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契丹民族的后裔。远在辽代,契丹的经济文化都有相当发展,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金灭辽之际,一部分契丹人北徙到黑龙江中上游至外兴安岭的广阔土地上,自称“达古尔”或“达斡尔”(其意思为“原来有国家的人民”或“原来国家宫廷的人民”),在此重建家园,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达斡尔族是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民族。他们在北徙黑龙江流域的时候,也把契丹故国  相似文献   

2.
沙俄入侵黑龙江以前,东北亚地区只有中国、朝鲜和日本三个国家。这个地区所有土著民族的历史,最早均见载于中国东北地方古文献。爱斯基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方文献记载了美洲的土著民族,印第安语“爱斯基摩”是吃生肉的人。笔者在《中国和美洲关系史话》(1979年3月18日《吉林日报》)、《爱斯基摩人族源新探》(1982年第2期《社会科学战线》)等论文中探索过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其族称有他称和自称。他称的爱斯基摩人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按其自称有“因努伊特”和“于伊特”两个族称。据1980年《美国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古代民族与桦木、桦树皮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木、桦树皮与黑龙江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先民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原材料,还是肃慎族及其以后的黑龙江古代民族与中原地区进行频繁交往的一种媒介,它促进了黑龙江地区与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黑龙江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既孕育出了纯朴的桦木、桦树皮文化,也孕育出了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4.
2004年4月12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下发黑发[2004]8号文件《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实施意见》,文件共18个方面50条。在“发掘和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一条中指出:“注重对黑龙江流人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名人文化的研究,加强地方志的修订和编辑工作,展现黑龙江流域文明特质,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一条中要求:“制定重点标志性文化场馆建设计划。完成省文化艺术中心、省博物馆、方志馆的规划和建设。各市(地…  相似文献   

5.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后,便用兵于乌苏里江及黑龙江流域地区。天命元年八月(1616年9月),“努尔哈赤命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硕翁科罗巴图鲁安费扬古率兵两千人,征东海萨哈连部”,“驻营黑龙江南岸之佛多罗衮寨”,渡过黑龙江,“遂取萨哈连部内十一寨”。这是后金征服黑龙江流域的最早记载;但遗憾的是,无论《满文老档》,还是《清实录》,都没有详细记载萨哈连部的具体分布地区,更没有指出萨哈连部主要有哪些民族,而且在记载这件事时,还参杂了一些“黑龙江他处未冰,独我营对岸,水广二里许,横结冰桥一道……乃天助我也”之类的离奇细节;更令人不解的是,此后“萨哈连部”这一名称便不见于史籍记载,因而曾引起人们对此事真实性的怀疑。关于这次后金对黑龙江流域的讨伐行动,史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弄清这一问题,对研究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和历史,无疑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所长徐景学研究员带领的一支由中外学者、专家组成的考察队,于1988年8月4日至9月2日对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嫩江流域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联合考察。成员还有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徐基述副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侯育成副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主任方衍副研究员以及芬兰学者尤哈·杨虎嫩研究员。这次考察的范围、对象,主要是黑龙江流域地区及嫩江流域地区的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呼尔族,重点考察了刺宾河流域的鄂伦春族。进一步考察了有关这些民族发展的历史与今天的经济和文化(包括语言、文物、宗教、婚姻和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7.
一、早期的私塾教育清初,黑龙江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人口稀少,文化教育十分落后。顺治十年,清政府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升为将军,于是牡丹江流域成为地方政治中心,开发加快,文化教育也随之有所发展。清代黑龙江地区最早的文化传播者是那些流放到此的内地士绅、学者,如杨越、吴兆骞等。当时流人之子杨宾说:“宁古塔书籍最少,惟余父有《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周长卿有《杜工部诗》、  相似文献   

8.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沙俄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尤其是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重弹老调,一再叫嚷要“修改”《尼布楚条约》所确定的两国东段边界。他一方面派遣所谓“考察队”,潜入中国黑龙江地区“考察”;另一方面又组织庞大的船队,武装航行黑龙江上,旨在重新占领黑龙江流域这块辽阔富饶的领土。  相似文献   

9.
沙俄第一个入侵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分子波雅尔科夫于1643—1646年入侵我黑龙江流域后,过了不到三年。沙俄又于1649年派遣哈巴罗夫匪帮入侵黑龙江流域。此次入侵,较之波雅尔科夫第一次入侵,时间更长,入侵规模及其破坏性也更大。哈巴罗夫匪帮1650年初越过外兴安岭,侵入黑龙江流域。“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即费雅喀)、奇勒尔诸部,不遑宁处,剽劫人口,抢掳村庄,挣夺貂皮,肆恶多端。”(《清圣祖实录》)下面刊登的哈巴罗夫的报告是1652年,即他离开黑龙江的前一年在精奇里江江口写给雅库次克督军的报告。报告记述了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所干的种种暴行;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我国达斡尔、女真、赫哲、费雅喀等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和中国正规军在当地民族配合下第一次同沙俄入侵者的战争——乌札拉之战。哈巴罗夫虽然是站在沙俄侵华的立场上记述这次入侵活动和侵略罪行的,但是提供了早期沙俄侵华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早期沙俄侵华史、早期中俄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份报告是从1846—1875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历史文献补编》中选译的。译文据报告全文译出。这是我国首次发表的该报告的全部译文。  相似文献   

10.
梁宾久在《黑龙江史志》1990年第2期撰文《小议人物志概述》,提出:人物志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类专志一样,都是志书的一个门类,在体例上应该一致。政治、经济、军  相似文献   

11.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宁古台遗址)是清初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本文通过史料记载浅析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宁古台遗址)清初对管辖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龚强先生的新作《冰雪文化与黑龙江少数民族》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系统展示冰雪文化和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这部书全面记述了冰雪文化的形成与演进,阐释了冰雪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10个世居于黑龙江流域的少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我原以为早已解决.但是,最近拜读祁进玉先生的巨著《历史记忆与认同重构》,副题:《土族民族识别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一书后(为行文方便简称《重构》),才知中国土族的认别与族源问题,在祁教授的文化视野中,尚处在重新识别和重新构建的门槛上.  相似文献   

14.
元明清时代是实现整个中国的大统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促进了东北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断发展。清初,在中央王朝内部,生活在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各民族由于地域、族源和文化等因素与中央政府保持着紧密联系,并确立了宗主关系,清王朝通过联姻、赏赐、编设八旗等政策不断强化东北各民族对中央政府的政治认同。在外部,清王朝和东北各民族面临着外敌入侵。正是在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东北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得以激发,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不断增强,保家卫国的朴素爱国主义塑造着东北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也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自在发展”中不断走向“自觉发展”,近代中国疆域意识和领土意识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5.
珠江文化是一种以河流流域为载体的文化,其对应就是黄河、长江、黑龙江、辽河文化。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珠江也是我国南方的母亲河,珠江文化是一种有它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的流域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缔造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日记》的作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是苏联人。1942年至1945年,彼得以共产国际驻延安联络员兼塔斯社记者身份来到延安。他以日记形式,根据自己的观点,记述了延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索离国的历史文化及其地域是黑龙江流域文明史上的一个大问题,近日得读索离沟的考古发现一文,初步认定在黑龙江省宾县与巴彦县之间有一个古索离国的历史存在,其十几处遗址构成索离王国的规模,索离沟遗址应是索离国的"活化石"。在此就学界对索离国地域的探寻作了梳理,从东明创生神话看王国文明诸问题的探析,揭示团蛋生人族源神话的普遍性,表现出中华文化上的多元一体的特征,并就考古与历史整合研究,揭示出索离王国文明在中华文化史与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最后还提出索离国与《晋书》上的裨离国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干志耿男,1933年2月生,汉族,1957年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黑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研究馆员。撰有《论椤力象征物玉戚与骨朵》、《商先起源于幽燕说》、《商先起源于幽燕说的再考察》、《古代橐离研究》、《关于鲜卑早期历史及其考古遗存的几个问题》、《通古斯与通古斯的起源》、《靺鞨与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论辽代五国部及其物质文化特征》、《从民族与种族、语族关系看黑龙江各族的归属》、《室韦地理考述》、《辽朝北界考》、《松花江沿革考》等60余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 分布 结构——一、文化结构,二、职业结构;(二)族源——一、回族.二、蒙古族,三、满族.四、土家族,五、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三)经济生活;(四)政治生活;(五)风俗习惯;(六)文化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它引起了一场“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激烈论战,长达半年之久。这场论争,是近代文化史上颇引人注目的事件,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开头便耸人听闻地指出:“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