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由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联合实施的系统工程,以多学科合作方式联合研究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根据考古系列样品的年代测定,得出考古学的^14C年代框架。2)依古献的天象记录,天计算定出懿王元年为公元前899年:武王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武丁登基年为公元前1250年;均与^14C测年结果相合。3)根据西周青铜器铭的纪时词语,排出金历谱,在年代框架内排出西周王年表。4)根据殷墟的甲骨和化分期,商后期的周祭祀谱,武丁年代和献记载,在年代框架内排出商后期王年的大致情况。5)商前期主要根据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分期与年代测定,结合献,估定夏商分界的年代。6)夏代主要是根据二里头化分期和年代测定,王城岗化分期和年代测定,以及结合献和参考夏代的五星连珠、仲康日食等的天推算,估定夏代的始年。  相似文献   

2.
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是殷商年代学研究极其重要的资料,本文以殷墟甲骨分期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先对记载五次月食的卜辞材料进行类别的划分,然后再排出五次月食的先后次序,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历算知识,求出其相应的绝对年代,以作为殷商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3.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代年代学的研究课题中列出四个专题有:早期夏文化研究、二里头文化分期与夏商文化分界、《尚书》仲康日食再研究、《夏小正》星象和年代。这些专题中有两个是考古学的,另两个是天文学的。笔者承担的是考古学中的早期夏文化研究。 关于夏代年代学的研究,立项时通过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认为:目前学术界探讨夏文化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诸如早期夏文化、夏文化的分期、夏商文化的分界以及夏文化与东方夷人文化、先商文化的年代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通常所说的先周文化是指武王灭商以前的周文化。从20世纪30年代苏秉琦先生等在陕西宝鸡斗鸡台的发掘和研究开始,学者们从考古学上认识先周文化的面貌,探索周文化来源的努力一直未曾中断,先周文化的探讨一直是考古学界的热门课题。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成果。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年代学研究”课题中的考古学专题,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是有其科学依据和条件的。 断代工程中与先周文化有关的专题有:先周文化的研究与年代测定,丰镐遗址分期与年代测定。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遗址:陕西省长武县碾…  相似文献   

5.
14C测定判别武王克商年代范围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王克商年代是我国古代编年中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14C测定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我国^14C测年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4C方法应用于商周历史纪年的希望。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立项,利用^14C测定判别武王克商年代范围的任务得以实施。1998年初两个常规^14C实验室以3‰测定精度,前后开始对陕西丰镐遗址出土样品^14C测定,并于1998年10月6-7日先后公布了^14C数据,提出武王克商代范围应判别在公元前1050-1020年间。1998年下半年AMS室开始测定。三室测定数据对比结果基本相合,利用殷墟,琉璃河等遗址出土的样品系列作^14C测定得出的结果,与上述年代范围一致。1998年11月30日公布了天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不谋而合,经多方面反复验证,历时近二年,都无法动摇已有的判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杨育彬 《华夏考古》2002,(4):102-103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正处于灿烂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的历史阶段 ,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上升的历史时期。据《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等古代文献记载 ,从商汤建国到殷纣之灭 ,共经历 11世 3 0王 ,约相当于公元前 16世纪到公元前 11世纪。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 192 8~ 193 7年安阳殷墟的发掘 ,证明了安阳殷墟是盘庚迁殷后 2 73年商代后期的都城 ,但对此之前的商代文化面貌却知之甚少。新中国成立之后 ,郑州商代二里岗遗址尤其是郑州商城的发现 ,填补了商代前期文化的空白 ,使人们对商代文化全貌的认识为之耳目一新。郑州…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记载和前人考证,多认为现今的河南省境内是我国历史上,由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和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后的夏王朝和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并在河南境内有许多关于夏、商两代都城遗址所在地望和活动区域的传说。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证明,有不少文献记载和传说,已是可信的史实。所以河南境内就成为探索夏代文化遗存和研究商代文化遗存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河南境内进行夏代文化遗存的探索,是在商代文化考古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发现与认识安阳殷墟  相似文献   

8.
张天恩 《江汉考古》2020,(3):68-75,67
晚商时期的西土包括今豫西、晋南、关中的大部分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该地区以陶器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与殷墟文化面貌差别较大,但不同墓地大、中型墓葬的形制特点及随葬品等方面又与殷墟相似。结合历史文献及殷墟甲骨文记载分析,其因可能是周人、先族、匿族、鬼方等归附于商王朝的古族或方国,进入西土地区所致。由此说明,晚商时期西土地区出现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与考古学文化及族群的剥离,实质是早期中国由血缘王国向地缘国家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与族属关系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史月报     
我国专家学者1999年10月推定出夏商周三代纪年:夏商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周两代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020年至公元前1050年之间。 1983年河南偃师商代早期都城的发现,为解决夏、商两代的分界提供了重要线索。1996年,以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王巍为首的学者在这座都城中发现了一个建造时间更早,即在商族灭夏后不久便修建的商代初年的小型都城。他们明确提出,偃师商城小城及位于其内的富城的始建年代,应为夏、商分界的界标。1997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另辟蹊径,对陕西省西安市丰镐遗址再次发掘,从该遗址周文王迁丰至武王伐纣前后,周人文化遗存的变代轨迹中去探求武王克商的年代。经过考古发掘,他们发现了以H18为代表的一批较为丰富的先周最晚期遗存,亦即武王克商前夕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10.
下七垣文化的再认识魏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自本世纪20年代末安阳殷墟的发掘开始,商文明便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随着殷墟为代表的晚商文化和二里冈遗址为代表的早商文化的逐渐确立,探求比二里冈下层文化更早的商文化(即先商文化)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了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图们江流域青铜时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材料,图们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考古学遗存可以分为两种考古学文化类型,早期为兴城文化,其年代跨度为龙山文化末期-夏代;晚期为柳庭洞类型,年代跨度为商-春秋战国。大六道沟遗址的考古遗存既包括新石器时代堆积,也包括青铜时代堆积,从而否定了原有的关于该遗址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公元前十六世纪之间。从考古学角度去寻找和研究夏代文化,是解放后提出的新课题之一。文献中关于夏人活动区域的记载,主要在河南西部的伊洛平原和登封、禹县一带,此外,还分布在山西的西南部汾水下游和其它一些地方。根据这种  相似文献   

13.
成周是西周时期的东都。本文结合考古材料、金文资料及古文献记载,对西周成周营建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述。西周时期,武王、成王分别营建成周,首先需要考察地形并选址。武王曾在伊洛河流域考察地形并决定在嵩山附近建立成周,具体在今洛阳汉魏故城一带,考古发掘也为此提供了证据。成王曾派召公在洛水之北、邙山之南考察地形并决定在瀍河流域建立成周。近些年的考古发现证明,成王之世营建的成周就在今洛阳瀍河两岸。在确定具体位置之后,还要经过相宅、卜宅、定宅等复杂的步骤,才能正式开始施工营建。武王营建成周在武王克商当年即公元前1046年,成王营建成周始于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41年。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4,(2)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史称殷墟。殷墟位于今安阳市西北部小屯一带,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她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甲骨文印证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可以确定年代的最早的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讲,安阳是我国第一个古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进展和对古代文献整理中的再认识,先秦史研究领域的视野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长期令人困惑难索的夏代历史面貌,继近世甲骨文出土以及包括殷墟在内的许多商代遗址的科学发掘而导致商史研究上的突破之后,也正在日益廓清。夏商史研究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孙淼同志著《夏商史稿》(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一书,是这方面的又一新硕果。有关夏商史的专著,建国后最有影响者  相似文献   

16.
李勇博士的新作《月龄历谱与夏商周年代》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的一种 ,在2 0 0 4年 5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创造性地为月龄历谱构造了数理结构体系 ,并将之运用到三代年代学的研究实践中 ,从而为求解甲骨卜辞的绝对年代 ,推算殷商历法和金文历谱以及一系列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文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H3403出土陶扁壶上的朱书文字自公布以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扁壶的时代约为公元前20世纪,已属夏代的纪年范围。同时由于夏社及相关史实的考证,更可明其与夏文化的关系甚为密切。众所周知,甲骨文的发现对于印证殷墟文化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陶寺文化的朱书文字在认证陶寺文化的性质方面是否也具有与甲骨文同样的作用,这是我们渴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以文献记载的历史事件或史实为线索,针对性地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进而研究特定阶段的社会和历史,这是中国原史和历史时期考古学的特色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术机构主持的田野考古发掘最先涉足安阳殷墟,就是因为该地出土过大量殷商甲骨文,其地名也见于《史记》。发掘成果与文献互证,不仅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商代晚期文化的存在及都城的准确地望,而且从宫殿建筑、王陵、青铜器和甲骨文字等方面再现了晚商时期辉煌的文明成就。  相似文献   

19.
4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晚期)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该遗址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冈商文化之间文化序列发展的空白,奠定了夏商文化探索的基础。该遗址是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圭臬,突出表现在建立起史前夏商文化发展里程碑、树立二里头时代年代学标尺和夏商文化界标等方面。二里头遗址又是都城考古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早期都城聚落形态和模式、都城规划布局、宫室建筑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里头遗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圣地",对于推动夏史研究向前发展、了解夏代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遗址还为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以及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夏史提供了重要平台。作为我国主要的考古学专业实践基地和考古人才培养的摇篮,二里头遗址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