对下属怒吼道:“你们要是没有把金先生给我请回来,我就扒了你们的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明代的清军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明代的清军制度曾国庆明代的清军,亦称清戎,是朱明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维护建立在世袭军籍上的卫所兵制,防范、解决军伍空虚和军籍管理淆乱,对军伍实行清理、勾补,旨在确保有兵可用的一项大政要务。清军不啻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且还是涉及当时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安庆保卫战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当时太平天国京都——南京的安危,这个战役,是太平天国后期战史上的重要战役之一,对此问题,兹作如下的叙述与探讨.一、当时军事形势与安庆保卫战的重大意义安庆保卫战前夕,敌我双方军事形势的主要特征是这样的:长江上游的太平军,以防御代替了进攻,清军则展开了战略性的大反攻;至于长江下游,太平军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复灭了清江南、江北二大营,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是,长江上游却没有因下游的军事胜利而制止住敌人的进攻.  相似文献   

17.
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国家档案馆藏有多幅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原始地图。其中五幅为清军围攻永安州的军事地图 ,一幅为长沙攻守形势地图。结合文献记载 ,各图的绘制时间大致可以考定。在 1 851年永安北路清军驻兵总数、“古束”地名写法、长沙兵勇壕坑的实际走向等问题上 ,这些地图可订正目前流行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的清代广州城郊洪兵分布形势图,对于我们了解广东洪兵起义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载和舆图所载信息,认为F.O.931/1079号舆图最早应绘制于咸丰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洪兵进营佛岭市之后,最晚则应在九月初五清军开始反攻之前,最迟也应在九月十二日清军攻占萧岗之前。同时,依据石门"拖船"等信息,则大致可以将绘制时间推至七月三十日之前;F.O.931/1892号舆图应绘制于八月三十日清军稳定近城北郊形势之后,至九月初五日清军开始反攻之前的几天时间之内。  相似文献   

19.
1644年清军进关,夺取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在占领北京后,继续镇压农民军。随后,又接连击破在江南地区所建立的南明各个王朝,并向西南、西北地区进军,终于攻占了全国。满族贵族在征服全国过程中,推行一系列的民族压迫政策,诸如,圈占汉人土地,强迫汉人投充为农奴,严酷的“逃人法”等等。特别是薙发易服命令的发布和强制执行,激起汉族人民的激烈反抗,全国人民反抗清朝统治者的斗争,长达二十年之久。 长期的战争影响了八旗制度,使之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一些在香港的中国文化名人,纷纷逃离,回归祖国。当时茅盾先生也与胡仲持、廖沫沙、以群等人,从香港脱险,并于1942年3月来到桂林。到桂林后,由当时在桂林的中共文化战线负责人邵荃麟将在丽君路自己的住宅(文化供应社宿舍)让了一个厨房给茅盾夫妇居住。与茅盾同住一栋屋的还有金仲华、宋云彬等人。茅盾到桂林的消息在各报纸上披露后,原先在桂林的一些文化界人士:田汉、欧阳予倩、王鲁彦、孟超、艾芜、艾青、司马文森、夏衍等人,纷纷前去探望他。桂林文化供应社负责人陈劭先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