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封面系《汉满篆文御制盛京赋》书影。清高宗乾障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书法家。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东巡盛京(今沈阳市,清入关前在此定都,称为盛京)谒祖祭陵,缅怀先祖,感慨万端,躇踌满志,挥笔写下了盛传一时的满文《盛京赋》,并译成汉文,以汉满篆文合壁形式刊梓问世。 满文篆书初创于清太宗天聪六年(1632)达海改制满文后,是与新满文本体字,先后并出的,但体式来备。至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指授臣工,肇为各体篆字”(《汉满篆文御制盛京赋·序》)。越二十年,三十二  相似文献   

2.
乾隆八年,皇帝东巡谒陵,撰《盛京赋》,将"盛京"这一地理概念从三个方面与清代政治文化相联系:优厚的自然条件,象征着大清得自天眷;淳朴的社会礼俗,展现着满人道德风尚;肇基建都的历史,启示后人不可"忘本"。继而,皇帝通过行政体系与文教组织的渠道制造、传递诗册,促使臣僚阅读。在传阅《盛京赋》的过程中,读者的关照不仅在于文学品鉴,更在于政治意涵。整个过程展现出盛清朝廷影响精神世界的渠道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乾隆《御制盛京赋》版本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皇帝的《御制盛京赋》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因为它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学价值及艺术价值。本就《御制盛京赋》的创作背景及内容作以简介,主要阐述它的版本源流情况,相关的名人和史实也穿插期间.试图理清《御制盛京赋》版本的传承脉络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在《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2期)上看到佟永功、关嘉禄两先生撰写的《乾隆朝盛京内务府的设立》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颇有疑点,故撰此文,以求教于两位先生与同行专家。盛京内务府,又称盛京总管内务府,它是清政府在其陪都盛京所设立的为皇家服务的机构,“掌管清代盛京三旗包衣与宫禁诸事”,①隶属于北京总管内务府。关于它设立的时间,如佟、关二先生文中所言“清代官方史书及私家著述.或记述不确,或语焉不详”。②他们经过详细的论证.认为盛京内务府设立于乾隆十七年。③笔者对此也有一些看法:一、盛京包衣三…  相似文献   

5.
乾隆帝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并在盛京皇宫举行升殿大典及筵宴后,还要进行祭神活动,地点主要是在旧宫正寝清宁宫。至于祭堂子,乾隆八年盛京内务府佐领根柱等曾为此呈请王大臣定准,进行与否不见记载。仅乾隆四十八年盛京堂子重新维修后,九月十八日皇帝“出抚远门诣堂子”祭天祭神,又派随行的皇子、王等于“二十一日在堂子竖杆、挂纸、打扎板”。此堂子祭亦有萨满念祝辞请神。清宁宫的祭神活动则始终受到乾隆帝的高度重视。“国朝礼重祭神,必于正寝,兹旋故宫,执豕荐醑,一遵旧制,弗敢废也”,成为他四次东巡盛京谒陵礼成驻跸盛京期间的一项重大活动。乾隆  相似文献   

6.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6):47-50
<正>8.4清代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线路清兵入关后,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采取军政合一的办法。先以盛京(今辽宁省沈阳)为留都,以内大臣一人为留守,这位留都负责东北地区事务。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以后逐渐改由昂邦章京负责。1646年(顺治三年)在盛京设昂邦章京;1662年(康熙元年)在辽东(今辽宁沈阳)改称辽东将军,1747年(乾隆十二年)定称盛京将军,统辖奉天(今辽宁省)驻军,坐镇地方;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废,事归东三省总督兼管。盛京将军是统辖盛京地区(今辽宁大部及内蒙一部)的最高军事长官(行政长官为奉天府尹)。1653年(顺治十年),清廷始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二人。1662年(康熙元年)改"宁古塔昂邦章京"为  相似文献   

7.
满族发源于辽宁,他们的先辈在这里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清王朝.在清代用满文形成了大量文书档案.这些档案除记录政务活动外,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满族以周边各个民族的生活状态.盛京内务府是清朝在盛京设立管理盛京地区皇室事务的专司机构,它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往来文书档案,这些档案始于康熙元年(1662)止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档案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康熙朝全部用满文书写,雍正朝有个别文件是汉文,乾隆朝的大多数文件用满文书写,嘉庆朝之后满文文件的数量逐渐减少,咸丰朝以后则主要以汉文书写.盛京内务府档案记载了盛京内务府的设置及其对盛京地区皇室产业庄园山场河泡的管理、宫殿的守护陵寝的祭祀、清帝巡幸盛京的准备和东巡活动、宫中所需地方土特产品的供应等等,内容包罗万象,较为详细的反映盛京地区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目前保管在辽宁省档案馆,以稿档和册档两种形式存在.我们将从这些档案中以不同专题的形式进行整理和翻译.这些档案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公布,相信这些档案对满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乾隆朝盛京总管内务府的设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文献中,常常涉及到盛京总管内务府,但一般均习惯称为“盛京内务府”。关于盛京总管内务府的设立,清代官方史书及私家著述,或记述不确,或语焉不详,因此不无以讹传讹之事。本文拟根据近年来发掘的清代官方档案并参照有关典籍,对盛京总管内务府的设立加以考证,同时揭示乾隆朝设立  相似文献   

9.
1644年清廷入主中原后,在盛京先后设镶黄、正黄、正白三个包衣佐领承办盛京地区的皇室事务,乾隆十七年(1752年)又设立盛京总管内务府管辖三个包衣佐领,由盛京将军兼任总管大臣,主要管理福陵、昭陵等关外三陵事务、陪都宫殿、各种皇室庄园及承办各项贡赋。清朝对包衣三旗下人的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规定他们离开居住地都要向该管官请假,并规定每三年清查一次人口,称做比丁。封面书影即选自辽宁省档案馆藏同治三年(1864年)盛京内务府三旗管领下人丁三代册,册内详细登录了福陵、昭陵及三旗其它内管领下每户当差执事人、壮丁、牲丁、蜜丁的身份、名…  相似文献   

10.
盛京作为清朝的“发祥”之地,既有清初遗留下来的宫殿建筑群——盛京皇宫,又完整地保存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以及他们父祖的陵寝——盛京福陵、昭陵和兴京永陵。清朝入关后,自康熙皇帝开始举行“东巡”,谒陵祭祖,中经乾隆、嘉庆,直至道光皇帝,先后四帝十次东巡。  相似文献   

11.
佟永功 《满族研究》2002,273(1):29-34
本对清代盛京总管内务腐设置的时间、职能、裁撤等问题作了较详细考证,认为最初设置于顺治三年,称包衣佐领。乾隆十七年,根据皇帝东巡,加强对皇室事务管理需要,正式设置洋总管内务腐,作为盛京地区皇室及宫廷事务的管理机关,如同北京总管内务腐。1924年被盛京内务腐一产事宜处接管,第二年交奉天省政府,宣千清代的盛京总管内务府解体。  相似文献   

12.
钱大昕字晓徵,又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县人。生于雍正六年(1728),卒于嘉庆九年(1804),年七十七岁。大昕十岁学八股文、小学,其曾祖岐,夙精小学,祖父王炯敦以训诂音韵,能贯通大意,稍长博通经史。乾隆七年,学使刘藻吾视学江苏一载,于嘉定谓所得士,惟王生鸣盛,钱生大昕两人。①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南巡,大昕以献赋,特赐举人,又考取乾隆甲戍科(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编  相似文献   

13.
糠灯是满族先民所使用的照明用具。盛京皇宫的清宁宫内曾摆放着一盏糠灯,它是皇太极生前所使用过的。入关后,此灯也一直存放在盛京皇宫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每每东巡盛京,始终都把“恭瞻”遗物作为一项例行的制度。清代十分重视对幼帝的教育,除了学习汉文化、继承本族传统文化之外,更注重以物育子。从多位皇帝的诗篇中不难发现,糠灯是“溯述家风”的民族传统教育的一件经典实物。  相似文献   

14.
论乾隆拓改盛京皇宫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年间,社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乾隆在位期间,不但对其龙兴之地盛京皇宫不断进行维修,而且于十年至十三年增建中路东西所,四十三年移建太庙,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增建西路建筑,使盛京皇宫成为规模宏大、布局完整,风格独特的宫殿建筑群。乾隆将“敬天法祖”思想从虔诚的信奉到付诸实施,乃至大刀阔斧创造性的发挥,使一座人去楼空的留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再度辉煌了二百余年,这不能不说是乾隆的功绩。一 增建宫殿规制不僭越前朝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制度等级森严,从建筑的规模、形…  相似文献   

15.
清朝东北的粮庄,由盛京粮庄、锦州粮庄和打牲乌拉粮庄三部分构成。因其生产以粮食为主,供皇室享用,亦称大粮庄、皇粮庄、庄屯或官地,是清代皇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乾隆以前东北粮庄的研究,史学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乾隆以后东北粮庄的破坏和丈放等问题,尚无专门论列。本文拟利用档案等资料,对此问题加以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古无方志,明正统《辽东志》为东北现存最早的区域志,载有黑龙江内容。嗣后之弘治《辽东志》、嘉靖《辽东志》,以及嘉靖《全辽志》,康熙《盛京通志》、乾隆《盛京通志》等,均载有黑龙江内容,是为黑龙江方志之滥觞。黑龙江相对独立的方志产生于清代,主要是流人所撰写的侧重于舆地和风俗的  相似文献   

17.
镌于沈阳故宫西路《溯阁记》碑碑阴之乾隆御制《宋孝宗论》的主旨在于。天子之孝当以不失祖业为重”,和《溯阁记》异曲同工,反映了乾隆帝。敬天法祖”思想和乾隆帝从封建伦理道德上阐述他的根本职责和理念,是清帝东巡乃至清统治思想和盛京皇宫在乾隆时再次兴盛的点睛之笔。该也曲折地反映了乾隆在思维和行为上注意“实行”的化取向.所以该无论从思想化或从物研究角度看都是耐人寻味、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性 《清史研究》2003,(1):108-109
“康乾盛世”之说并不是今日史学界凭空构造出来的说法 ,而是对以往既有之“康乾盛世”说的一种批判性采用。早在康熙五十二年(1 71 3 )三月 ,康熙帝以“恩诏”的形式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这是时人最早的关于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评定。乾隆时期 ,很多文人和官员在其著述里称其所处时代为“盛世”。乾隆二十四年 (1 759) ,清政府在统一了新疆全境后 ,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皇帝云 :“觐光扬烈 ,继祖宗未经之宏规 ;轹古凌今 ,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素余堂集》卷二四 )。乾隆自己也宣称 :“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 ,国家势…  相似文献   

19.
柳条边、印票与清朝东北封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在东北修筑柳条边和实行印票制度,向来被治清史学者视为东北封禁的开端。本文以大量事实说明,清政府为扭转陪都盛京面临沙俄入侵和经济残破的严峻形势,于顺治、康熙两朝连续5次颁布辽东招垦令以鼓励民人出关开垦。直至乾隆初,清政府一直实行东北招垦。文从国防需要、民族团结、行政管理、人参贸易等各个方面对柳条边和印票的作用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并指出东北封禁应以乾隆五年颁发的一系列封禁令为标志。  相似文献   

20.
乾隆鹿角椅     
提起鹿角,一般都知道它是一种名贵的药材,性温补,可强身壮体。然而在清代,它还曾被朝廷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具装饰材料,制成造型奇特的鹿角椅,供皇家陈设使用。清代很早就开始制作鹿角椅了,从乾隆帝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所作的一首咏鹿角椅诗中得知,盛京曾珍藏清太宗皇太极时的鹿角椅,避暑山庄曾珍藏康熙帝时的鹿角椅。清末,由于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劫掠、破坏,清宫旧藏的鹿角椅大部失存,仅故宫博物院还保留乾隆朝的几件,现介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