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竹紫岩书院,又名月波书院,是建国前绵竹县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光禄大夫赵世延捐薪俸,在城北二十里张轼故居紫云岩建书院。动工于丙辰(1316年),竣工于戌午(1318年),历时两年。书院落成后,朝庭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明永乐初,将书院迁至城东一里的月波井附近。嘉靖十五年(1536年),维修时扩建,使之初具规模。明末毁于兵焚。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尹渐逵,捐薪俸在县署侧新建紫岩书院。乾隆二年(1737年),  相似文献   

2.
<正>文笔书院清乾隆二十年(1755),灵川县知县王引楷再度捐资重修"义学",并改名为"文笔书院"。旧址在今灵川县三街凤凰圩南。学员一般为十五六岁男生。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山场租,每年收租银25元。以学生自修为主,辅以教师指导。咸丰三年(1853),遭火焚毁。同治四年(1865),知县江正本与官绅捐资重建文笔书院,并改名"培英书院"。院宽6丈,深20丈,内外讲堂各1间,有前后廊房。经费来源于学田租谷和租银。光绪二十六年(1900)停办。后曾为三街镇爱华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汇文书院     
汇文书院位于南京中山路169号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博罗创办的教会学校。首任院长是美国人福开森,后由美国人师图尔、包文继任。宣统二年(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堂,原汇文书院的中学堂遂改称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大附中、金陵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金陵中学师生大都西迁四川,办起万县金陵中学和驻蓉分班;留在南京的一小部分师生,在金陵大学留京护校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办起了金陵补习学校、鼓楼中学、同伦中学和金陵中学。1946年,万县金陵中学和驻蓉分班迁回南京,与南京金陵中…  相似文献   

4.
<正>书院是古代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或称书屋、书斋、书堂等。古代福建书院发展历程,与福建经济、教育的发展同步。据目前所见文献记载,福建之书院,始于唐代,直到清末,福建历代所建主要书院(不计正音书院)共近750所。(一)唐代福建见诸于文献记载的书院有20多所,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一些著名的书院对后世影响极大。最早的书院是漳州的松州书院,唐景龙二年(708年),漳州刺史陈元光之子陈珦于距今漳州市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清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他在乾隆四十三年成进士,官国子监典籍。章学诚少年好学,师从王浩、刘文蔚、童钰学,熟悉明季掌故。后游京师,寄居朱筠家,学文章,读其藏书。40岁后,先后主讲定州、定武书院、大名清漳书院、永平敬胜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文书院。乾隆五十五年(1790),在武昌为湖广总督毕沅修《史籍考》,并参加编辑《续资治通鉴》。章学诚一生除钻研史学外,主要精力都从事讲学和编纂方志。他参与编纂了《和州志》、《永清县志》、《大名县志》、《亳洲志》、《湖北通志…  相似文献   

6.
荣骏炎 《收藏家》2014,(5):11-14
<正>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为宋明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和著名书院。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为当时著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所。元至正年间废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同倡捐资修复书院,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1956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它不仅是旅游胜地,更  相似文献   

7.
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南线凤凰山西麓孔家山的万松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太和书院,清雍正十一年(1733)改为敷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书院,与当时的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并称为杭州“四大书院”,对浙江当时和后世的教育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南华书院     
正南华书院初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左宗棠时任陕甘总督,十分关注文武官吏与士民子弟的求学问题,任期共倡导新建书院9所,恢复书院12所。甘州绅民集资,欲为左公立生祠,左公不许,以之兴建南华书院。解放后,南华书院改为新生机械厂,后辟为南环路。  相似文献   

9.
江万里与白鹭洲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芳 《南方文物》2006,(4):123-124
江西书院跨越千年,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坐落在吉安由江万里创办的白鹭洲书院是江西古代三大书院之一,历经600年的历史兴衰,也曾影响一时,在江西书院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一.江万里其人: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今江西都昌县林塘江村人。祖父江辚,一生隐居,教授乡里。父江烨,一生专治程朱理学。万里家学渊源,幼年在祖父所建的书馆内读书,神隽锋颖,连举于乡,后从父教,学《易经》。18岁离家,赴白鹿洞书院深造,旋游学隆兴(南昌)东湖书院,朱熹弟子林夔孙为师问学。宝庆六年(1226年),江万里以舍选出身,任池州教授。后召馆试,历住著作…  相似文献   

10.
李崞龄,字峙如(1872~1974年),山西盂县泥河村人,清末优贡.辛亥革命后,入太原优级师范,后被荐为潞安书院山长.民国8年(1919年),出任隰县知事.  相似文献   

11.
忻县中学校是山西有名的历史悠久的中学,初名新兴中学堂,其前身为清代的秀容书院。早在明代嘉靖11年(1532年),忻州即有书院(此书院之确切名称尚待查考),设于忻州州学之内。秀容书院建于清乾隆40年(1775年),地址即明弘治5年(1492年)以前州学之旧址,即旧文昌寺寺院的西边,即今城内秀容巷第一职业中学校内的戏台院、前宫院、后宫院(这三个院即原来的文昌寺院)之西的那些院子,可见地方并不很大。“文革”前住过忻中或忻师的人都还见过那个刻有“秀容书院”四个金色大字的牌楼门。之所以叫秀容书院者,因秀容乃金、元文豪元遗山的故乡,金、元的秀…  相似文献   

12.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13.
正一、建安书院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韩元吉任建安知县;宋淳熙元年(1174年),韩元吉任建宁府知府。韩元吉主政期间,导引城北橄榄坑之水入城,沿途浇灌果蔬,在紫霞洲西北侧始创建安书院,并在附近开辟了一处玉仙池,周围植树建亭,亭楣上题有"溪山一览"匾额,成为城内一道特别耀眼的文化教育风景线。宋淳熙年间(约1174-1175年),朱熹常往来于建安(即今建瓯),同友人游览了有  相似文献   

14.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  相似文献   

15.
鸣皋镇在河南省伊川县城南四十里,南望九皋(山名),东临伊水。《诗经》中有“鹤鸣于九皋”之句,九皋概即指此。镇上有个“伊皋书院”遗址,保存有大量古代碑刻和历史建筑。“伊皋书院”创建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八二年),因北宋唯心主义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曾在此讲学,所以又称“二程书院”。解放前这里的劳动人  相似文献   

16.
黄彭年(1824—1890),字子寿,贵州贵阳人。士宦家庭出身,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保定莲池书院。同治初年(1862),受四川总督骆秉章之聘入幕,参选军政。未久,受陕西巡抚刘蓉聘,入西安主讲关中书院。十年(1871),直隶总督在保定设局纂修《畿辅通志》,聘黄彭年为主修。光绪四年(1878),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聘黄彭年兼任莲池书院主持。八年(1882),黄彭年被荐湖北襄郧荆道道员,施升湖北按察使。未久调陕西,升署布政使。十一年(1890)调湖北布政使,赴任不久病逝于任上。黄彭年为官清廉刚正,勤于政事,…  相似文献   

17.
杜恒伟 《收藏家》2014,(5):53-56
<正>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史馆编修、总纂、提调,典试福建、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其间为官廉正,也因此得罪了很多当时的权贵,三年后遭诬陷而被革职。此后即游历各地,先后任教于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应曾国藩邀请,赴扬州书局主持校刊《十三经注疏》。何绍基作为清代晚期的知名学者、书家,其复杂的经历和广泛的交游,都足以使他成为研究清代晚期学  相似文献   

18.
凤山书院     
正山西省太谷县凤山书院创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经150年兴盛不衰,是清代太谷办学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所书院,为科举时代太谷县享有"省内人文之冠"的盛誉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初,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背景下,凤山书院改制为新式的高等小学堂,揭开了太谷县近代教育的序幕。吕崇谧创办凤山书院  相似文献   

19.
唐河县崇实书院为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知县宋梅在其旧址添建房舍,后经过几任知县修葺,使崇实书院规模达到最大。崇实书院为文化传播及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崇实书院遗留的石碑及有关书院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当时崇实书院学习的规定和书院建设的制度。这对研究古代书院制度、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台江系苗族高度聚居的县。其近代学校的发展,始于清朝雍正8年(1730年),终于民国38年(1949),前后经历291年的历史。 1729年以前,台江没有学校,苗族群众均为文盲。1730年,清政府始在台江城内创办第一馆义学,专为苗族富家子弟学习汉人文字和礼仪而设;不久又创办了台辰(又名拱辰)、三台2所书院及几馆义学。1751年,台江奉令撤掉所有义学。1856年,两所书院不幸毁于战火。1877年,重修三台书院并更名为台阳书院。1891年,创办义学32馆和莲花书院。1906年到1910年,共发展小学堂8所。1912年到1919年,创办国民学校14所。1920年到1929年,全县学校瘫痪,师生流离失所,各自奔命。1930年到1935年,恢复国民学校12所。1935年到1949年,乡中心国民完小发展10所,县中学1所,还办了师资培训,个别的地方试办了民众和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