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家》2002,(8)
┌───┬─────┬────┬─────────────────┬──────┐│序号 │图录号 │年代 │作品名称 │成交价(万元)│├───┼─────┼────┼─────────────────┼──────┤│ l │ 1040’二│ 米布题│ 了绎丝《长春图》卷 │792 ││ 2 │ 1024 │ 佚名│ 一一栖猎骑图》卷 │605” ││ 3 │”1065、一│ 朱聋 │ 一《荷池双鸟图》轴 │5 17 ││ 4 │ 846一了 │ 沈周 │ 一:一_了蔽山水》卷 │253 ││ 5 │ 1897 │ 清乾隆│ 「一斗彩八宝纹大盘 │242 ││ 6 │ 2002 │ 清…  相似文献   

2.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3.
西汉金“诸国侯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秋,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村民在农耕时发现一枚金印,现收藏于即墨市博物馆。该印呈扁正方体,有龟形纽(图一、二)。边长2.5、通高2.1厘米,重96克。印面凿刻白文篆书,为“诸国侯印”四字(图三)。印文布局严谨,似为急就之作。龟纽背部隆起,龟首向前探出,四肢外伸呈站立状,龟尾内收。龟甲饰六角纹,甲缘饰一周圆圈纹。四肢均饰鱼子纹。小桥村一带为汉代墓葬区,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彩绘陶壶和陶鼎。据《汉旧仪》记载,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3,(1)
1969年,长兴县和平公社四矿区出土了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鼎。鼎重21市斤。器壁较薄,附耳。腹饰两道弦纹,弦纹间饰蟠虺纹,耳亦饰蟠虺纹。足内凹作沟槽状,足部顶端凸出一块,上饰螺旋纹(图三)。  相似文献   

5.
1990年3月,在阜阳老城区文昌阁基建工地发现一处汉代建筑遗址,并出土一件汉代瓦当,现藏于阜阳博物馆。兹介绍如下。瓦当泥质,青灰色,当面为模制成型,平整细腻。直径17 3、厚1厘米,边轮宽1 3、厚1 6厘米。瓦当中心饰一个半球形圆乳丁,周围饰2圈凸弦纹,弦纹内有18个小乳丁。弦纹外出双线“十”字弦纹,将瓦面均分成4个扇形格,弦纹顶端旁出卷云纹。扇形区域内各有一字,篆书,顺时针读为“女(汝)阴宫当”(图一、二)。汝阴即今阜阳。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条:“女阴,故胡国。都尉治。”又据《汉书·夏侯婴传》、《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祖…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0,(10)
陕西省乾县凤翔发现古铜器陕西省渭河一带农民在取土中常发现古代文物.如1959年2月在乾县周城府东倪家窑一带,便发现有鼎、壶、盉、镜、带钩、钱币等十余件.其中鼎一件,高23、口径16、厚0.2厘米、素面.(图3).壶一件,高39、口径3、最大腹径20.5、厚0.2厘米,圈足(图2).盉一件,高12,最大腹径14、厚0.15厘米,盖饰有四叶纹.柄把、嘴及三足均作兽面状(图1).这些铜器是在距地面1-3米深发现的,从器形及纹  相似文献   

7.
古越阁收藏的几件古代兵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夔纹戈通长30.9、援本宽8.3厘米(图版肆:1;图一)。援宽直而长,前锋圆钝,中起脊,短胡,无阑,无穿。直内,末端圆弧,下有一缺。援部饰变形夔纹,以云雷纹衬地。内部后端饰羽状纹、勾连纹及云雷纹。与《中国古代兵器图集》著录的一件商代晚期有胡戈形制相近,此戈长38.5、宽15.6厘米,通体饰雷纹,内部饰兽纹,近胡部有  相似文献   

8.
张箭 《郑和研究》2008,(1):54-58
《大明混-图》大概绘于明洪武廿二年(1389年)。该图长3.86米,宽4.75米,面积达18.34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尺幅最大、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地图。此图彩绘绢本,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9.
甘肃靖远新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夏秋之际,甘肃省靖远县北滩乡北山东街庄一农家新建房舍,在房基下发现1件神像纹鎏金银盘,经甘肃省博物馆鉴定为东罗马帝国早期遗物。银盘圆形,矮圈足,直径31、高4.4厘米,重3180克(彩色插页;图一)。盘表面布满灰黑色银锈,但底部银色如新。盘口经卷折锤打和旋磨,做成厚而扁的唇边。盘内壁满饰浮雕花纹并鎏金,金色绝大部分已脱落。盘外壁素面抛光,有加工遗留的旋纹。圈足焊接于盘底,直径11、高0.9厘米。足内盘底有一周凸起的细弦纹,中心有一透穿小孔。圈足、弦纹间有錾出的虚点状铭刻一行(见图一下方),可能是收藏者的铭记。盘内纹样呈同心圆状布局,自外向内分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1月,泰州市西郊苏北电机厂仓库工地挖柱础基槽时,在一2米见方,深约1米的土坑中发现鸡头壶、盘口壶、双唇罐、莲瓣纹盖罐、碗等16件南朝青瓷器(图一)。这是泰州地区首次出土数量较多的成组南朝青瓷器。现将器物分述如下。鸡头壶 1件。高26.6、口径10.4、腹径18.2、底径12.8厘米。盘口,长颈,溜肩,鼓腹,下腹稍敛,近底处外撇,平底。肩一侧堆塑实心鸡头状流,鸡冠已断;与之相对的一侧装弧形把,上与口沿相连,下与肩部相接;肩左  相似文献   

11.
杨进萍 《收藏家》2007,(8):35-40
螭是龙属的蛇状神圣之物,螭纹人们俗称螭龙纹、螭虎纹,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因其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匐状,故考古界常把螭称作蟠螭,《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但从战国汉代玉雕螭纹看,就分无角和有角的两种,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螭字条:"(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后人所增,非许书本有。"甚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代灾荒频繁。每当灾荒到来之际,百姓扶老携幼,东奔西逃,忍饥号寒,流离失所。此种悲惨之状,忧时之士常绘为图画以献于上。如:宋郑侠的《流民图》;明杨东明的《饥民图》;陈其猷的《流民图》以及清蒋伊的《流民图》,皆属名作。此等图画真实地反映了灾民生活的疾苦,为  相似文献   

13.
在乾隆二十四年的《西苑太液池地盘图》(后简称《太液池图》)之前 ,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2](图一)中曾记录了当时北海的建置状况 ,在《太液池图》一文中未曾提及 ,实属未当。《京城全图》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是我国现存古代城市地图中绝无仅有的杰作。该图由51帧拼合而成 ,总长14 01、宽13 03米 ,系据实地测绘 ,按1比650的比例以墨绘渲染而成 ,绘艺精湛 ,主要建筑物均标注名称 ,翔实而精确地反映了北京城的整体格局。值得指出的是 ,该图全面真实地记录了乾隆朝北海营建第一阶段告讫的营建成果。作为补证 ,谨将其中关于北海的部分与…  相似文献   

14.
<正>1993年春,邳州市博物馆发掘了九女墩三号墩,墓中出土铜盘5件[1]。其中一件铜盘(M3∶34)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内底刻有铭文。铜盘口沿方折,颈略收,肩稍斜,弧腹,平底。颈部、上腹部饰蟠虺纹,下腹部饰两周内填蟠虺纹的三角纹,三组纹饰间以两周绳纹(图一、二)。铭文4行共21字,含重文1字(图三)。现将铭文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山西省博物馆收集到唐代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因明论理门十四过类疏》一卷(图一)。专家鉴定属"赵城金藏"。《疏》作卷子装,白藏经纸,赤木轴。全卷计二十一张(包括卷首《释迦说法图》),第十八张空缺,共长1028厘米。《疏》卷卷首附装《释迦说法图》一幅,状与赵城金藏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四年下半年,本馆先后在南京白下区和栖霞区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一、南空汽车营汉墓墓残,为土坑木椁墓.(图二)土坑已毁,坑内有长方形棺椁,腐烂严重,椁板长2.20、宽1.20、厚0.05米;棺板长2.00、宽0.97、厚0.10,侧立板高0.50 米.随葬品如下:铜镜1件 完整,日光连弧纹镜.圆形圆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周,为八连弧,钮座和弧圈之间有浅直线和弧线相连.外区饰以符号.直径10厘米,缘厚0.5厘米.  相似文献   

17.
此罗汉长11.7、宽8.6、高11.8厘米,底座长11.7厘米(图一)。罗汉面瘦修长,高颧骨,貌慈祥,两目紧闭,微露笑容,薙发秃顶,额有皱纹三道,嘴扁大;身披袈裟,直领对襟,上面雕有繁密的缠枝花卉纹;袒胸露腹,身着宽袖内衣,上面也雕有繁密的缠枝花卉纹;袖掩双手置左膝上,踞坐露出右脚,穿带格纹履。座呈四瓣花状垫座,座环周和座底外侧雕繁密的缠枝花卉  相似文献   

18.
记凤翔出土的春秋秦国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在陕西凤翔县城之南的秦雍城遗址内及其附近,连续出土了几宗秦国玉器,比较重要,现记述如下。一、1972年,南指挥公社河南屯大队六队农民在村东土场平整土地时,于距地表约4米深的断崖处,出土玉璧2件。璧(凤总0125) 直径29.7、肉11.88、好5.94、厚0.9厘米。玉为墨绿色,玉质晶莹滋润,明亮光洁。璧两面均阴刻花纹,主纹为四周互相蟠纠的勾连纹,以五圈内填短直斜线的环带相隔,纹饰繁细,线条流畅(图一:1;二)。此璧制作规整,肉的尺寸恰为好的二倍,与《尔雅》"肉倍好谓之璧"的记载相吻合。又《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郑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南阳博物馆在地区废旧仓库征集到1件青铜器盖,从形状看当为鼎盖。盖直径22.5厘米。呈圆弧形,口沿处有三个对称的兽面形小鋬,中间有镂空圆捉手。盖上饰绳状弦纹三周,间以蟠虺纹,近口沿处饰斜角兽纹一周,捉手上饰绹纹(图一、二)。盖内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为:"隹  相似文献   

20.
<正>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中展出了一件纹饰精美的刻纹铜樽(图一),该铜樽出土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大湾村(1)。大湾刻纹铜樽由樽盖和樽身两部分组成,樽盖为博山炉形,盖顶为凤鸟形钮,凤鸟作展翅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盖面浅浮雕神山神兽,盖口沿饰锯齿纹。樽身直口直腹圜底,腹部以双重回纹为界,上下饰三重羽状锦纹。腹中部饰对称铜质衔环铺首。底部存三蹲兽状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