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庆礼 《沧桑》2014,(1):57-60
董必武作为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带领华北解放区人民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同乐 《安徽史学》2011,(4):43-49,8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日本在国际上更加孤立。在物资贫乏、战争迁延日久、军需储存消耗殆尽、兵源枯竭及劳动力缺乏的情形下,日军对华北的依赖性日益加大。在华北,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人力散布在农村,而农村又掌握在中国抗日革命的势力手里,华北日军只控制着寥若晨星的点和线。华北日伪通过"村政建设"向敌后抗日军民展开农村争夺战。"村政建设"主要源于中国历史上统治者控制乡村的统治术,也仿效了日本和伪满洲国的"街村制",体现了日伪利用中国旧有制度,实行法西斯统治的狡诈性。其目的在于根绝共产党及八路军抗日活动的民众基础。随着日军无条件投降,华北日伪的"村政建设"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3.
马永顺 《纵横》2008,(9):18-20
60年前,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为把华北解放区建设成后方基地,继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援前线,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并且以民主程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论百团大战后日本对华北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团大战是日军对中共在华北力量认识的重要转折点。日军在受到百团大战的强烈打击后,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宣传反共。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这对中国抗战局面和中共政策制订均发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诞生 1948年,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三行合并,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将华北银行总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地址在石家庄。同时发行人民银行第一套人民币钞票。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和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积累了水利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建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与日本在华北的利益、金融构想产生了直接冲突。军方和银行在日本政府默许和授意下,胁迫华北实力派干涉华北白银移交国民政府,支持河北省银行并发行货币、接收兑换华北地区外商银行存银。随着币制改革的推进,日方被迫不断修正华北币制自主方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实现了对华北金融系统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8.
2010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谢忠厚编著的《中国华北的细菌战——日军1855部队细菌战华北受害情况的调研报告》,27万字。该书分四个报告揭露、记述了日军1855细菌部队的编制、分布;在华北活人实验惨杀数千人;在华北散播细菌致患亡约百万人;因毁灭罪证、美国庇护而鲜为人知。并附录了华北细菌战(中国档案报刊文献和日本1855部队成员与当事人)的证据和证言。  相似文献   

9.
刘利国 《沧桑》2008,(6):58-59
晋中作为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三大抗日根据地的最前沿和结合部,在全国抗战和华北敌后游击战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发挥了华北抗日战略支点的作用。晋中人民所具有的勤劳勇敢、吃苦奉献的传统美德和在抗战中所形成的"太行精神",对于加快晋中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晋中,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把晋中市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实现晋中在山西中部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7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敬忠著的《华北日伪政权研究》,23万字。该书分七章,论析了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伪华北治安军;河北保定县级伪警机构;华北沦陷区日伪新民会;华北沦陷区县级日伪新民会;蒙疆伪政权;伪蒙疆银行等伪政府、军队、警察、新民会、银行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变迁始于清末新政时期警政、商会、自治等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法规及其实践成果在民国时期得到承袭、调整和完善,逐渐成为华北市镇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分别形成了以唐山和石家庄、秦皇岛、漯河、泊头、羊角沟、周村等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变迁模式。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在1902~1937年间的变迁,既受到清末新政以来警政、商会、自治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变迁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对市镇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双重影响。这从一个方面表明,只有实现制度建设、市镇管理体制变迁与市镇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市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制定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抵御日军入侵的大背景下进入华北,并逐渐在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中共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演绎了政治力量堪称完美的逆境中求生存的一幕,其发展之顺利,恐怕连当年中共自己也始料未及。中共的发展,当然首先是自身努力的产物,其进入华北后,以武装为中心,统一战线和群众运动为两翼,最大限度在各地区寻找制敌和发展的良机。同时,中共的发展,和战前华北的特殊态势、战争初期日军的进攻和占领方式也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中共初期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13.
1948年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会议决定合并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存在期间,在中共中央及华北局的领导下,根据施政方针,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华北区的统一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繁重任务.平、津等大城市解放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城市接管、政权建设、社会治安、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辉 《神州》2008,(8):40-44
新华社北京1988年1月8日电:"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集团军直升机大队今天在华北某地成立。"这一消息,宣告了解放军陆军一个新兵种的诞生.其作战能力开始实现由"地面合成"向"立体合成"的飞跃,这也标志着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又向前跨出新的步伐。陆军家族的后起之秀在华北某地.解放军集团军  相似文献   

15.
日本华北开发会社资金透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华北开发会社资金透析张利民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简称华北开发会社)是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关内设立的最大会社。它不是一般的投资会社,而是日本政府、军部和经济界经过多年筹划和磋商,代表日本朝野各界实行对中国华北经济统治的国策会社,负有垄断华北交通、通讯...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对华北的侵略步伐。在1935年日军策动华北事变的过程中,土肥原贤二作为关东军的代表和"中国通",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肥原主张实施分离华北政策,在华北事变中始终在日本关东军和陆军中央部的指导下活动,与日本华北驻屯军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合作关系。在对宋哲元工作的问题上,土肥原利用宋氏自保妥协的态度,软硬兼施,这种手法后为华北驻屯军继承,最终导致七七事变爆发。在华北事变中,土肥原既是整体策略的制定者与推动者,又是实际实施者,是华北事变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考察土肥原贤二在华北事变前后的活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侵华战略的连续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1940年8月,八路军第129师、第120师在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朝野震惊,他们纷纷指责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说他失职,没能遏制华北抗日部队的发展。因为日军已经占领华北多年,华北竟然还存在如此强大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过去在研究中日战争时,忽视了对战前日本华北驻屯军的实力和活动的研究,这对了解中日战争的具体起因,是有影响的。本文根据史料,试图对战前日本华北驻屯军的由来、编制及在华北的侵略活动作些探讨,就教于各位史学界的先进。  相似文献   

19.
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华北的走私活动渐趋猖獗.这不仅严重践踏了中国主权,打击了中国弱小的民族工商业,也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基础.为维护和稳固自身统治,国民政府试图遏制华北走私,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从另一侧面窥见国民政府在华北事变后对目政策的变化,而这恰恰是我们所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闫春河 《文史春秋》2014,(12):17-21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29师从陕西三原县出发,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赴晋东南,在晋、冀、豫三省交汇的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70多年前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以下简称“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表明,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和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困苦和无坚不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