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渤海国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民族史以及边疆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国的渤海史研究在20世纪中成就如何?这一研究在新世纪中的前景怎样?本文拟就这两个方面作出回顾与展望,以飨读者。关于渤海考古及历史研究的成果,国内已先后有孙秀仁的《新中国时期渤海考古学的进展》(《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诸为的《国内渤海史研究近况介绍》(《学习与探索》1982年第5期)、王成国的《近年来国内研究渤海史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期)、刘振华的《渤海考古研究简述》(《延边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方生的《渤海史…  相似文献   

2.
我国唐代时册封了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和强大被誉为"海东盛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占着重要的篇章。关于渤海国的民族构成是复杂多样的,关于其主体民族的构成中外学者一直存在着争议,但通过多方面资料考察和考古勘探,其主体民族应是靺鞨无疑,确切的说应是粟末靺鞨。除其主体民族之外渤海国的民族成分构成还有其他的靺鞨部落以及其他民族成员。其民族构成绝不是单一的民族成分。  相似文献   

3.
先秦至南北朝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初起。唐宋辽夏金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展开,各民族史家以民族文字撰写出多种体裁民族史学著述。元明清少数民族史学兴盛,思想独特,制度完备,成就斐然,推动中国古代史学走到巅峰。20世纪少数民族史学全面开拓、充分发展和走向全盛。前期,多部民族史确立民族史学初步框架,出现翦伯赞、白寿彝等民族史家群体,民族调查和民族文献整理取得成绩。后期,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出版意义深远,理论探求、学术研究全面展开,少数民族学者走上民族史学研究前沿,民族史学繁盛。傲视全球的中国史学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宋辽金时期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中国史、民族史、边疆史等研究领域都占有重要位置,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前不久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辽金时期民族史》一书,就是这一时期民族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历史研究室推...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北方民族史》友之近年出版了许多中国民族史著作,有的是全国性的民族史,有的是地区性的民族史,有的是某个民族的历史。这些论著各有其长处和特点,反映出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高路加先生撰著的《中国北方民族史》(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  相似文献   

6.
正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指的是二十四史中以民族史传为主体、兼及其他纪传志表中有关少数民族历史的记述,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民族史、断代史和史学史研究的材料和对象。汪高鑫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特别是史学思想史研究,他的新作《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黄山书社,2016年),是首部从史学史角度整体探讨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的专著,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重视对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基本理论问题的阐发。以往学界对二十四史民族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东北史的研究出现一个热潮,东北通史、断代史、民族史皆有著作产生,其中关于东北民族地区行政建置的情况,学界亦有一定的涉及,尤其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切入的较为多见,在当代为数较众的研究成果中,鲜有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的专门著作。程妮娜先生的《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厚重而舒缓地为我们展现了一部中原王朝对东北民族地区的辖治史迹,读后观感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8.
鸿胪井,是大连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是唐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派郎将崔忻摄鸿胪卿往靺羯地方的“震国。(亦称振国)册封其王大祚荣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往返都里镇(今大连市属旅顺区旅顺街)时,所凿的两口井及刻石一块。是中国唐朝中央政府与渤海地方政府间,从属关系的印证,是研究中国史,东北地方史、民族史尤其是满族史、渤海国史、辽南地方史等的珍贵参考资料;是满汉两族先民们接触、融和的第一块里程碑。然而直到现在,我国史学界对“鸿胪井”及其刻石的古今情况还是模糊不清的,即到旅顺街访诸旅顺人,也是十问九不知的。史学界的情况呢?我们举出几部现代出版的书籍所记述的原文就可见一般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史学界曾长期忽视汉民族史的研究。该书作者高路加先生作为民族史专业研究人员,一贯主张民族史研究应包括对汉民族的研究,认为“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并亲自投入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第一,渤海横向传到日本的"渤海乐"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对渤海而言,则称之为"本国乐"或"本国之乐";其在他国(如日本)而言,则被称为"渤海乐"。第二,渤海纵向传给其后裔女真的"渤海乐"仍然是足以代表其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与横向传入日本的"渤海乐"性质相同;第三,南宋时期由金朝传入中原内地的"渤海乐"还是足以代表渤海国主体民族传统的音乐,其性质仍然未变。第四,从"渤海乐"的最早出处——日本六国史的第二部即《续日本纪》相关史料的考察,到中国正史《金史》、《宋史》中相关史料的检索,目前尚未发现足以对"渤海乐"性质产生怀疑的任何史料,更没有发现"渤海乐"就是"高丽乐"的任何证据。  相似文献   

11.
肃慎女真族系是中华民族和东北亚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和东北亚民族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肃慎女真族系的研究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东北亚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外民族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史摘     
《贵阳文史》2008,(1):94-95
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 梁启超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开拓者。他首先提出了中国民族史的学科概念,并在1900-1923年间,不断研究、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学术观点,使之更加符合中国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形成了公认的中国民族史学科,从而丰富了中国史学的内容,同时也显示出粱启超的史学研究是以民族史为中心的。在历史研究应该以民族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梁启超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也突出了这一精神,他认为,中国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三个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至五代,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从产生到初步发展的阶段。先秦各民族都有口述历史,汉文典籍中也涉及一些民族史事。屈原《天问》体现了对历史的理性思考。汉代,《史记》等书的民族史传构建了早期民族历史体系。匈奴、白狼等族以汉文撰写其文献,粗显历史意识。魏晋南北朝,建立政权的诸民族,历史意识大为增强,出现一批以少数民族为对象的重要历史著述。南方和西域用民族文字撰写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彝族史家举奢哲提出的史学三要,是古代彝族史学的经典之论。隋唐五代,少数民族史家在皇朝主流史学队伍中占有重要位置。回鹘、吐蕃、傣等用民族文字撰写出人物传记、民族史书及重要史料。《通典.边防门》是唐代民族史传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10月11日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主要围绕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任务、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央王朝的民族政策评价以及加强对近代和当代民族史的研究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少代表认为解放后30多年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10年来民族史的研究最繁荣。出版的少数民族专史、古代民族史、地区民族史、少数民族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等共200余部,发表论文1万多篇。此外,近年来出版的中国通史、专史、大百科全书、各类辞书、教科书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民族史的内容,反映了民族史研究的新  相似文献   

15.
靺鞨、渤海史研究20世纪初发端于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了短暂的沉寂期,渤海史研究在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韩国及俄罗斯(1989年前称苏联,以后称俄罗斯)等国再度兴盛,其后在各国又各自经历过若干活跃时期,直到今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系统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承礼先生的<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一书,始终把渤海政权纳入唐中央王朝行政版图之内;把渤海国史的研究拓宽至整个东北亚地区,进行宏观多角度的探索;把渤海国历史发展脉络全面具体地展示给读者,增强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使渤海史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渤海国文化及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黑土地。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己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但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对渤海的认识从书本文字的了解进而看到渤海留下的遗迹,这无疑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因为研究渤海历史仅仅依靠文献史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文献记载极其简略又零碎不全情况下,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渤海国文化及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人口数量是衡量渤海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而人口本身的特性则是判断渤海民族兴衰的晴雨表。渤海国初期的人口构成元素多样,流动性较大,其后随着渤海国发展、繁荣和衰退经历了一个逐渐增加、迅速膨胀和全面流失的过程。而梳理渤海国人口的变迁过程可以从新的角度阐释渤海国民族所固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渤海国是唐及五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是10世纪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一颗灿烂明珠。至今。古渤海国历史、文化仍吸引着许多热心的中外专家、学者。古渤海国文物、古迹成为中外旅游者追踪的目标。生长在渤海故土上的人们更是眷恋着这黑土地。东北亚的政治地图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历史上的渤海国疆土己一分为三,出现在中国、朝鲜和俄罗斯三国的版图上。尽管渤海国的研究者们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民族。在渤海国的一些主要问题上观点相左。尽管保存下来的有关渤海国的文献资料不多,但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对渤海的认识从书本文字的了解进而看到渤海留下的遗迹,这无疑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因为研究渤海历史仅仅依靠文献史料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文献记载极其简略又零碎不全情况下,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渤海国文化及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金毓黻所著《渤海国志长编》是我国近代渤海国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作,为研究渤海史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深为中外学术界所重.从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角度看,作为一部史料长编类著作,此书征引丰富,体例谨严,特点鲜明,充分反映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东北史和东北地方古文献学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