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3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华鑫苑住宅小区的建设,对该处进行了考古工作。M124为1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形制及随葬品保存完好,出土随葬品16件,包括陶、铜、玉器,其中铜器12件。该墓主人为男性,身份地位应为不低于士大夫一级的贵族。墓葬的年代应属于春秋晚期早段。  相似文献   

2.
近日,位于合肥市青阳北路颐和花园小区施工时发现一古墓群,经本市物处业务人员现场抢救性发掘,至8月10日止,共清理墓葬六座,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式。出土有玉器、铜器、陶瓷器、石器、钱币等。玉器有玉蝉,玉带钩;铜器有铜洗,铜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发掘,举世瞩目,墓中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有一件可能属于墓主人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生前收藏的西周时期的凤鸟纹提梁铜卣,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铜卣器体呈椭圆形,提梁纵置,提梁方向与最大腹径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4.
1970年12月,成都西郊罗家碾某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发现铜量器一件,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五铢钱",从钱上来鉴定,系西汉宣帝时的"五铢钱"(图一);从出土的情况来看,应是土坑墓,因此,这件铜量器的时代应属西汉。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初,我们在平顶山应国墓地发掘了一座中小型的长方形竖穴土圹墓(M242)。墓中出土的铜礼器有鼎、篡、觯各2件,尊、爵、卣各1件。此外还出土铜兵器、铜车马器、玉器和陶鬲等器物。其中有1件柞伯簋铸有长篇铭文,内容较为重要。现将此簋介绍如下,并对铭文予以初步考释,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器物介绍柞伯簋为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且向下倾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下垂珥,浅圈足下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8个以细雷纹作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7,(4)
<正>本文所言的纵置提梁铜卣,指的是器体呈椭圆形、提梁方向与最大腹径方向垂直的铜卣。商周时期的纵置提梁铜卣,由于数量较少且发现或保存地点较为分散,虽然以往曾有学者简要提及,但尚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目前所知的商周时期纵置提梁铜卣的型式与年代、起源与功能、时空分布特征及背景原因、使用者身份等级等问题进行探讨。一型式与年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知考古发掘及传世收藏的纵置提梁铜卣共46件,其中考古发掘品13件,未经正式考古发掘但出土地点明确  相似文献   

7.
2018年4~8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省义马市上石河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批春秋早期墓葬.其中M18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属春秋早中期中型贵族墓葬,共出土铜器、玉器14件;马坑MK4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坑内埋葬2匹马和1只狗,出土铜器、骨器11件.该墓及祔葬马坑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春秋时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1986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北四十公里处的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发掘了两个祭祀坑。一号祭祀坑为长方形土坑,宽330~348公分,长45~464公分,深146~164公分,坑中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等420件遗物,以及象牙等。二号祭祀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南约30米处,也为长方形土坑,宽220~230公分,长530公分(坑口)、深140~168米,这里的出土物更多,分三层密密麻麻有1200件遗物与象牙等。从两  相似文献   

9.
2010年、2018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次在邓州市张村镇王营村发掘了一批两周时期墓葬。其中M125出土有铜、陶、玉器等随葬器物30件,尤其是该墓出土的玉器组佩材质优良,保存较好,制作精美,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玉器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同时依据墓葬出土器物可初步判断该墓的年代为战国中期。  相似文献   

10.
正1985年1月,在寿县至淮南市公路拓宽工程中,于东津渡大桥西寿蔡路南侧的寿春镇东关村柏家坟地发现了一座小型战国土坑单棺单椁墓,出土了一件错金铭文铜戈,同出的还有褐陶彩绘鼎、豆、钫等仿铜陶礼器。铜戈和仿铜陶礼器出土时放置于椁室头箱内,现藏于安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唐城花园C3M417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7月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唐城花园建设项目发掘清理了一批两周时期的墓葬 ,其中C3M417西周墓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中的铜、陶器置于棺椁之间的头箱内 ;玉器则置于墓主头部和上肢附近 ;铜兵器等置于椁上。出土的一组保存较为完好、纹饰精美且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以及玉器等 ,为洛阳地区同等规格的西周墓葬所少见  相似文献   

12.
湖南商代青铜容器的动物纹饰与祭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斌 《收藏家》2010,(7):25-30
湖南是南方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省份之一,且不乏举世闻名的重器,如人面纹铜方鼎、四羊铜方尊、象形铜尊、猪形铜尊、牛形铜觥、凤乌纹铜“戈”卣、“癸举”铜卣、鹗形铜卣、牺首兽面鱼纹铜罍、兽面纹铜瓿、“皿天全”铜方彝、虎食人形铜卣等青铜容器,显示了湖南青铜器的地方特色与神秘意味。这些青铜容器以尊、卣等酒器发现最多,以动物纹饰为最突出;  相似文献   

13.
200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嫩江县铁古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82平方米。共清理土坑墓2座,出土有瓷器、铜器、铁器、玉器、骨器等各种质地的随葬品约70余件。墓周围有土筑围墙附属建筑,应为"同坟异穴"的夫妻合葬墓,根据出土遗物推测墓葬年代应属于清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1986年4月,在距苏州城西20公里,海拔22.5米的严山东麓出土了一批春秋时期吴国王室窖藏玉器.这批玉器是在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略呈长方形的土坑中发现的.坑底距山坡表土深0.5米.由于当地爆破采石,玉器出土处已破坏.其存放位置和器物组合情况已不明.除玉石器外,没有其他遗物出土.出土器共402件,其中软玉器204件.余为各色玛瑙、绿松、水晶和玻璃器.器物种类主要有:壁、环、璜、琮、镯、觿、珑、珌、玦、珠及各类玉佩饰.主要纹饰有:卷云纹、绳纹、绹纹、弦纹、羽状纹以及形态不同的蟠虺纹、兽面纹、虁纹、鸟纹等.纹饰的琢制采用减地浅浮雕与阴刻一面坡线的手法,纹饰特点与安徽寿县蔡候墓、浙江绍光306号墓所出的玉器基本相似,具有春秋时期的琢玉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
2005年1月,山西绛县横水M2出土了一件铜卣(M2∶75),器盖对铭。根据器形判断,其时代属于西周中期偏早。根据铭文判断,铜卣器主名"肃"。肃卣铭文共66字,可分为四句话,各为一段。铭文记载了一个西周时期关于降低庶人社会等级的罕见案例,从此案例可以看出西周庶人有人身自由。在任何阶级社会,庶人即自由民阶层都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因此这篇铭文的阐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16,(4)
1972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村发掘了西周丰姬墓,出土铜器16件、铅器3件,最为耀眼的是墓中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主要是装饰品和葬玉两大类,其中包括一套组玉佩、一对鹦鹉佩、玉鱼等。由于此墓没有发掘报告,玉器在墓中摆放位置不明,文章对丰姬墓出土玉器介绍的同时,结合西周其它墓葬发掘情况,对墓中出土玉器的用途、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丰姬墓是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玉器质量高,为研究西周玉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涟源市出土一件商代铜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8月,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水洞村村民在该村石山上平整土地时,于一土坑中发现一件铜卣。涟源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使这件青铜器得到很好的保护。卣为扁圆体,直口,斜肩,宽垂腹,纵向提梁,平底,圈足。盖与身锈死,通体蓝锈,略有浅绿。器盖由二个兽面组成,纹饰直通盖口,上有四道扉棱,纽顶做六瓣形,每瓣有蝉纹图案,两耳呈纽形,上翘。提梁做绳索状,两端为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至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保室对扶风县齐家村北M41出土的铜尊、铜簋、铜卣等三件器物进行了修复.修复的方法是运用我国传统青铜器文物修复的矫形和焊接、去锈以及着色做旧等技术,并与德国现代文物修复技术相结合,使三件变形的器物重新修复完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金属技术,该文对滇西北的洱源县三营乡北山土坑墓地出土13件铜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该土坑墓地出土的铜器材质有多样化的特色,除主要是红铜和铜锡合金外,个别样品出现了铜锡铅合金(Cu-Sn-Pb)、铜铅锑合金(Cu-Pb-Sb合金)以及含砷的铜锡金属(CuSn(As))。部分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分析,多数器物为铸造而成,另有少数器物为热锻加工而成。有的器物在制造时进行了冷加工处理。该墓葬群的铜器还出现了表面镀锡技术,说明在春秋战国之交,镀锡技术已从西北地区传入了洱海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