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章东周时期镶嵌式此时,晋国和楚国的青铜器上除了精心制作的浇注图案外,又发展了一种比较新式的内嵌装饰手法。商代时,曾有把绿松石嵌在武器上的先例,但是除了个别例外,此门艺术似乎到了西周时就已失传。然而,公元前六世纪初就又开始此项技艺。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的河南淅川墓中的器物上镶嵌的铜和金就能说明这一点。关于镶嵌类型的起源有着很多的争议:是中国发明的吗?至少是部分受到了木器装饰的启发吗?是受到了中国北部和西北部邻国纺织品和青铜器的影响吗?西方著名学者邦克尔(Bunber)和麦凯兹(Mackenaic)认为是受了邻国…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探讨出土汉代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本研究运用显微镜等仪器,对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出土几件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金饰片多镶嵌在漆灰层上的漆膜层中,银饰片和银构件多镶嵌在漆膜及漆灰层中;在金银饰与漆膜接界处有出于保护目的,且与周围图案相协调的描饰;金银装饰上的描饰与其周围的描饰图案融为一体。夹纻胎漆器的金银装饰工艺因金银饰件面,与漆膜层面高低,分为"粘贴"和"镶嵌"两类,本研究样品中暂未发现粘贴工艺。结合现代漆器装饰工艺调查结果,初步探讨了几件夹纻胎漆器金银的镶嵌工艺流程。本研究可利于汉代夹纻胎漆器金银装饰工艺的发掘、利用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谓古代,指的是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到公元七世纪中叶一千余年的时期。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古波斯帝国开创成长的时候;公元七世纪中叶,正是萨珊王朝波斯帝国灭亡的时候。所谓西亚,指的是中国西部边境以西,直到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一大片土地:西北包  相似文献   

4.
<正>地点: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间: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二○一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近两千年来,漆器一直是东亚艺术品中的首要交流媒介。此次展览旨在揭示漆器多种多样的装饰工艺,如镂雕、镶嵌、螺钿等。展品主要选自本馆典藏珍品,在说明漆器制作所需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展示中国、韩国和日本漆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属上的装饰工艺,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春秋战国以来,在装饰工艺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平面纹样发展到多层、重叠的装饰纹样,使文饰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建国以来,各地陆续出土了一批镶嵌金细工的制品。本文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按时代顺序将东汉——唐代凡有关镶嵌金细工或是用金丝、金珠制作的饰件逐一介绍,以便从中看出其装饰工艺的特色和发展情  相似文献   

6.
所谓青铜镶嵌工艺,即在青铜器物上镶嵌各种不同的物件作为装饰纹样,如嵌松石、玉石、赤铜、金、银、水晶、宝石等等。本文着重谈谈在青铜器上镶嵌赤铜和金、银纹饰及其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西浑源窑"镶嵌青瓷"与高丽象嵌青瓷、朝鲜"粉青沙器"在外观上很相似。朝鲜半岛的这些瓷器品种受到过磁州窑类型化妆土装饰技法的影响,而浑源窑镶嵌青瓷则是化妆土装饰的直接沿伸。它们工艺同源,但看不出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以镶嵌作装饰的青铜器在青铜器上镶嵌纹饰,有种种不同的材料,从考古发掘看,最早的材料为绿松石。如在二里头时期的墓葬里,就发现有嵌绿松石的兵器。到了商代,出现了嵌赤铜的青铜器,如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嵌赤铜棘纹戈。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镶嵌工艺空前发展,这一时期镶嵌用的材料,主要有金银、赤  相似文献   

9.
陈慧琪 《东方收藏》2024,(1):162-163
<正>百宝嵌工艺是一门在明末清初开始兴起的传统手工技艺,它是在不同材质的器物上镶嵌各种名贵材料,以达到突出装饰的效果。相较于我国其他传统手工技艺,百宝嵌以其得天独厚的质感,使得器物整体装饰逼真传神。文章通过解析笔者所设计创作的百宝嵌作品,从创作手法、文化内涵和研究实践探析百宝嵌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以期对当代百宝嵌工艺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银平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考古发掘资料表明,金银平脱技术是由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经由战国、汉代较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这一工艺已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成为极具时代特点的器物装饰技法,对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后世相关装饰工艺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刘云 《文物春秋》2013,(1):12-2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战国镶嵌蟠螭纹铜豆,相关著录认为该豆器表的镶嵌装饰物为松石,并定其名为"嵌松石蟠螭纹豆"。本文以存世的燕式青铜器与此铜豆进行形制、纹饰与装饰技法的比对,并通过对镶嵌物性状及锈蚀状况的分析,对故宫藏铜豆器表镶嵌物为松石这一结论提出否定意见,认为该豆的器表装饰工艺应为红铜嵌错。  相似文献   

12.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前485年)。自公元前三世纪印度摩揭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开始,佛教越过古印度的边境,不断地向外传播。公元一世纪中叶,在印度西北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和伊斯兰堡西北的坦差始罗一带)产生了一种印度与希腊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九年,罗马尼亚考古学家经过长期的发掘和研究终于证明,罗马尼亚东部的锡诺耶湖在公元前六世纪曾是一盛产陶器的古堡。 早在一九一六年,罗著名的考古历史学家瓦西尔·皮尔旺在上述地区挖掘出了大量的陶片和陶  相似文献   

14.
宋朋遥 《东方收藏》2023,(8):116-118
陶瓷修复在我国由来已久,早期的锔瓷重点突出实用性,后来的金缮工艺在使用大漆做基础材料的同时采用金银等材料进行镶嵌与图案绘制,则更加重视装饰作用。文章对金缮工艺使用在陶瓷修复中体现出的点、线、面的装饰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哲学应用和材料纹饰相结合两个方面分析了金缮工艺的装饰性体现,以期为金缮工艺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内容。  相似文献   

15.
隋代今河北邢台市内丘一带制瓷业空前繁荣,邢窑中心窑场即位于内丘县城,是白瓷创烧窑口之一。隋代邢窑细白瓷产品以胎体映衬釉色,模制工艺发达,出现镶嵌与双色釉工艺,开始用文字作为装饰纹样,装烧使用匣钵。邢窑在早期白瓷制作工艺上多有开创性贡献,其中细白瓷绿彩装饰成为瓷器彩釉装饰发展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6.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银覆斛式套杯档案记载为明代,由十二件依次能叠放在一起的银杯组成,每件银杯均镶嵌黑色物质以在内壁形成历代名人高士典故为题材的装饰画,内底注释典故名称,外底标明斋堂款识,外壁其中一面注明制作材料来源的“大明皇帝赐金”字样。故宫博物院张丽研究员根据“醉卧瓮下”历史典故产生的时代背景,推测其制作时代定为清代。在我国,银器表面镶嵌黑色物质的工艺十分罕见,一些学者将银套杯镶嵌黑色物质的工艺称为“阴刻填黑漆”,而查阅资料发现银套杯的表面装饰工艺更可能为乌银镶嵌。乌银在国外被称为“niello”,是指一种或多种金属与硫在高温下生成的黑色金属硫化物,被用来装饰金、银和铜等金属器物。将乌银实施于金属器表面的工艺被称为乌银镶嵌。为了明确银套杯的表面装饰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对其中一个银杯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元素、物相进行分析。显微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黑色物质通过加热熔融的方法嵌入嵌槽,在固化后进行抛光使表面平整。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物质由Cu、Pb、Ag和S元素组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含有硫铜银矿。综合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黑色物质为银/铜/铅硫化物形成...  相似文献   

18.
名物新证     
《南方文物》2008,(1):74-75
《唐代特种工艺镜》一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唐代的特有的铜镜装饰工艺。所谓特种指的是除铸造技术以外的镶嵌、涂饰工艺。正是这些金属装饰技术。使得唐代的铜镜更加光辉灿烂。成为伟大的盛唐文化一个组成部分。唐代是开放的时代。铜镜工艺不仅发展了本民族的装饰艺术,而且大量吸收西土文明,融入西方民族优美的工艺元素。从纹样到金属加工工艺,造就了唐镜完美工艺。作者把古代的工艺名称联系有关实物。分别论述各种工艺的特点。使得我们对唐镜工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不过对于唐代的一些工艺尚在探索之中.本文有些说法还是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尹伊 《收藏家》2010,(7):69-71
中国古代黄金饰物的出现不晚于商代,北京刘家河商代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对金耳环和一对金臂钏。而大体同一时期,镶嵌工艺亦开始用于装饰青铜器皿了。  相似文献   

20.
长白县渤海"灵光塔"是现存东北最早的塔。详细介绍塔身镶嵌装饰花纹的数量、分布和样式,其镶嵌花纹装饰是莲花、云纹托宝珠图案,均为佛教文化常见图案。其部分花纹装饰应为后人补修时依照原图修正绘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