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旭 《旅游》2003,(12)
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数目众多,而且形状独特,五花八门,堪称是一座古井博物馆;建水的祭孔乐舞是从南京夫子庙传来的,如今夫子庙已没有这套乐舞,而建水保存下来的却是完美纯粹的古典祭孔仪式;建水有个团山,是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树。团山每一栋老房子都是一座民居博物馆,走进任何一家,都会感受到华丽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建水,云南省的一个边陲之地。  相似文献   

2.
郑威 《江汉考古》2021,(5):115-118,69
新近披露的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和益阳兔子山七号井所出简牍均属西汉长沙国.简牍所记载的地名中,临沩因临近沩水而得名,在今宁乡至望城一带;烝阳当在蒸水之阳,约位于今衡阳县西北;醴陵与高后四年受封的醴陵侯国应为一地,在今醴陵市一带;观川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中的"观阳"县相关,都位于观水(今灌江)流域.  相似文献   

3.
李成 《旅游》2003,(12):18-29
建水的水井很出名,不但数目众多,而且形状独特,五花八门,堪称是一座古井博物馆;建水泊祭孔乐舞是从南京夫子庙传来的,如今夫子端已没有这套乐舞,而建水保存下来的却是完美纯粹的,吉风祭孔仪式;建水有个团山,是当地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团山败绩 一栋老房子都是一座民居博物馆,走进任何一家都会感受到华丽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就是建水,云南省的一个边陲之地。  相似文献   

4.
易禹琳  吴景军 《旅游》2010,(1):56-59
芋头古寨囊括了鼓楼、风雨桥、门楼、古井、萨岁坛、吊脚木楼居室、古驿道等侗族建筑中的所有门类。各类建筑因山就势、因地制宜,自然风光与人工创造浑然一体,体现出侗族人民“天人合一”的观念,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建筑史和民俗史,是一座侗族文化的“实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沙走马楼简牍自发掘以来 ,迄今已有五年。目前 ,公布的简牍资料主要集中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文物出版社 1 999年。以下简称《田家》)一书和《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文物》1 999年第 5期。以下简称《新收获》)一文以及《长沙走马楼J2 2发掘简报》(《文物》1 999年第 5期。以下简称《简报》)中。截止 2 0 0 1年 8月“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下所引论文未注明出处者 ,均系会议论文提要或发言稿 ) ,有关走马楼简牍研究的各类文章已达 50余篇。另有日本长沙吴简研究会主编…  相似文献   

6.
凌文超 《考古学报》2015,(2):187-228
<正>目次一绪言二"襍钱领出用馀见簿"的整理三襍钱"承馀新入簿"与"入受簿"的整理四库钱账簿体系与孙吴基层财政收支五结语一绪言近年来,湖南地区发掘清理了大批保存在古井中的简牍,包括三眼井楚简、里耶秦简、走马楼西汉简、东牌楼东汉简、五一广场东汉简、走马楼吴简、苏仙桥吴简和晋简以及兔子山战国至三国简牍。古井简牍遗存与边塞简和墓葬简不同,其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模式不仅应借鉴边塞  相似文献   

7.
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三文书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0月,湖南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的走马楼建筑工地的一座仓井中,发现了大量的竹木简牍。一年多来,已经陆续有若干相关的资料公布,本文拟对《长沙孙吴简牍考古大发现》(台北《历史月刊》1997年8月号)和《大音希声——浅谈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初步认识》(《中国书法》1998年1期)两文所刊三件文书作一粗浅的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8.
<正> 一座优美的建筑常常被人们喻为“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它是时代的反映和象征。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康就说过这样的话:“建筑具有生命、有性格、有思想、有美丽的容貌。”同样,一座成功的博物馆建筑也应该具有以上特色。因为博物馆的建筑不仅是博物馆的门户,而且是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的物化保证。如果说博物馆是一部完整的乐章,那么博物馆的建筑就是那引人入胜的序曲。一座成功的建筑可以起到为博物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博物馆建筑对观众的导向作用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子今  马振智 《文博》2003,(3):46-49
自从(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问世以来,有的研究者已经就当时吏民定名的若干规律有所讨论。走马楼简涉及姓名的资料确实可以提供理解当时社会的重要信息,而其中有的宗姓历史文化特征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例如烝姓。  相似文献   

10.
《中华遗产》2009,(6):12-12
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近日在六合区发现了一口直径为2.6米、高10米的古井,年代距今至少1500年,称得上是南京的“井王”。这口千年古井的发现,证明了千年以前江北地区老百姓建筑工艺、制砖工艺水平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21,(3)
正关于简牍时代的户籍,里耶秦简和走马楼吴简中有不少户口简例证。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这些简的性质一定是户籍,但秦代、孙吴时期户籍的基本样式已经呈现出来。作为秦简、吴简之间的汉简,出土较早,数量和种类众多,可是,专门记录一户人名、年纪、口食等信息的户口简,过去仅见长沙东牌楼东汉简中的几枚残简,受限于史料的不足,学界对汉代户籍的认识仍然存在不少疑点。2011年,长沙尚德街古井群中出土了一批东汉简,其中,J531中有两枚记录户口信息的木简。  相似文献   

12.
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地理位置与发掘经过 1996年7月至12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对位于走马楼街西南侧的湖南平和堂商贸大厦建设区域内的古井(窖)群进行发掘,出土了铜、铁、陶瓷、竹木等各类文物数千件(套)。在编号为J22的古井窖中发掘出一批三国孙吴纪年简牍。该地位于长沙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  相似文献   

13.
<正>截止目前,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已经公布了三批竹简的释文,分别名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竹简[贰]》、《竹简[叁]》。①三批竹简中有大量户籍类简。释文公布后,陆续有学者就释文所反映的户籍和户的结构进行了讨论。本文拟对此做进一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王子今  马振智 《文博》2003,(3):46-49
自从(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问世以来,有的研究者已经就当时吏民定名的若干规律有所讨论.①走马楼简涉及姓名的资料确实可以提供理解当时社会的重要信息,而其中有的宗姓历史文化特征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例如蒸姓.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月至11月。湖南省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对市中心五一)”场东南侧的平和堂商业大厦建设[X域内的古井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战国至明清时期古井61口,出个铜、铁、竹、木、陶瓷各类义物3000余件。特别是在编号为J22古井中发现了数量惊人的二国孙吴纪年(嘉不完年至嘉不六年即公元232-237年)简版,成为本世纪术在古代文书方面的最重人的考古发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b人反响。经长沙市文物!:作队和中国文物研究所的初步清理,长沙走马楼吴简的总数达10余万枚,超过全国各地历年出个简联的总和(约9万枚…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20,(8)
正1996年7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走马楼第22号井发掘出大量简牍,包括竹简、木简、木牍、封检、标识签牌等。时代属三国孙吴时期,从年号上看,包括孙权的黄武、黄龙、嘉禾等。内容涉及券书、司法文书、长沙郡所属人名民簿、名刺、官刺、财簿等。走马楼三国吴简提供了三国时期大量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孙吴的社会、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珍贵材料。本书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的第9卷,也是竹简部分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简、纸交替时代数量最多的简牍群,具有重要价值的走马楼吴简却在近年遭到“冷遇”。不仅年度论文数量屈指可数,整体研究成果也不乐观。值此之际,徐畅《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官文书整理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一书的出版,无疑给吴简研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概括而言,该书主要具有以下特色。第一,吴简文书学的基础研究。走马楼吴简出土25年来,陆续出版了吴简研究的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分别讨论吴简的簿籍、词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图版、释文的认真校核,共发现释文注释的数值问题36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原简数值错误当注而未注,计32条;二是原简数值错误、注释亦误,计4条.  相似文献   

19.
伍家岭遗址位于长沙古城之北。2017年2月—9月,为配合"天健·芙蓉盛世花园项目三期"工程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的建筑基址、古井、方形坑,时代为晚唐至北宋初年,可能属于五代马楚政权时期马殷父子在长沙城北扩建的宫苑建筑的一部分,窑址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时期,为研究晚唐至南宋时期长沙古城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邬文玲 《文物》2022,(12):66-73
<正>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木牍》中有几件文书涉及孙吴时期的疾疫与医疗,虽然残缺较甚,内容不完整,却是以往少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拟以此为契机,对吴简各卷中的疾疗文书略作稽考,以就教于方家。一疾患病亡报告在以往公布的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各类统计人口的名籍、名簿中,对疾病、伤残、死亡者多有明确标注。从这些统计资料看,当时疾患人口的比例较大,疾病的类型较多,病死率较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