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满族命名36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1995年,是历史上的女真族更名为满洲族的360周年。由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发起的“纪念满族命名360周年学术讨论会”,1995年9月3日至7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国内各地的满学及清史研究学者近90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2.
满洲满族名称辨析(上)──纪念满洲定名360周年滕绍箴皇太极定名“满洲”,同其他历史定名一样,是个历史范畴,有其时代内涵。而“满洲’与“满族”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历史概念。令人难于分辨,多有混淆,现就这一问题予以粗浅的辨析。一满洲发展阶段的根本民族...  相似文献   

3.
满洲满族名称辨析(下)──纪念满洲定名360周年滕绍箴三满洲民族与汉族文化认同的问题历史是辩证发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中国民族关系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满洲族在充分取得他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与汉文化认同是其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和标志,也是满洲名称向...  相似文献   

4.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1635年),我国东北境内的女真人融合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满洲族,即今天的满族。纵阅清代之史籍,满洲又有“旧满洲”与“新满洲”之别。按《吉林外记》:“满洲有佛、伊彻之分。国语旧曰‘佛’,新曰‘伊彻’”。故“旧满洲”与“新满洲”又有“佛满洲”与“伊彻满洲”之称。那么,何谓“旧满洲”?“新满洲”又是指哪些部落和民族而言呢?这一问题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更没有完全弄清楚。 我们首先简略谈谈“旧满洲”或“佛满洲”。 治满族史或清史的学者往往都认为:“国朝定鼎(指1644年清取代明中央政权)前编入旗  相似文献   

5.
1941年末,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东亚战争”,翌年3月始,又举办一系列“满洲”建国十周年的“庆典”活动,此间出版的《艺文》杂志第1卷第6号,鲜明地反映了该特殊时期“满洲”日本殖民主义政策的面面观及殖民地民众的思绪。  相似文献   

6.
一、佛满洲 伊彻满洲 佛,满洲语“旧”之意,“伊彻”、“伊齐”、“一气”,满洲语“新”之意。《黑龙江外记》卷三“八旗,佛满洲不过什一,而望族素著者,惟瓜尔佳、舒穆鲁数姓”。福格《听雨丛谈》卷一《满洲源起》项云:“天命以先来归者,编为旧满洲。崇德以后抚育者编为新满洲。迨康熙十年后所收之墨尔根之索伦及绝北打牲各部,亦号曰新满洲。  相似文献   

7.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金国汗皇太极宣布将女真族名定为满洲,今简称满族。清初八旗满洲有“旧满洲”,满语称佛满洲,佛(Fe)汉译“旧”的意思,“新满洲”,满语称伊彻满洲,伊彻(lce),汉译“新’助意思。是太极崇德年间用兵X龙江流域,曾把当地部分索伦、达翰尔和赫哲人编人满洲八旗,通称其为“新满洲”①。由于当时这些少数族人被分散编入八旗各佐领,入关后同其他满族成员均被称为“旧满洲”。“其顺治、康熙年间,续有招抚壮丁,编佐领隶旗籍者,则以新满洲名之”②。清初招抚新满洲是事关东北国防的重大事件,迄今为止几乎…  相似文献   

8.
现在“满学”问题的研究已形成国际性学科,不仅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十分重视,就是欧美国家对满文文献的研究也很关注。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洲”之称的由来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笔者就“满洲部”、“满洲之称的由来”等问题谈点粗浅见解,愿与史学界和社会关注此问题的读者商讨。一 满洲部问题1635年皇太极宣布:“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渚申、夫渚申之号乃锡伯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以前妄称”①。这就是满族之称的由来。这里皇太极宣称自…  相似文献   

9.
对“满洲”的解说,史学界认为是由地名变为部落名,又被皇太极推而广之. 其实,“满洲”一词,在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用“满洲”替代“诸申”一词之前,就早已被记入了史册.《清实录·太祖实录》记载叶赫日:“乌喇、哈达、叶赫、辉发、满洲语言相通,势同一国,岂有五主分建之理.”  相似文献   

10.
满族即满洲族,满族正式定名为“满洲”是从皇太极开始。天聪九年(1635年)八月,皇太极下令:“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锦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清太宗实录》,华文书局版卷25,463页)。从此,“满洲”就成为一个民族的名称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宣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珠申。夫珠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由此,皇太极取缔“珠申”(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一直延续至今。关于满洲名称的由来,当初著述讳而不载,这给后世研究造成极大困难。直至乾隆年间钦定《满洲源流考》  相似文献   

12.
满族文化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满族的形成与发展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曾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满族原称为“满洲”,满洲是民族的自称,出现于公元1635年(明朝崇祯八年),在此之前则称为“女真”。满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个民族的发展衍变历史可以说与汉族的发展衍变历史相始终。据史书记载,满族被记录下来的最早的先人被称为“肃慎”,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周武王时期已与中原有了交往。他们以狩猎为主,已有了原始农业和饲养业,这…  相似文献   

13.
一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日本战败60周年。对世界上许多国家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而在日本,发行量占首位的《读卖新闻》做出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成为60周年之际各家媒体中最闪亮的“明星”。2005年6月4日,《读卖新闻》发表了长篇社  相似文献   

14.
日本“满洲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国策。“满洲移民”始于日俄战争后,至日本投降计40年。探讨“满洲移民”之源起,其直接提出为儿玉源太郎;制定移民策,阐明移民50万必要性的是后藤新平;提出20年向“满洲移民”百万人计划的则是小村寿太郎。移民分为两个时期,九一八事变前为一个时期,称早期移民;九一八事变后为第二个时期,1932~1936年为第一阶段称武装移民,1937~1941年为第二阶段,称国策移民,1941年开始第三阶段为移民崩溃阶段。“满洲移民”给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给中国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使中国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给日本移民当雇工,受尽其剥削,不仅肉体遭折磨,还受到精神上的摧残。日本的居民背井离乡,移来中国,幻想建立“第二祖国”,其后果是灾难重重,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起 根据日本国策从1932年开始试验性地将“满洲农业移民”送往了“满洲国”.并从1936年开始正式大批派遣“开拓团”。此后,除了农业移民以外,青少年义勇军开拓民、铁道自警村开拓民、烟草开拓民、畜业开拓民、渔业开拓民、马产开拓民、商工矿开拓民、酪农开拓民、劳务开拓民、林业开拓民等移民也相继出现。这些开拓民到日本战败之前都被称之为半农开拓民。但是战后在日本国内外的“满洲移民”研究中几乎未提及林业移民的研究。这是由于在“满洲移民”中林业移民占据的比重很小。但是就林业移民本身而言却绝对不能小觑。  相似文献   

16.
1932年3月.由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在我国东北成立了以原清朝逊帝溥仪为“执政”的傀儡政府“满洲国”,其纪元年号定为“大同”元年,其所谓的首都是将长春易名为“新京”。两年后的1934年3月,伪满洲国又改名为“满洲帝国”,实行帝制,溥仪这位3岁登基的清末小皇帝,又认贼作父,摇身一变,名副其实地成了日本扶植下的“满洲帝国”儿皇帝了,同时改年号为“康德”元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护清王朝的龙兴重地的特殊历史地位,有清一代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几达二百年之久。东北封禁的原因之一,是保存满洲的固有风俗,而旧有风俗的核心内容是“国语骑射”。国语骑射的口号,简单来说,就是要求每个满洲人保持他们用以制胜的武力特技和作为本族人特征之一的语言。“国语”即“满语”,因在清代又叫“清语”,骑射即能在骑马奔驰中射箭中的(箭靶的中心)。“满语骑射”作为正式口号的提出自乾嘉以后,而当作一项本质内容来强调,则自清初伊始。关于整  相似文献   

18.
“满洲假名”系1934年7月由伪满洲国大同学院教授曾恪提出的用日语假名表记汉语的文字方案,这是一个完全屈服于日本殖民统治的中国知识分子应时而生的特殊文化奉献。1940年由日本文部省所属机构付诸实施,意在取代注音符号,排挤汉字体系,后随着日本战败而消亡。“满洲假名”的缘起与终结的历史过程,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在伪满洲国实施的语言殖民政策的恶劣本质。  相似文献   

19.
《旧满洲档》,是清入关前的满文历史文献中最古老的鸿篇巨制。目前,对该档形成年代的上限问题,众说纷纭,颇多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努尔哈赤建元天命之初就开始用满文记注档册了,甚至推测“很可能在更早就开始记档了”,故《旧满洲档》开始形成于天命之初。另一种认为,皇太极于天聪三年(1629)四月设文馆,命巴克什库尔缠等人“记注本朝政事,以昭信史”,这才是记注档册的开始,故《旧满洲档》形成的上限“不会超出天聪三年的初设文馆以前”。  相似文献   

20.
因信神而祭神,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通例,必然的产物。 满洲震钧曾说:“满洲六礼,惟婚祭二礼不与世同”。拙文拟就其祭礼一项,择其以萨满礼仪所举行的吉礼祭神,略作一粗浅探讨。 这种祭典,源远流长。清高宗弘历说:“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礼”;《满洲源流考》也载说:“我朝自发祥肇始,即恭设堂子,立杆以祀天”祭堂子原用萨满礼仪,而且举行这种祭礼,其仪式的主持者必伴以舞蹈。整个场面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因而族内外普遍称它“跳神礼”。这种因祭神而结合歌舞的形式之所以终于成为本民族的特征,它和古来满洲人能歌善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