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宝卷印本为研究对象,在目验原书的前提下,从装背、扉画、字体三个方面总结其印本形制的特徵,考察宝卷从早期宗教出版物到晚期通俗读物的演变。宝卷印本之所以出现这种前後截然不同的变化,是由其文体属性的演变决定的,而这种属性的变化正是其晚期受到以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敦煌寫本P.2861.2+P.2256所載的一份古靈寶經目録對六朝道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大淵忍爾等學者對此卷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貢獻,但也遺留一些基本而關鍵的問題没有解決。本文就以往學者未能解決的元始舊經"已出"和"未出"卷比例從21∶15變成22∶14的情況展開討論,認爲這一卷之差是指"智慧上品大戒三卷"中後出的一卷本《大戒經》。這不僅可以在敦煌原卷中找到内證,還可通過比較一卷本的《大戒經》與先出的二卷本《罪根品》的戒律思想得到進一步印證。  相似文献   

3.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津环城修建了七座炮台。这七座炮台对加强天津城守卫、防止清朝军队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七座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甚至荒废消失。窑洼炮台遗址作为天津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明炮台遗址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窑洼炮台等明代环城七座炮台修建背景与形制的考述,有助于挖掘天津炮台文化的内涵,补充炮台文化的史料,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戴立强 《收藏家》2004,(3):42-46
“Lanling Duet Poems“was orginated from Wang and his poetic works.Wang was a native of Wujin ,Jiangsu Province,in the Ming Dynasty.He once servced as a sacrificial ceremony supervisor at the Nanjing Imperial College and Minister of Revenue of Nanjing . He was a knowledgeable official,with many famous works to his credit.The “duet Poems of Wnag and Et Al“is among the works by Wang and his friends .As little was left of his writings .this book is of great value.  相似文献   

5.
欧阳詹与韩愈同榜进士登第,但英年早逝,韩愈为其作《欧阳生哀辞》和《题哀辞后》。他有《欧阳行周文集》八卷本和十卷本行世,八卷本比十卷本多《秋月赋》外内容无异,但编次体例不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欧阳行周文集》善本18种,作者对其中十卷本系统的版本源流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6.
王昊 《文献》2002,(4):201-209
一、《中国宝卷总目》的体例及贡献 车锡伦先生主要依个人之力,赖友朋之助,穷十五年之光阴,编出了《中国宝卷总目》(为论述方便,以下均称车目)这样一部煌煌巨著,实乃研究宝卷者之梯航,裨益学界不浅,可谓厥功甚伟.车目在以往学者宝卷编目的基础上广事搜求,收罗宏富,共著录了中国国内和海外公私收藏的宝卷1579种,版本5000余种,宝卷异名1000余种.  相似文献   

7.
秦彦士 《文献》2001,(4):153-158
自<汉书·艺文志>之后,历代官私书目少有<墨子>版本著录.据<中兴馆阁书目>所载,则其时<墨子>即已亡佚十篇,而其中尚有八篇"有录无书",实则仅存五十三篇.至明代时风大变,尤其中叶之后学术界对诸子学兴趣大增,<墨子>亦备受时贤关注.故在<墨子>版刻史上亦大放异彩.其雨后春笋之诸刻本于清代墨学复兴功莫大焉,然国内学术界至今鲜有人专事研究.余不揣冒昧,仅以此文就正于方家(仅及已校之重要刻本,未详校者不著).  相似文献   

8.
续志体裁运用探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志对七种体裁的运用较之首届修志将更为灵活并有所创新。记述各种宏观事物的“综述”实质上属于志的范围,原则上应划入志;“概述”应根据具体情况来设置,剔去不重要或重复的概述;关系全局的特别重大事件和典型事件可采用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双轨”制来记;续志中专记将增多且受到重视;以多种方法解决生人入志问题;录和特载的关系宜处理妥;图表的使用、索引的设置都可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吴耀珉 《文博》2010,(5):65-70
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统治了南宋一百多年,并形成了"马夏"画派。本文主要对"马夏"绘画风格(即构图布局和笔墨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并通过传世代表作加以明证,辨析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再分析《雪景四段卷》与"马夏"绘画风格的戚戚相关,认为此图卷为夏圭所作。  相似文献   

12.
秦宝庭 《文献》2001,(4):118-125
北宋文学家秦观,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卒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著有<淮海集>,现存最早见于书目的全本<淮海集>有三部,一是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乾道癸巳年(1173)高邮军学刊本,另外两部是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绍熙壬子年(1192)谢雩重修本,有学者认为这些南宋本是<淮海集>的祖本.  相似文献   

13.
李铭敬 《文献》2000,(3):80-91
一 《冥报记》是一部唐代初期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宣教小说集.《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中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此书成书不久,便有郎余令的续作《冥报拾遗》出现,顾况的《戴氏广异记》中亦举其篇名,大型类书《法苑珠林》、《太平广记》等均有引载.宋以后随着佛教的衰颓,此书失传,只有其引载篇则偶有转引,且讹谬层生.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atlas emerged as a cartographic and bibliographic response to early modern Europeans’ search for geographical order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In particular, atlases were mediators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European ideas about political territory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emergence (by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of the territorial state and its progeny, the nation‐state.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atlases defined political territories ever more precisely for their readers and expresse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territories, while giving form to the political territoriality and geopolitical orientations of particular nations.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