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九霞 《民俗研究》2023,(4):117-123
现代旅游发展是否有助于遗产保护,始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旅游带来的商品化效应,可能会对地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另一方面,旅游也可能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压缩的文化遗产提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田野调查与多案例比较,可以发现现代旅游可为文化遗产提供发展的条件、资金的支持和价值的普化。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力量,将面向过去的遗产转化为创造美好未来的动力,使遗产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其自我表达的方式,从而实现旅游的文化遗产化。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双向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遗产的精神引领与文化凝聚作用,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各种非物质形态,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旅游模式渐成热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应充分认识其旅游价值,正确评估其旅游资源,避免过度物化包装,突出遗产的文化品质,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应始终不变,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给遗产保护与遗产地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旅游业对维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价值,对社会、当地群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影响,也给当地遗产设施发展与保护带来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致力于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弘扬工作,开创有前瞻性的旅游业,承认文化多样性原则,强调旅游业在促进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其创意城市网络主推的"善行旅游",严格遵循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原则,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纪念碑、历史建筑、国家公园、博物馆等各类景区定期评估,提升公众关于新旅游产品及旅客稀少遗址的意识,提升参观者体验感受等多种行动,改善人群福利,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遗存的有效载体。目前,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工作陷入了一个发展瓶颈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强化对文化遗产的管理规划,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该类景观体系的聚落、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属性方面。不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聚落属性在结构、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从本质上说,是人地关系和地域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些风格各异的聚落,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产品中的亮点和看点。社会交往活动以某种表现形态参与到农业文化遗产中,如乡村戏台是居民逢年过节、迎神赛会时进行交往和看戏的地方,形式多为宗祠戏台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遗产资源,对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断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资源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力途径,故本文试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宏观战略制定、旅游项目设计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15,(2):37-38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方式。旅游研发的历史效应必定会包含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应用。通过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资源属性的关联处理方面找出保护及旅游研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民族文化遗产的活体方式。旅游研发的历史效应必定会包含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应用。通过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资源属性的关联处理方面找出保护及旅游研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科学和艺术文化价值,是极为重要的旅游基础资源。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趣日益浓厚,各种文化遗产深层次开发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发文化遗产旅游不但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缓解遗产保护经费的不足,而且使人们受到深刻的教育。获得丰富的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开发特色专题旅游产品,推动江苏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重要文化联系成为旅游的核心体验,世界遗产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收益。郑州正在加紧国家中心城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门不断发展,为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和挑战。文章对郑州市两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国际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状,提出基于自然与文化解决方案的遗产旅游资源管理战略:遗产旅游资源管理应以自然遗产资源和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以公益导向为目标,以智能、高效和活化技术为手段,建立个人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政府分区级评估和动态监管、利益相关者多方参与的遗产旅游资源战略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在保护遗产基础上的合理利用,发挥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石窟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文化遗产价值意蕴丰富,对提高国家软实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化时代要有效提炼云冈石窟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以期更好地弘扬优秀文化,发展云冈旅游。现从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当前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由此探索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活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遗产价值是遗产话语和实践的核心议题之一。由专家主导的权威遗产话语体系深刻地影响了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实践。旅游作为遗产利用的方式之一,与遗产保护呈现出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两者从各自学科的价值观念出发,阐释了对原真性——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的理解。遗产领域更强调对遗产客体(物质遗产本身)的保护,旅游领域则更关注主体(在地居民和游客)的实地体验。遗产的建构或遗产化,往往与建构的文化真实性、地理原真性或历史连续性的社会想象联系在一起。伴随着"遗产热",不同利益的群体逐步介入遗产旅游决策,对遗产价值进行多重的阐释。对遗产的表征性和建构性及其背后的"遗产政治"(即遗产与权力、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等关系)的关注,推动了批判遗产研究的兴起。站在文化遗产本体的角度,对于特定的文化遗产类型来说,特定程度的再利用本身意味着或至少有助于其功能意义上的一种延续,本身可以视为"保护"其价值内涵的方式之一。不同行动者的功能角色与行动作用的对立性是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过程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包容的遗产价值观,是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协调发展的首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红罡 《旅游科学》2005,19(3):74-78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部逃脱不了这样的一个发展模式:遗产被“发现”、被包装后推向市场,开始走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起到了地区经济的带动效益,但最终又不免陷入“过度商业化”的困境。本文总结了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动态过程,通过旅游开发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化,对遗产资源开发的商业化作了理论阐述,提出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路径”依赖的假说,并建立遗产地旅游商业化发展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文化和旅游融合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真实性是其核心问题。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中,由于真实性被局限在一个偏向于本体、原状、过去、历史价值的视角中,旅游的商业利用与遗产的真实性保护产生了分歧。另一方面,旅游研究领域中也存在真实性问题。国际遗产思辨研究和旅游研究成果显示,参与文化遗产(物质与非物质的)旅游活动的人也在相当程度上参与了文化遗产价值的构建,而他们在文化遗产旅游中的体验是融合文化遗产和旅游中两个真实性的理论基础。"主观真实性"是其中一种可能的真实性理论融合方案,这种建立在"以人为本"理念上的真实性概念,可以更好地阐释在旅游活动中人与遗产本体的互动关系,从而将文化遗产和旅游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陈慧英 《旅游纵览》2023,(1):112-114
我国乡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与当代价值进行分析,其次从乡村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与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独特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合理利用乡村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提高游客体验感五方面,提出乡村地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在意涵上要从两个方面深化思想认识,丰富人与遗产关系的内涵。一是从主体(人)到客体(文化遗产),做到人正确对待遗产,包括理性认识接受遗产、积极保护传承遗产、努力发展创造遗产三个维度;二是从客体到主体,实现遗产为人服务,服务人的素养提升、文化生活、精神需求。基于文化遗产文化性、聚合性、创新性等鲜明属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对人所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的目的主要是坚定文化自信、筑牢共同体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幸福指数。而要真正做到、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以人为本,首先必须重构文化遗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社会功能,努力兑现文化遗产的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同时还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文化创意、广泛运用新科技等方法、渠道和平台,推动文化遗产内涵活化和向文化资产、文化资本转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旅游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然而非物质遗产开发、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这不仅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产生了阻碍作用,而且还会降低文化旅游价值,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本文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究保护特点以及原则,最后重点分析文化旅游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开发、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认识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法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国际法中关于旅游利用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国际法对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认为,国际法对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认识与态度的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到对经济社会文化影响的关注;从对遗产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保护需要的关注到对社区发展与游客精神体验需要的关注;从对待旅游利用被动、消极的态度到主动、积极的态度.我国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利用实践远未与国际法接轨,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的立法尚处于缺失阶段,因此须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立法以引导和规范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