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既是福建修志的变革时期,也是福建方志理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更新时期。彼时福建方志理论界在西学潮流、进化史观和新史学影响下,思想活跃,视野广阔,观点新颖。无论是在方志编纂实践上还是方志理论研究上,都强调有所创新和有裨实用。代表人物就是林传甲。  相似文献   

2.
傅振伦与民国方志学黄燕生在中国方志史上,傅振伦先生无疑是一位对现代方志学的建立颇具影响的重要人物。他第一个在高校开设方志学课程,也是最早撰述方志学理论专著的作者之一。民国期间,傅振伦先生主持和参予了一系列重要志书的编纂筹划,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对方...  相似文献   

3.
三部《方志学》之比较研究山东省青州市志办公室张景孔梁启超首提“方志学”这一学科名词①,为近代方志学学科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民国期间李泰《方志学》和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又名《中国方志学》)等专著的出现,无疑也是受其影响的②。李泰和傅振伦的专著代表了...  相似文献   

4.
方志内容丰富,包罗百科,与很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李泰棻1935年出版的《方志学》即提出修志须具备多种“辅助学识”,包括地理学、社会学、系谱学、心理学、经济学及其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修志之初,针对方志人物传的编撰有的写成履历式,有的写成悼词式,传主缺乏个性,形象不突出等问题,许多方志专家学者曾呼吁:要把方志人物传写得生动些,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人物的灵魂来!傅振伦先生就说过:“列传当概括生平,详其学术思想,言行功绩,如实逼真,有声有色,使读者如亲见其人,音容笑貌,跃然纸上。”门咱(傅振伦方志文存)第155页,1988年黄山书社出版)这里,他所强调的就是人物的编写方法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方志人物编写得怎样?方法上有什么发展?笔者就这个问题,翻阅过数十部县志数百个人物传。对人物传…  相似文献   

6.
方志内容丰富,包罗百科,与很多学科关系密切。因此,李泰棻1935年出版的《方志学》即提出修志须具备多种“辅助学识”,包括地理学、社会学、年代学、考古学、古泉学、语言学、系谱学、心理学、经济学、法政学及其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学家,也是中国方志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傅振伦早在青年时期就通过阅读李大钊《史学要论》一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自觉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运用到方志学的研究之中。傅振伦积极提倡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方志学的研究以及在修志工作中贯彻唯物史观。傅振伦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方志学研究大家,一生致力于方志编纂和方志学研究,方志批评是其重点着力的研究方向,造诣颇深,成就卓著。傅振伦善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方志批评,并有诸多关于方志批评的标准。傅振伦方志批评的特点体现为敢于批评名家名志、提倡经世致用、勇于自我批评。傅振伦作为方志批评大家,对中国现代方志批评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部署开展第二轮修志工作,全国许多完成首轮方志编纂任务的省市县都开始续修志书。而续修志书,首先要制订好篇目,正如李泰棻所言:“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类标题则为首要。”(《方志学》)为了给续志篇目的拟订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我国方志学成熟时期,章学诚总前人修志理论经验之大成,形成了较完整的方志学理论体系。民国期间是我国方志学理论向现代方志学发展的时期,此间最著名的方志学者有李泰(芬木)、傅振伦、寿鹏飞,瞿宣颖和黎锦熙等人。笔者对他们在方志学理论方面的成就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一代新方志的编纂到九十年代新方志的续修,表明我国当代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延续。而社会各界(包括修志界)对地方志的认识也正在经历一个由感性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志学科属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汉代,郑玄把方志视为古国史。唐代,颜师古把方志视为地理书。宋代,多数学者认为方志为历书书。清代,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地理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历史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民国间,出现了方志是“亦史亦地”的说法。对于方志的学科属性,有  相似文献   

14.
民国《夏口县志》是汉口建县后第一部志书,也是汉口建国前唯一一部志书,它全面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汉口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的地方价值。另外,该志在吸收前人修志经验的同时,纳入进化史观、民生史观以及综合文化观,志书的体例更丰富、更完备,内容更加贴进民众,关注民生、反映民情。使该志初具近代方志的雏形,备中国方志承前启后之功。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系新中国成立前兴化最晚出的一部方志,由国学大师李详始修于民国八年(1919),迄至民国十七年(1928)基本完稿,历时十载,因经费告罄而未克梓行。三年后,民国二十年(1931)李详谢世,民国三十一年(1942)由邑人魏儁续编,克底于成。李详(1859~1931)字审言,一字愧生,晚号齳叟,兴化人,清末至民国的国学大师、文选学家、方志学家,扬州学派后期代表人物。兴化李氏为明八大家(李、吴、  相似文献   

16.
首次对广西古代和民国时期方志理论要点进行较全面归纳和梳理。全文分明代、清代和民国三部分。认为,宋元是广西方志理论研究的滥觞时期,明代是广西方志理论研究的发展时期,清代是广西方志理论研究走向纵深和成熟时期,民国则是广西方志理论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7.
南京的方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梁年间秣陵人陶季直撰有《京都记》,是已知最早的一位南京籍方志编撰。隋唐时期出现官修图经,唐代江宁人孙处玄曾主持《润州图经》的编纂。南宋时期志书基本定型,建康府三修府志,其中第二部《庆元续建康志》,即根据建康人朱舜庸的《金陵事类》改编而成。由元到明,官修方志与私修方志日趋兴盛,南京修志逐渐增多,名修志人物有元代的戚光,明代的沈庠、陈镐、陈沂、李登等。清代修志达到鼎盛,修志人物众多,代表人物有路鸿休、方观承、严长明、严观、王凤生、汪士铎、宗源瀚、陈作霖、甘元焕、顾云、蒋师辙等。民国延续传统修志之风,并融进现代风尚、信息,代表人物有吴廷燮、陈诒绂、夏仁虎、卢前等。  相似文献   

18.
<正>方志的分类,大多以区域划分,亦有按编纂体例和所记述内容划分的。另外还有按载体划分的。由于的划分的标准和尺度不同,方志的种类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一统志和专志是否属地方志,观点亦不尽相同。一、地域性综合志的分类对地域性综合志,一般都按区域的层次来划分。傅振伦先生认为古今方志有通纪和断代两种,就方志所记地区范围而论,有一统志、总志、通志、郡县志、合志、乡土志、都邑志、  相似文献   

19.
我省第一届市、县志纂修工作已完成,续修工作的序幕即将拉开,修志界正在研究、总结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议论的重点问题之一,便是资料问题。有了真实准确和全面的地情资料,社会主义新方志才能很好地发挥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这本来是修志界的共识,但在修志实践中,对什么是确切可靠、系统全面的资料,怎样获得反映社会本来面目的真实资料,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做法也不尽相同,结果完成的志书在质量上也就有了差异。我作为一个从事方志事业十多年的基层方志工作人员,经过多年资料征访工作的实践,也有了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新史学”的兴起与方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方志史上,二十世纪前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其特征是在梁启超等倡导的“新史学”影响下,广泛吸收西方史学理论,与中国古代历史学一道向近代转型。进化史观的引入与运用,修志目的从资治垂训向反映一地之历史发展转向,方志内容向社会经济部类扩展,重视运用各门科学方法编写方志,提出了一些改造旧志的主张,是中国方志学发生变化的主要内容。这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在中西文化交融中对于在本土文化中形成的古代方志学批判与继承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