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新蔡葛陵楚墓》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彬 《江汉考古》2005,(1):95-97,86
河南新蔡葛陵楚墓,是近年来淮河流域考古中新发现的一座战国中期大型墓葬。其墓主人为平夜君成,是与楚王关系密切的重要封君。墓葬结构复杂,并有陵寝建筑遗存。出土有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和大量竹简在内的各类随葬品,还有人殉现象。在科学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出版了《新蔡葛陵楚墓》一书,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考古资料所反映的楚国历史、葬俗、礼制、历法、手工工艺、书法艺术等诸多信息,是我国楚文化研究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试论楚文化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各地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东周墓葬以楚墓最多,估计已达四千座以上,超过目前所知东周墓葬总数的70%以上。西周时期的楚墓发掘的数量不多,特点也不太明确,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墓葬。楚文化类型的墓葬主要包括楚国及其所属小国的墓葬,出土地点集中在江汉平原、长沙地区和豫南地区。墓葬在形制、棺椁制度及随葬制度方面,相对于中原地区,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淅川春秋楚墓的发掘谈对楚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文物》1980,(10)
1978年至1979年,在河南省西南淅川县丹江水库西岸的下寺,先后发现并发掘了一批春秋时期的楚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青铜文物。以往在湖北、湖南等地都发掘了不少楚国墓葬,但绝大部分都是战国时期的,春秋时期的极少。淅川楚墓墓主人身分较高,墓葬最早的可到春秋中期。这对全面考察楚文化的特征及其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淅川春秋楚墓来谈谈我对楚文化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江汉考古》2021,(4):3-12
正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楚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楚文化进行科学考古发掘与研究,是从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发掘开始的,此次共发掘160余座墓葬,其中战国楚墓73座~([1])。湖南省博物馆又在长沙先后发掘了千余座楚墓~([2])。当时根据长沙楚墓出土的陶器,开始把春秋楚墓与战国楚墓区别开来,将鬲、盂、罐组合的墓定为春秋时期,将鼎、敦、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时期,将鼎、盒、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初年。这是最早对楚墓的分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楚墓的分期多参照此标准。  相似文献   

5.
吴辉 《江汉考古》2008,(1):90-95
从学术史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沙楚墓一直对楚墓、楚文化、楚国历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就墓葬本身的研究而言,长沙楚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作为楚文化区小型楚墓断代的年代学标尺,而楚墓的年代研究是一切相关研究的基石。本文就学术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对长沙楚墓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了导致湖南(长沙)楚墓年代认识错误的症结所在。笔者也将再以专文探讨长沙楚墓年代以及相关历史专题。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群的发掘,从楚文化考古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突破。因为楚墓考古发掘,自从一九五一年十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湖南长沙第一次进行科学发掘,并编写出版了《长沙发掘报告》,为楚文化考古带上了路之后,在三十多年里,于曾经是楚国疆域之内的各地,配合社会主义基本建设,发掘的楚墓,已经有好几千座。但这许多楚墓里:一、发掘的墓绝大多数是在以荆州、长沙为中心的两湖盆地。  相似文献   

7.
反映楚文化研究最新成果的《楚学文库》共18本专著,已于1996年出齐。最近读到的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楚史所所长郭德维先生所著的《楚系墓葬研究》,乃《楚学文库》重头著作之一,倍感亲切。已为世人所艳称的大量精美、奇特的楚文物瑰宝,主要出于楚墓,楚墓自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早在助年代初,考古学家王世民先生统计已发掘的我国东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总数中,楚墓的比例占到70%,到1990年,此书作者重新再统计,得出75%的结论,就是说,我国东周之墓葬,每四座中就有三座是楚墓,总数已超过6000之数,于此可见楚墓数…  相似文献   

8.
丁兰 《江汉考古》2012,(2):85-92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此为楚化的越人或其后裔墓葬,他们在楚国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批楚化的越人可能在楚国军队之中担任军士,或以巫觋身份参与了当地的祭祀等宗教活动,并有着与楚人彼此认同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祭祀习俗。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越文化在楚文化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典型楚系铜器群二典型器物的型式分析三楚系青铜器的分期四各期青铜器的年代及特征五结语楚系青铜器是指东周时期楚国及其附属国出土的、具有楚文化特征的青铜器。迄今为止,楚系青铜器发现的数量之多,年代序列之完备,已位居东周列国之冠。对楚系青铜器年代序列的考订不仅是进一步研究楚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可为东周列国青铜器的年代研究提供参考标尺。以《楚系青铜器研究》一书为代表的多项研究~([1]),标志着楚系青铜器的年代序列已大体建立。在《楚系青铜器研究》一书出版之后~([2]),二十多年来又出土了大批楚系青铜器,极大地丰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清理发掘的一批春秋楚墓,是楚文化考古和东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经过编著者与出版者的辛勤努力,这批考古资料的专题发掘报告,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本书由文字(包括插图)、图版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正文四章和附表、附录。第一章介绍了墓葬的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第二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按年代先后,把甲乙丙三组墓分为前后节,以墓葬为单位,详述其  相似文献   

11.
麻城李家湾楚墓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然  丁兰 《江汉考古》2000,(4):81-87,T001-T002
1993年-1995年,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省麻城宋埠镇李家湾发掘了一批楚墓,《考古》2000年第5期发表了《湖北麻城市李家湾春秋楚墓》的文章(以下简称《简报》)。这批墓葬保存完整,等级分明,且有重要的铭文铜器出士,是鄂东北地区又一重要楚国墓葬材料,现就该材料所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些探讨,就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冬至1975年春,淅川县博物馆在丹江下游库区南岸,先后发现和发掘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和青铜器。这批楚墓,数量较多,并且延续的时间也较长,对研究丹江下游楚文化的分布和特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下面就这批墓葬出土的器物(具体材料见本期简报),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有关楚国的青铜砝码及黄金货币的称量是楚文化研究的课题之一,数年前笔者曾作过尝试①。近年来,随着一批考古新发现资料的相继发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本文主要以楚墓中出土的三组有铭青铜砝码为依据,对此作一些补充研究。一、三组有铭青铜砝码的有关情况1.1990年秋,湖南省沉陵县大常乡1016号楚墓中出土一套共5枚青铜法码,它们的有关尺寸和重量见表1。其中第4号进码在外形、成分与制作工艺上均不同于其余4枚,应是件替代品,5号砝码最大,其上阴刻有“分细益”三字的铭文。该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③将该法码上的…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于1992年9月4日至7日在河南省浙川县召开。出席会议的178位代表中,除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的楚文化和史学研究者外,还有来自北京、陕西等地的著名考古和史学专家及新闻、出版方面的代表。大会收到论文90篇。会议期间,各省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参观了丹江库区楚墓墓地、古城遗址和淅川县博物馆等;围绕着楚文化的渊源与楚都丹阳的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关系、楚国历史与文化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湖北襄阳余岗是汉水中游地区楚国的一处重要墓地。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早已被学术界所重视。而陶器是更能反映考古学文化年代、性质、面貌的器物。襄阳余岗楚墓除出土大量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一批年代序列比较清楚的陶器。这些陶器虽较残碎,但仍能辨别器形和基本形态。对这些陶器进行深入研究,是目前襄阳一带及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探讨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笔者编写的山湾、蔡坡楚墓发掘报告中所作的墓葬年代序列为基础,对余岗楚墓陶器提出一些分期研究意见,也可作为发掘报告墓葬分期的补充或说明。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遗存。从商周之际楚人建国时算起,到公元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为止,先后经历了800余年。"楚文化"一次很早就出现在历史研究中,但在考古学中真正对"楚文化"进行的研讨始于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上。驻马店地处中原,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部,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盛,驻马店大国蔡国逐渐沦为楚的附庸,成为楚国淮河流域北部的重要城邑,该地大部分地区一度纳入楚国版图。近几年来的考古工作,楚文化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成绩显著,楚文化繁荣一时。本文拟的发现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唐虞之道》篇与《尚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804枚楚简,这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现在,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已公开出版①,为学人们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是应该感谢荆门市博物馆和出版者的。考古专家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郭店一号墓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因而断定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公元前3世纪初,其竹简字体有明显的战国时期楚国文字的特点②。这些论定,都是可信的。郭店楚简有许多篇与《尚书》有关。据我的初步统计,至少有《缁衣》、《成之闻之》、《唐虞之道》、《性自命出》…  相似文献   

18.
河南南部的淮河流域和南阳地区是我省楚文化遗存分布的中心区域,近十年来在过去对楚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基础上,又发掘了淅川下寺楚墓群,固始白狮子一、二号墓,叶县旧县一号墓,淮阳马鞍冢车马坑,平粮台楚墓群,正阳苏庄一号墓和楚部陈城等重要遗址与墓葬,为促进我省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淅川下寺楚墓的发掘,对于研究春秋时期楚文化的内涵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下寺楚墓位于淅川县东南60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的”龙山”土岭上。1978—1979年,在这里发掘了25座楚墓,大致可以区分为五组。其中第三组规模最大,内容也最为丰富,它包括主墓1座(二号墓),陪葬墓3座,殉葬墓16座和尢型车马坑1座。  相似文献   

19.
当阳窑湾陈家坡东周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2年春,宜昌地区第二期文物考占干部训练班在当阳县发掘刘家冢子东汉画像石墓①和考古调查②以后,还在窑湾陈家坡配合砖瓦厂取土进行过土坑墓葬的清理发掘。陈家坡墓葬是楚墓,由于训练班结束以后资料的辗转,部分线图、照片已丢失。陈家坡是沮河畔的一个楚国墓地,所发掘的墓葬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将这批不够完整的墓葬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都战国木椁墓与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2月,新都县马家公社发现了一座战国土坑木椁墓,这是一座大型的土坑木椁墓。此墓早年被盗,棺椁内的随葬品早已盗掘一空,难得的是这墓在木椁的垫木之下,发现了一个腰坑,坑内有随葬铜器一百八十八件。这座战国墓对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一座战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楚文化的墓葬。可以从葬制、出土遗物的组合等方面来分析研究。关于战国时期的棺椁制度,我们从楚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