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明 《文史月刊》2012,(10):57-61
马烽从1952年春第一次来到汾阳贾家庄,到2004年1月逝世,几十年来一直与贾家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贾家庄是马烽的第二故乡、主要的农村文学创作基地。马烽在贾家庄,亲身经历了贾家庄的合作化过程,亲眼见证了贾家庄的发展和变化,并以自己在贾家庄的工作和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与贾家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通古斯鄂温克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独有风貌的传统婚俗文化但是随着生产生活的改变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婚俗文化有了时代特色的变化。本论文主要对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苏木的通古斯鄂温克人的传统婚俗和现代婚俗文化进行了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婚俗文化的现存状态、变迁和特点进行了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3.
婚俗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不同的表现。近代察哈尔地区移民社会居民五方杂处,但其婚俗仍未超越传统"六礼"范畴,体现出婚俗强韧的传承性;同时,由于时值近代社会大变动期间,故其婚俗也有相应的时代性变化。从该地婚礼过程与形式可见,婚俗的形成不仅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是民众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杜金峰  靳欢欢  王倩 《黑龙江史志》2014,(3):301-302,304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改变是全面而彻底的,对农村地区的婚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循序渐进,有着长期性和持续性。本文重点突出新农村建设对传统婚俗的冲击并且对未来农村地区婚俗的发展作出预测。以华县地区作为调研区域,结合部分调研数据来分析秦东婚俗所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天津市政府与社会团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婚俗进行改良,包括对旧婚俗中仪仗的整顿以及举办集团结婚活动对新婚俗的形成进行引导与示范等。这种改良对个人与家庭、社会关系、家—国关系重新建构与诠释,成为社会教化与政治认同的重要载体。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天津婚俗改良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山东新式婚俗表现出礼仪由繁到简、婚姻自主权增大、男女平等意识增强等特征,这些变化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多重作用的结果,并且这种新式婚俗对当时的山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柳清 《神州民俗》2009,(10):30-33
婚俗是婚礼仪式举行前后过程中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没有具体明文规定却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婚俗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传承、变迁和完善,虽然各地均有自己的风俗习惯。然而婚俗的体例还是基本一致的,尤其突出表现在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上。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婚俗发展的几种脉络和趋势,并且指出当前婚俗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婚俗发展的方向性问题,以促进婚俗发展与时俱进和健康向上。  相似文献   

8.
李华 《民俗研究》2016,(2):150-157
学界关于散杂居地区回族民俗文化的研究较少。山东地方镇是一个典型的回汉杂居地区,近年来回汉通婚频繁。地方镇的回民婚俗表明,散杂居地区的回民婚俗,一方面包含了一些西北等回族聚居地区和当地汉族婚俗的共同性,一方面又与两者的婚俗有所不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散杂居地区的回民婚俗,这种民俗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郑尤 《神州民俗》2007,(11):12-14
婚俗是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形成的,必然反映了诸多深层文化内涵,用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武汉地区特有的“调戏爹爹与儿媳”婚俗,不仅对传统婚俗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西藏婚俗是西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十分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体现出了藏民族独有的宗教观、民族观、生活观。藏族婚俗有旧婚俗和新婚俗之分,旧婚俗多数是双方的婚姻由父母包办。解决子女婚姻问题是父母一生中重要的责任,因此父母对待子女的终生大事都十分谨慎,在婚配过程中注重八字合对、门当户对等。在这一过程中子女是没有权利过问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许多新鲜事物涌入中国,比如城市中婚礼习俗有了变化。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本身落后封闭,与外界交流少,加之受传统因素影响深,那么婚俗仍然大多保存着它的传统状态。由于陕西三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在婚俗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项红 《神州民俗》2007,(9):23-2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土家人的婚俗在保留、改变了其传统婚俗的同时,也受到汉民族婚俗文化的影响。文章简要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岩松坪村的特殊婚俗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人们无不以各种形式的仪式来庆祝婚礼。婚礼形式也因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从婚礼前准备、婚礼地点、婚礼服装、婚礼宴会等方面来阐述中美两国婚俗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各方面总结现代中美婚俗文化的融合。探究中美婚俗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障碍。当今,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美国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通婚数量近几年也一直在增加。因此,了解两国不同的婚姻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婚姻是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丝绸之路》2013,(22):12-13
由于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殊地理位置上,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俗文化中既保留了中原传统婚俗礼仪,又兼容西域少数民族的婚俗习惯,从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婚俗文化。从保存下来的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可以详细了解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婚嫁礼俗。  相似文献   

16.
一、特殊婚俗 笔者曾于《九和镇的宗族与民俗》一文的婚丧喜庆习俗中,对鬼婚这一特殊婚俗作了简要介绍,现据嘉应学院客家学院房学嘉教授的指点对该内容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威 《丝绸之路》2010,(10):52-53
回族婚礼作为一种回族民俗文化,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就新疆回族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作了简单分析,并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回族婚礼个案来探讨新疆回族婚俗在现代化中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晓哲 《沧桑》2014,(4):121-123
关中西部民间婚俗中沿用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传统的"六礼"仪式,喜庆热烈的婚俗既表达了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渴求和向往,更有对封建宗法文化的保留和尊崇。严格分明的程序礼仪,长幼有序的尊卑秩序都蕴含着尊崇血缘宗法关系的特点。考察关中西部民间婚俗的宗法制特点,对于剖析家庭组织的发展流变,促进现代社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艳 《民俗研究》2005,(1):154-162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婚俗,对了解和认识历史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宋代处于封建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呈现出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相当活跃,作为社会生活史的重要问题,婚俗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论著不少。  相似文献   

20.
地处西北的兰州,婚俗本就别于华北、沿海以及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入民国以来,在外力与内力的双重作用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这些都对兰州社会风俗的转变产生了影响,导致婚俗变迁出现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